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南方絲綢之路的奇花:天威徑古道

2016-05-10 14:49周武
卷宗 2016年3期
關鍵詞:題刻民族融合

摘 要:學術界對歷史上的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一直以來缺乏系統(tǒng)性,與北方絲綢之路、草原絲綢之路和海上絲綢之路的研究相比較,顯得尤為薄弱。對南方絲綢之路的博南古道之重要路段天威徑古道的實地調(diào)查和淺述,從一個點或一個片段來反證南方絲綢之路對我國西南地區(qū)乃至歐亞古文明產(chǎn)生了深遠影響,為中外學術界就南方絲綢之路的研究提供一小段實物參考資料。

關鍵詞:南方絲綢之路;博南古道;天威徑古道;題刻;經(jīng)貿(mào)文化;民族融合

1 南方絲綢之路簡述

南方絲綢之路泛指歷史上不同時期四川、云南、西藏等中國南方地區(qū)對外連接的通道,包括歷史上有名的蜀身毒道和茶馬古道等。南方絲綢之路的早期通道如何打開,目前難以考證。據(jù)英國人哈維的《緬甸史》、霍爾的《東南亞史》等著作記載,公元前2世紀以來,中國的絲綢從緬甸經(jīng)印度到達阿富汗,遠及歐洲。南方絲綢之路總長有大約2000公里,是中國最古老的國際通道之一。它以四川宜賓為起點,經(jīng)雅安、蘆山、西昌、攀枝花到云南的昭通、曲靖、大理、保山、騰沖,從德宏出境;進入緬甸、泰國,最后到達印度和中東。

南方絲綢之路是中國古代西南地區(qū)一條縱貫川滇兩省,連接緬、印,通往東南亞、西亞以及歐洲各國的古老國際通道,它和北方絲綢之路(從西安經(jīng)河西走廊至西亞、地中海)、草原絲綢之路(從黃河流域經(jīng)長城以北草原地區(qū)至北亞、中亞、西亞)海上絲綢之路(從東南地區(qū)出航南海至太平洋、印度洋各地)合為中國古代通往西方和海外的四條絲綢之路。四條絲綢之路各自包含眾多支線,構(gòu)成了歷史上中外交通線路的總體系,同為中國古代對外交通貿(mào)易和文化交流的主要通道。

2 天威徑古道及題刻

天威徑古道,是歷史上中印古道的一段。中印古道原名蜀身毒道,蜀身毒道是漢代通往印度、緬甸重要的商業(yè)通道。從四川成都經(jīng)云南至緬甸、印度并進一步通往中亞、西亞和歐洲地中海地區(qū)的“蜀身毒道”,是歷史文獻所記載的最早的中西交通線路,也是富于盛名的“南方絲綢之路”的西線。 據(jù)考證,從四川到達大理的道路有兩條:一條經(jīng)今昭通進大理稱朱提道(漢時稱昭通為朱提);一條經(jīng)今四川西昌進入大理稱靈光道(四川靈光山)。兩條道路在祥云(古稱云南)匯合后經(jīng)大理、永平(博南)、保山(永昌)、德宏到達緬甸、印度,因經(jīng)過永平博南山,史稱博南古道。天威徑古道即是歷史上的博南古道中的重要一段。

南方絲綢之路早在商代已開通,古代中國在西南方向與外部世界的聯(lián)系和交流是經(jīng)由南方絲綢之路進行的,它是古代中國西南地區(qū)同東南亞、南亞、中亞、西亞以至歐洲地中海地區(qū)文明交流互動的重要載體。

中國是絲綢的原產(chǎn)地,早在商周時期絲綢織造工藝就已達到較高的水平,古蜀地(今四川)是中國絲綢的主要原產(chǎn)地,絲綢織錦自古稱奇,有“蜀錦”之美譽。西漢揚雄《蜀都賦》曾稱頌,蜀錦鮮艷華麗,品種繁多,發(fā)文揚采,轉(zhuǎn)代無窮。史前時期“蠶神”嫘祖的后代、古蜀王蠶叢在成都平原“教民養(yǎng)蠶”,引發(fā)了巴蜀絲綢的興起。到商周時代,成都的絲綢制作已發(fā)展到比較成熟的階段。《蜀都賦》稱,蜀地“黃潤細布,一筒數(shù)金”,意思是蜀地的絲綢以黃色的品質(zhì)尤佳。印度考古學家喬希指出,古梵文文獻中印度教大神都喜歡穿中國絲綢,濕婆神尤其喜歡黃色蠶繭的絲織品。這種黃色的絲織品,應該就是揚雄所說的“黃潤細布”。從印度古文獻來看,濕婆神的出現(xiàn)時間至少相當于中國的商代。這說明,可能在商代,中國已經(jīng)同印度發(fā)生了絲綢貿(mào)易關系。

