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昕
胃腸手術(shù)后,脾胃功能減弱,常出現(xiàn)胃腸功能紊亂。菌類多有健脾和胃、益胃生津等功效,對(duì)術(shù)后的不適癥狀有一定的治療作用。下面,為大家推薦幾個(gè)菌類食療方。
鮮菇小米粥
【材料】粳米50克,小米100克,平菇40克,大蔥、鹽適量。
【做法】平菇洗凈,在開水中汆一下,撈起切片。粳米、小米分別淘洗干凈,用冷水浸泡半小時(shí),撈出,瀝干水分。鍋中加入約1000毫升冷水,將粳米、小米放入,用旺火燒沸,再改用小火熬煮,待再滾起,加入平菇拌勻,下鹽調(diào)味,再煮5分鐘,撒上蔥末,即可盛起食用。作主食食用。
【功效】 健脾胃,補(bǔ)氣血。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少納呆、消化不良、食后腹脹等癥狀。
耗油猴頭菇
【材料】猴頭菇250克,油菜心250克,植物油、蔥白、白砂糖、耗油、鹽、芡粉、姜適量。
【做法】將菜心洗凈,以油、鹽炒熟后盛起,瀝干水分放于碟中;猴頭菇洗凈,切片;起油鍋,略爆姜片,再放入猴頭菇片,炒片刻,下少許清水煮10分鐘,即調(diào)入耗油、鹽、糖等,用濕淀粉打芡,下蔥花略煮,放于菜心上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bǔ)益脾胃,消食健胃。適用于脾胃虛弱所致的食欲減少、消化不良等癥。
雙菇竹蓀
【材料】竹蓀(干)50克,冬菇(鮮)50克,油菜50克,番茄50克,鮮香菇40克,高湯、鹽、味精、姜、香油、植物油適量。
【做法】竹蓀洗凈,瀝干水分,切成塊;蘑菇、冬菇洗凈,切片;西紅柿洗凈,切片;綠葉菜切片。炒鍋中下油燒至五成熟,加高湯、冬菇、蘑菇、竹蓀、西紅柿,燒沸后,再加精鹽、味精、姜末,投入綠葉菜略燒一下,澆上香油,裝入大碗即可。佐餐食用。
【功效】補(bǔ)氣益腎健脾。適用于食欲缺乏、身體虛弱、大便秘結(jié)者。
香菇蝦球粥
【材料】粳米50克,蝦仁80克,香菇20克,大蔥20克,鹽、味精、香油、胡椒粉、麻油適量。
【做法】將粳米煮粥;香菇泡軟去蒂,切塊;蔥切成小段;將蝦仁、香菇、蔥白放入開水中稍燙撈出;將粥倒入鍋中煮開,加蝦仁、香菇、蔥白、鹽、味精、麻油、胡椒粉熬熟即可。作主食食用。
【功效】補(bǔ)益脾胃。適用于食欲缺乏、消化不良等癥。