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斌
眾所周知,作文教學占據(jù)著語文教學的半壁江山,作文教學成績的優(yōu)劣決定著語文教學成效的高低。然而,在作文教學中,我們不難發(fā)現(xiàn),困擾學生無話可說、無事可寫、無物可述的難題至今仍未得到完全解決。人們常說“巧婦難為無米之炊”,如果教師在日常教學中,能引導學生聯(lián)系生活,主動積累習作素材,幫孩子積攢“習作之炊”的“米”,那孩子的習作水平一定能有大幅提升。在我的日常教學中,關于習作素材的積累,我進行了如下嘗試:
一、設計習作資料卡,找準素材積累的方向
小學階段,教孩子進行習作是以記敘文的學習為起點的。記敘文是以記人、敘事、寫景、狀物為主的文體形式。為了幫助孩子積累這幾類記敘文的寫作素材,在起步作文的片段訓練階段結束后,我專門設計了《陜西師范大學錦園小學習作資料卡》?!百Y料卡”分記人、敘事、寫景、狀物四種類型,每類資料卡大致分為四部分:選材、題目、構思及重點段落,如圖:
(寫景、狀物類《習作資料卡》略)
習作訓練中,指導孩子根據(jù)寫作內容選擇相應的資料卡,并聯(lián)系自己的生活實際去填寫。簡單的表格,條理清晰地提示孩子應從哪些方面去著手收集寫作資料,讓孩子從繁雜的生活中,找到寫作素材積累的方向。這樣的提示對于初學寫作的孩子是十分實用的。
二、指導填寫資料卡,培養(yǎng)留心觀察的習慣
處處留心皆學問。留心觀察,會看、善聽、勤思才能獲得寫作文的豐富材料。朱熹有詩云:“問渠那得清如許,為有源頭活水來?!逼鋵?,孩子們的生活豐富多彩,照理說寫作的素材也應似“源頭活水”一般汩汩長流,而孩子卻不善于抓住這“活水”,常覺作文無內容可寫。
指導孩子填寫《習作資料卡》,就要以幫助孩子找到觀察生活的方法為突破口。語文教師有意識地布置孩子注意生活中接觸到的人和他們身上發(fā)生的故事,有針對性地選擇他們的特點、事例記錄于“記人類資料卡”;請家長帶孩子去游覽名山大川、公園綠地,去感受大自然的美麗,隨即記錄于“寫景類資料卡”;從大家熟知的趣事入手,教孩子記錄生活中一件件讓自己印象深刻的小事的起因、經(jīng)過、結果和精彩片段于“敘事類資料卡”;對生活中植物、動物、小工藝品等,也細致指導孩子有順序地進行觀察,抓特點記錄于“狀物類資料卡”。這樣分類地指導填寫,無形中教孩子學會了觀察生活的方法,培養(yǎng)了留心積累的習慣,寫作的“源頭活水”必將汩汩流出。
三、展示交流資料卡,樹立素材積累的榜樣
“榜樣的力量是無窮的”,同學之間的互相交流學習,最容易引起孩子的共鳴。當指導孩子完成了多份習作資料卡后,在作文課上,組織大家將自己的資料卡與同學分享,既能為孩子提供展示積累成果的平臺,激發(fā)孩子積累素材的興趣,又能為大家提供互相學習的機會,形成互幫互學的氛圍。
單元作文教學或日常練筆的過程中,學生根據(jù)寫作要求,選擇相應資料卡積累素材后,老師指導他們分組展示自己的資料卡。分組時,有意識地將后進生與優(yōu)秀的孩子合理搭配。大家在展示中發(fā)現(xiàn)優(yōu)點、指出不足。讓善于積累寫作材料的孩子分享他們的經(jīng)驗,為全組甚至全班樹立學習的榜樣。同時,開展“一幫一”活動,為后進生找到素材積累方面的“小老師”。在資料卡這個紐帶的聯(lián)系下,大家于共同交流學習的過程中,能力得以提升。
四、習作參考資料卡,發(fā)揮日常積累的作用
學生學會觀察生活、填寫《習作資料卡》、積累豐富寫作素材的最終目的是為習作服務。因而,在作文課上,就要讓《習作資料卡》派上大用場。孩子針對一篇具體的習作完成習作資料卡后,老師教孩子將資料卡上填寫的內容轉化為自己的作文:“選材”部分規(guī)定了寫作的范圍和中心,確定了寫作主要內容;“結構”部分似文章的提綱,明確了作文的結構,在頭腦中形成條理;“重點段落”部分是對某一結構段落的具體化,體現(xiàn)了文章的重點部分。孩子根據(jù)這樣的資料卡內容進行寫作,使復雜的思路變得清晰,使繁雜的內容獲得簡化,又提前有了重點內容的鋪墊,完成一篇習作應該不是難事。
運用《習作資料卡》的過程中,孩子們獲得了學習與積累的樂趣,分解了習作的難度,逐步打消了寫作的畏難情緒。但是《習作資料卡》僅僅是為學生寫作打開了一扇窗,要讓孩子真正地學會寫作、愛上寫作,還需要語文教師深入研究,讓積累成為孩子的習慣、讓習作融入孩子的生活,讓孩子找到寫作的光明道路。