據(jù)《華陽國志·南中志》記載:“孝武帝時通博南山”。《后漢書》中便載有“漢德廣,開宜賓,渡博南,越蘭津,渡瀾滄,為他人”的民謠。據(jù)此可以說明,最晚到東漢,博南古道便已開通。天威徑古道路段位于哀牢山與點蒼山之間,西洱河南岸,地勢險要,森林茂密。據(jù)傳因三國時諸葛亮在此第七次擒獲孟獲。孟獲曰:“丞相天威,南人不復反也”,“天威徑”由此得名?!赌显t野史》記載:“天威徑,大理府西南龍尾關之西,為達永昌大道?!睎|漢時永昌郡是最邊遠的一個郡。永昌大道是當時中原通往云南的重要交通線,當時葉榆(今大理)屬永昌(今保山)管轄,天威徑古道是大理到永昌的必經(jīng)之路。該古道歷經(jīng)漢、唐、宋、元、明、清,直至民國滇緬公路修通前一直是我國對外交往的重要通道。民國二年(公元1913年),李根源途經(jīng)天威徑古道時,在古道南側(cè)的崖壁上刻下“天威徑”三個大字,說明當時“天威徑”仍是大理通往保山的重要通道。

李根源(1879—1965),字印泉,又字養(yǎng)溪、雪生,號曲石,別署高黎貢山人,祖籍山東益都(今山東青州),生于云南省德宏州梁河縣九保,云南騰越(今云南省騰沖縣)人。近代名士、國民黨元老、上將,著名愛國民主人士。清光緒三十年(公元1904年)留學日本,學習陸軍軍事,先后畢業(yè)于振武學堂與士官學校。清光緒三十一年(公元1905年)年加入同盟會。1908年回到昆明后,主辦講武堂,被委任為講武堂監(jiān)督,不久升為總辦(校長),全面負責辦學事宜。中國人民解放軍十大元帥中的朱德、葉劍英都出身于云南講武堂,為革命培養(yǎng)了一批骨干人才。辛亥革命時,參加云南“重九”起義,任云南省軍政部總長兼參議長;1917年任陜西省省長;1919年任駐粵滇軍總司令兼滇軍第四師師長。1922—1923年在北洋政府任農(nóng)商總長,還兼過國務總理。1942年,日軍侵占怒江以西地區(qū),李根源在云貴監(jiān)察史職上,力排眾議,親臨保山,與宋希濂將軍一起組織國民黨軍隊在怒江東岸設防阻擊,遏止了日軍東進,為滇西抗戰(zhàn)勝利作出了重要貢獻。李根源一生喜著書、作詩,著有《永昌文徵》、《景邃堂題跋》、《雪生年錄》、《曲石文錄》等書。新中國成立后,歷任西南軍政委員會委員、全國政協(xié)第二、三屆委員。1956年7月病逝于北京。

天威徑古道寬大部分為五尺,局部地段寬達九尺,路基鋪墁有青石板,石塊上至今仍留有大量馬蹄印,有的馬蹄印深達幾十公分。天威徑古道現(xiàn)存約有8—10公里的路段保存較為完好,至今還不時有馬幫經(jīng)過。沿古道往西行約5公里,即可到達太邑鐵索橋,然后轉(zhuǎn)向西洱河北岸,與博南古道相接。

“天威徑”題刻刻于古道旁邊的陡峭的懸崖絕壁之上,“天威徑”三字刻于寬195厘米、高90厘米鑿成的巖面上,陰刻,右行,楷書,字徑75厘米?!疤焱健比钟铱獭叭勺幽晡逶隆蔽遄?,高76厘米、寬30厘米,直行,楷書,字徑20厘米;左刻“李根源書”四字,高120厘米,寬32厘米,字徑36×20厘米,直行,楷書。據(jù)查,原來“天威徑”三字題刻旁還有一副對聯(lián),早年修筑大理到保山的公路時被當?shù)匕傩杖∈А?/p>

3 天威徑古道的研究價值

天威徑古道是博南古道保存相對完好的路段,又是葉榆(今大理)通往永昌(今保山)的必經(jīng)路段?,F(xiàn)在,天威徑古道乃至博南古道隨著云南現(xiàn)代公路建設的發(fā)展而失去了昔日的輝煌。但其歷史研究價值并不會因為時間的流逝而消失,反而顯得彌足珍貴:

