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曉明
所謂過渡,是指承接或總結上面的內容,同時引出或領起下面的內容。在一件事轉到另一件事情時需要過渡,論述進入一個新的話題(層次)也需要過渡。過渡是在文章引述材料并從其中抽象出主題后聯(lián)系社會或生活實際時的必要語句,是連接材料與社會生活的橋梁。用于過渡的可以是一個語段,也可是一個句子。今年參加高考閱卷,給筆者留下深刻印象的是那些作文的過渡處理。
[用比興過渡]
用比興過渡,可使文章水到渠成,不落痕跡,自然天成。如一篇題為《永保第一》的作文,在簡單地介紹漫畫后寫到:
水滿則溢,月圓則虧。從100分下降到98分,應該是常見的事情,怎么就動了家法?
“水滿則溢,月圓則虧”與后面的文字“從100分下降到98分”概述漫畫的內容構成比興手法。這樣的過渡,引出任何人都不能“永保第一”的話題,這種推理來自生活,源于自然,容易理解。
再如一篇題為《每人都是獨特的》文章,在介紹了漫畫中有考100分的學生,有考55分的學生后寫到:
世上沒有兩片完全相同的葉子,也沒有兩個完全相同的人???00分的你是獨特的,考55分也有你的獨特——你就是你,是獨一無二的。
每個人都有自己的特長,你根本不需要去和別人比較?!拔逯赣虚L短,學生各有異”,你只需做最好的自己即可。這里過渡也用了比興手法。我們一般人為何喜歡聽民歌?一個重要原因就是民歌常用比興手法,表達感情自然形象。
[化用詩詞過渡]
引用詩詞能增添文采,高考作文評分標準里的發(fā)展等級“有文采”,是加分的重要砝碼。我們背誦了那么多的詩詞,不就是為了運用嗎?如《分數(shù)之痛,成長之殤》,在概述教育者一味追求分數(shù)給孩子造成莫大傷害之后,用了這樣一句詩過渡:
莫讓分數(shù)遮望眼。
化用王安石在“不畏浮云遮望眼”,其意在告訴我們要跳出分數(shù)的小圈子,站在培養(yǎng)人、促進人的發(fā)展的高度來教育孩子。
再如作文《過程重于結果》,在概述漫畫內容后告誡家長:
結果固重要,過程價更高。
化用裴多菲的詩句“生命誠可貴,愛情價更高”,由此自然過引出后面要論證的中心:“過程重于結果。”這樣的過渡,既增添了文采,又講明了道理。
[用名人名言過渡]
名人名言影響大,是引證的好論據。用名人名言過渡到你要證明的觀點,說服力強,人們更易于接受。如《看近,看遠》,在介紹漫畫中“家長”懲罰孩子的不當做法之后這樣寫到:
高曉松說:“生活不只是眼前的茍且,還有詩意和遠方?!?/p>
接下來是文章的論述中心:人應該有更高的精神追求,生活才有意義。只顧眼前的現(xiàn)實,就只有眼前的茍且——只看眼前的分數(shù)。
還有考生寫《壓力,動力》的文章,過渡處這樣寫:
李嘉誠說:“雞蛋,從外打破是食物,從內打破是生命?!比松嗍牵瑥耐獯蚱剖菈毫?,從內打破是成長。
教育要促進人自身的發(fā)展,要鼓勵學生主動學習,主動追求,而非僅從外部施加壓力。以上過渡使論題更加豐富,更加深入。
[用對比轉折過渡]
漫畫材料中,“98分的同學挨了打,61分的同學得到了吻”這則材料本身就是兩種行為方式和結果的比較。那么怎么通過對比轉折來過渡呢?《缺憾也是一種美》在前面的對比之后突然悟出一個道理:
生活中,不如意之事十之八九。這才是真實的人生,缺憾也是一種美。不信你看斷臂的維納斯,殘疾而睿智而勇敢的霍金……
文段看似順接,實則是對比之后在論題上的轉折。這樣宕開一筆,給人無限的美的想象,增添了生活的情趣,也把漫畫提升到另一種詩意的高度。
有考生在陳述材料之后“突轉”,轉折后面的內容才是作者要論述的重點。如《嚴師出高徒》一文,在肯定漫畫中“應該用100分要求孩子,98分就應受懲罰”之后,寫到:
其實,求學途中的風景也很美。
這樣突轉后,過渡到重點談學習過程中的得失,得出“過程比結果重要”的結論。
再如《靜待花開》一文,漫畫中“98分的學生仍然挨了巴掌,受到懲罰”,反映出教育者的簡單、粗暴的行為和急躁的心態(tài),由此轉折過渡:
靜待花開,清香自來。
接著分析指出:教育如“初春之苗,不見其增日有所長”,教育要“潤物細無聲”,不能拔苗助長。
[用格言俗語過渡]
格言俗語是睿智之精華,給人以思考和啟發(fā)。用格言俗語過渡,有時讓人茅塞頓開,如醍醐灌頂。如《虛心使人進步》一文,在概述漫畫中的孩子“從100分下降到98分,可能是由于自滿”后,寫到:
滿招損,謙受益。
然后就圍繞“滿招損,謙受益”這個中心行文。
《更應關愛的孩子》一文在概述漫畫中有考98分挨打的孩子,有考分不及格的學生,然后這樣寫道:
《圣經》中說:“世上每個人都是被上帝咬過一口的蘋果,都是有缺陷的人。”有的人缺陷比較大,是因為上帝特別喜愛他的芬芳。
考生由此過渡到漫畫中的孩子雖然有缺點,考分不盡如人意,但仍然是上帝可愛的孩子,更應得到父母(老師)的關愛。
《豈能盡如人意》一文寫“考98分的孩子挨打,考61分卻得到了肯定”,接著另起一行:
豈能盡如人意,但求無愧我心。
之后過渡到寫漫畫中“61分得到的吻,是因為孩子積極向上,成績由55分上升到了61分,我們應該看到孩子的進步與發(fā)展,多肯定與鼓勵,不能苛求完美,要允許存在不足?!庇纱说贸觥安磺蟊M如人意,但求問心無愧”的觀點。
還有考生在根據各自表達中心的需要概述漫畫內容后,由“在追求中享受快樂”過渡到“要面對現(xiàn)實,在學習中尋找快樂”的中心;由“學而優(yōu)則仕”“書中自有黃金屋”“書中自有顏如玉”等過渡到批評“功利化的教育”等,不勝枚舉。
“清水出芙蓉,天然去雕飾”。自然巧妙的過渡一定會讓你的論述錦上添花,讓讀者豁然開朗,發(fā)現(xiàn)你作文里落英繽紛的世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