自然冷熱,演春夏秋冬,歷花開花謝。人情冷熱,朝推杯換盞,暮燈火闌珊。百年人生,亦是冷熱交織而成,只有知曉冷熱,遇冷不沮喪、遇熱不張狂的人,才能溫和幸福過此生。
冷是無人問津、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這種冷像一根藤蔓,從貧乏的物質(zhì)層面進而纏繞住我們的精神世界。它如一把鋒利冷峻的鐮刀,毫不留情地斬去熱情與希望的麥苗。對于這種境地,誠如周國平所言,有三種境地:一是終日惶惶,百事無心,一心只想逃離;二是被動適應,建立起生活的條理;三是讓其本身成為一塊詩意的土壤,進而于此思考自我與存在。這第三種境地無疑是智慧與哲理的閃光了,將冷清寂寞歌頌為詩,何其從容!
其實“冷”的境遇確實可以提升一個人的修養(yǎng)氣質(zhì),豐富其精神內(nèi)涵。在無人關注的冷境里,我們可以認識到日常生活的重量,發(fā)現(xiàn)熱鬧嘈雜的人群中自己從未發(fā)現(xiàn)的內(nèi)心的角落。伊塔洛·卡爾維諾在《樹上的男爵》中曾說:“要把地面上的人看清楚,就要和地面保持距離?!逼鋵嵳J識自己亦是如此。太陽般炙熱的尼采也曾長久緘默,盛夏高歌的蟬也曾七載蟄伏,是冷境給予了他們等待的智慧。
與此相對,熱則是萬人相擁的嘈雜場面。我們當今這個社會就是熱的最佳寫照。在千姿百態(tài)的浮世繪里,在光怪陸離的名利場中,熱就如一劑興奮劑,使人們在短暫獲得感官刺激后陷入更加的空虛中,失去了理想,放逐了希望。
不得不說,熱是人們所追求的人生境地,但在它光鮮亮麗的外表下卻隱藏著洶涌的暗流。為了不被這股暗流吞沒,莫言連夜回山東老家,梭羅隱居瓦爾登湖,歌德漂流歐洲,“麥田里的守望者”隱了姓名。他們不為名聲所累,也不為財富所誘,在洶涌的熱潮下,他們近乎固執(zhí)地保持著思想的冷靜。
在冷熱交織的人生中,“心靜神動”似乎是最佳選擇。在熱潮中,以冷靜相對,心如鏡湖,不起波瀾;在冷境里,以熱烈相對,心如明火,照亮前路。梁漱溟曾說:“情貴淡,氣貴和?!崩仙嵋餐瞥纭安煌甓赖淖罴丫辰纭?。由此可知,太過清冷的沉寂與太過炙熱的綻放都有失偏頗,知曉冷熱,從容處之才更符合儒家的中庸之道。
不論世事冷熱,冷而神動,熱而心靜,我自守得溫和之境。
得分: 58分
點評: 自然冷熱,演春夏秋冬,歷花開花謝,這是一種永恒的和諧;百年人生,冷熱交織,亦應遇冷不沮喪,遇熱不張狂,方能溫和從容過一生。有了這種智慧,心灰失意的寂寞境地也可以成為一塊詩意的土壤,提升自己的修養(yǎng)氣質(zhì),豐富自己的精神內(nèi)涵;而在洶涌的熱潮下,我們也能保持思想的冷靜。如此,我們可以在熱潮中,以冷靜相對,心如鏡湖,不起波瀾;在冷境里,以熱烈相對,心如明火,照亮前路,一如梁漱溟所說的“情貴淡,氣貴和”。這種守得溫和之境本質(zhì)上與儒家的中庸之道相合。
文章緊緊扣住“冷熱”的辯證關系行文,綱舉目張,縱論古今,視通中外,思維辯證,結構嚴謹。