天威徑古道是蜀身毒道的重要一段,它是歷史上中原與云南地區(qū)聯(lián)系的紐帶,又是云南與東南亞、南亞地區(qū)交往的交通樞紐。它內(nèi)接中原,外聯(lián)南亞、東南亞,是佛教南傳、藏傳及與本土宗教交融的交匯地,從而在大理地區(qū)形成獨有的本體佛教阿吒力教和多神共敬的本主文化。天威徑古道獨特的地理位置處于亞洲文化十字路口,亦是現(xiàn)代滇西中心城市,雜居交錯的民族聚落,構(gòu)成了獨特的地域文化,是中原文化、藏傳文化、東南亞文化及當?shù)孛褡逦幕诤系漠a(chǎn)物。對于促進中國與周邊地區(qū)的商業(yè)交往、文化交流起到了重要的作用,也為促進中國各民族之間的發(fā)展與融合作出了重要貢獻。

天威徑古道不可能是大理當?shù)匕鬃寤蛘呤谴罄懋數(shù)馗髅褡宓莫毺禺a(chǎn)物,而是多國、多地域、多民族文化的碰撞和融和、排斥和吸收,是混合體而不是單一民族的特產(chǎn)。它對外來文化既沒有照搬、移植或簡單的改頭換面,而是本土文化與多種外來文化碰撞融合,和諧共生卻不同的復合文化。轉(zhuǎn)運于不同時空中的絲綢、茶馬,一路適應、融合,最后移植生根,在不斷地適應中變遷,不斷的創(chuàng)造再生,將中原文化與西南邊陲文化和東南亞文化乃至歐洲文化勾連融合,渾然一體。雖歷經(jīng)兩千多年的風雨,依然得以保存,本身便具有一定的歷史價值和文物價值。

天威徑古道對于中國西南地區(qū)以及東南亞、南亞的民族融合起到了重要作用??脊挪牧巷@示,自夏、商時氐羌系民族便經(jīng)青藏高原的東緣(四川西部)向西南地區(qū)遷移,此后這種民族大遷移絡繹不絕,到戰(zhàn)國時期“因畏秦之威”又一次達到高潮,當然還有明代政府行為的“軍屯”和“民屯”。這些遷移的民族不僅僅只是到達中國的西南夷地區(qū),一部分甚至進入了東南亞及南亞的東部地區(qū)。民族的遷移打通了溝通南北的交通通道,促進了文化交融和現(xiàn)代各民族形成。

天威徑古道是博南古道中保存相對完好的一段,對于研究中國古代交通史和云南地方史具有重要價值。由于該路段地勢險要,交通相對閉塞,反而得以很好保存,從李根源題“天威徑”至今沒有太多變化。

天威徑古道的研究價值和意義是具有世界性的,它具備的文化個性和創(chuàng)造精神不可替代。這種創(chuàng)造性是南方絲綢之路開放精神的必然產(chǎn)物體現(xiàn)中之一部分,沿線文化是古道沿線族群的民族文化精粹的集中表現(xiàn),是該線路民族文化的標志,是整體性的象征。天威徑古道上的馬幫終將會消失,但如同南方絲綢之路文化在人類漫長的發(fā)展史上,已漸漸轉(zhuǎn)型為一種象征精神一樣,并不意味著文化的徹底消逝,沿線旅游、博物館,茶葉交易新市場等,無不是以這種交融的文化為內(nèi)核的發(fā)展開拓,而這些也必將隨著“一帶一路”戰(zhàn)略實施繼續(xù)傳承和發(fā)展。

作者簡介

周武(1977-),男,白族,云南省大理市,大理市文物保護管理所,文博館員,研究方向:文物保護管理。

猜你喜歡
題刻民族融合
漆涂層對題刻類石質(zhì)文物的影響研究
近四十年來國內(nèi)遼金民族融合問題研究綜述
民族融合視域下的元代民族詩人題畫詩芻議
造化鐘神秀
為何用“民族交融”替代“民族融合”?
平果縣陽明洞摩崖題刻遷移保護
陜西神木清涼寺石窟金代漢文題刻校錄與研究
白鶴梁題刻收錄、整理、考古、研究綜覽
抗戰(zhàn)時期合川釣魚城題刻的藝術價值及歷史意義
宋元以來桂林回漢飲食文化交流與民族融合
太仆寺旗| 河津市| 玉屏| 肃宁县| 石家庄市| 新民市| 富蕴县| 谢通门县| 巩义市| 鄂伦春自治旗| 滁州市| 永仁县| 洪泽县| 理塘县| 乌拉特前旗| 祁阳县| 酒泉市| 临漳县| 乐陵市| 谷城县| 河源市| 贡觉县| 和平区| 都兰县| 仁寿县| 綦江县| 宁远县| 沾化县| 遂川县| 逊克县| 宜君县| 南昌市| 吉隆县| 临海市| 深水埗区| 射洪县| 西丰县| 登封市| 昭觉县| 赤城县| 武义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