王大立
審題,是寫作的第一步,也是最關鍵的一步。
如果這一步?jīng)]走好,那么作文教學就成了無源之水、無本之木。因為寫作文如果離題的話,那就像給一個饑餓的乞丐棉衣一樣,是沒有用的。有的學生,作文要求寫一件快樂的事,他偏偏寫一件傷心的事;作文要求寫一件發(fā)生在夏天的事,他偏偏寫一件發(fā)生在冬天的事;作文要求寫一個人,他偏偏寫“我的家鄉(xiāng)很美”……所以,即使他妙筆可以生花,如果審題這一步?jīng)]做好,那花也是“白花力氣”的“花”了。
那么,在作文教學中,我們該怎樣教學生審題呢?
一、命題作文的審題
命題作文是指命題者已經(jīng)將題目擬出來,學生只要按照題目的要求寫作文即可,不需要自己擬題目的一種習作要求形式。
審命題作文的題,我們主要要弄清題目規(guī)定的寫作對象和范圍。
什么是寫作對象?就是寫作所指向的到底是什么,是介紹一個人,還是寫一件事,是寫一處景,還是寫一個物……這個問題搞清楚了,寫作就有了基本的方向。如《我的爸爸》,這是寫人的文章;《往事》,這是寫事的文章;《校園一角》,這是寫景的文章;《漂亮的橡皮》,這是寫物的文章。
一般情況下,寫作對象除了這個大范圍,還有一些小范圍。同樣是寫人,《我的爸爸》,就只能寫“我”的“爸爸”,不能寫其他任何人;《我的伙伴》,只能寫“我”的“伙伴”,不能寫“我”的“媽媽”;《發(fā)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只能寫發(fā)生在“教室”里的一件事,不能寫發(fā)生在公園里的一件事,也不能寫“兩件”發(fā)生在教室里的事。
另外,我們還要注意作文題目中的附加條件。有些作文題目中有附加條件,如《這兒變了樣》的附加條件是“從一條馬路、一家商店、一所學校中任選一處來寫”,如果你不注意這些附加條件,寫的是“我”家的變化,那就不符合要求了;如果你既寫了商店的變化又寫了學校的變化,那也不符合要求,因為題目要求“任選一處”來寫。
二、如何審“習作要求”
有時候,命題者給我們的并不是一個題目,而是一段話,我們一般把這段話稱為“習作要求”。習作要求不像命題作文那樣,把關鍵的詞語都列在了題目里面,我們該怎么辦呢?我們來看看下面的例子。
例:我們身邊有許多熟悉的人,他們身上有許多值得寫的事。這次習作就來寫熟悉的人的一件事。先想一想打算寫誰,寫他的哪件事,把這件事想清楚,再動筆寫。寫完以后,可以讀給你寫的那個人聽,請他評評你寫得怎么樣。
讀了上面的“習作要求”,我們來審題。(1)寫人還是寫事?這個問題有點難,它既需要寫人又需要寫事,它是寫“人的事”,所以,我們就不能寫“小壁虎斷了尾巴,它去借尾巴,大家都不借給它,它哭著回家找媽媽……”雖然這也是一件事,但這不是人的事,而是動物之間的事。
(2)這件事有什么特點?這件事必須發(fā)生在“我們身邊熟悉的人”的身上,我們不能把我們看到的一些名人故事寫下來,如:華盛頓砍了櫻桃樹,主動向爸爸承認錯誤;周總理的睡衣很舊了,他舍不得扔,補好了再穿;諸葛亮巧使空城計;武松打虎等。這些雖然也是我們熟悉的人發(fā)生的一件事,但不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的事。哪些是我們身邊熟悉的人呢?我們的親戚、鄰居、同學、伙伴、朋友、老師等。寫發(fā)生在他們身上的事,這件事最好具有一定的教育意義,使人能夠看出一個人的品格,或者說明一個道理。
我們將習作要求概括一下,就是“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但是,我們一般不直接將“熟悉的人的一件事”作為作文的題目,最好將這個“熟悉的人”的身份指出來,如果寫爸爸的一件事,標題就是《爸爸的一件事》。
把作文的要求搞清楚了,我們就走上了寫作文的正確軌道。