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歸不去的杏花春雨江南

2016-05-14 13:16:06唐琴
文藝生活·中旬刊 2016年8期
關(guān)鍵詞:杏花

唐琴

摘 要:虞集的《風入松·寄柯敬仲》堪稱元詞的代表作。這首詞表現(xiàn)了詞人身留朝廷卻神歸江南的情感矛盾,而詞中的“江南”是他擺脫官場、思念鄉(xiāng)土的精神導向,寄托了對隱逸生活和自由心靈的向往之情。然而筆者認為,“杏花春雨江南”能在當時及后世引發(fā)無數(shù)文人的共鳴,并不僅僅在于其濃縮了江南的神韻,更因為它含蓄地表達了在特殊時代中文人對故國歷史和民族文化的追思與憂傷。杏花春雨從此成為世人心目中最為熟悉的江南符號,也正源于這份歷史情結(jié)。

關(guān)鍵詞:虞集江南;杏花;元詞

中圖分類號:G634.3 文獻標識碼:A 文章編號:1005-5312(2016)23-0004-02

一 《風入松·寄柯敬仲》的由來

虞集,字伯生,號道園、邵庵先生等。原籍四川仁壽,是南宋丞相、著名抗金英雄虞允文的五世孫。他出生于南宋滅亡前夕,為躲避戰(zhàn)亂,其父攜家移居臨川崇仁。虞集是元代著名文人,身列“元儒四杰”“元詩四家”之中。他的詞散逸較多,只在《道園學古錄》中編錄了31首。清陳廷焯《詞壇叢話》稱贊他的詞“精警團聚,脫盡前人窠臼。惜所傳寥寥,未免令人遺憾”①。

《風入松·寄柯敬仲》是虞集為送別友人柯敬仲而作??率吓c虞集曾共事于奎章閣,時常詩歌唱和,情誼頗深,后柯氏因遭權(quán)臣猜忌而罷官歸鄉(xiāng),而虞集雖受元主厚遇,但也因此頗為權(quán)貴子弟妒忌,欲中傷而未成。于是,現(xiàn)實中的失望和痛楚便化作思鄉(xiāng)之情表現(xiàn)在這首《風入松》:

畫堂紅袖倚清酣,華發(fā)不勝簪。幾回晚直金鑾殿,東風軟、花里停驂。書詔許傳宮燭,香羅初剪朝衫。御溝冰泮水挼藍,飛燕又呢喃。重重簾幕寒猶在,憑誰寄、金字泥緘。為報先生歸也,杏花春雨江南。②

詞的上闋寫自己與好友同在京城做官、執(zhí)勤待命的生活,以及為官生涯里結(jié)下的深厚情誼。描景敘事融融一體,流露出依依惜別之意。

下片改變手法,側(cè)重以景言情。以早春咋暖還寒之景比喻自己與好友所處之世事環(huán)境,寄寓著對好友的關(guān)心,以及對家鄉(xiāng)的思念。

該詞把元代宦游京師的南方文人心目中的精神家園,用“杏花春雨江南”六個字精煉概況,與官場煩冗與仕途險惡的現(xiàn)實歸宿形成強烈的對比,立刻引起當時文壇的轟動。虞集本人也非常喜歡末句,后來又寫下《臘日偶題》,詩中“為報道人歸去也,杏花春雨在江南”,字句幾乎完全相同,只添一“在”字,表達了同樣的心緒。

二 “杏花春雨江南”的流傳

“杏花春雨江南”一出,即在當時及后世都獲得了很高的贊譽,幾乎成為江南風光的定評。不管是在當時還是后世都受到很高的贊譽。有陶宗儀《南村輟耕錄》記載為證:“時虞邵庵先生在館閣,賦《風入松》詞寄之,詞翰兼美,一時爭相傳刻”③。不止傳刻,還繡在手絹上時時攜帶,首先便是詞里當事人柯敬仲率先這樣做,詞人張翥在一首《摸魚兒》詞序中記載:“敬仲以虞學士書風入松于羅帕作軸”④,后來被人紛紛仿效,瞿佑《歸田詩話》謂“曾見機坊一詞織成帕” ⑤。陳旅《題虞先生詞后》云:“先生歸臥江南雨,誰為掀簾看杏花”⑥,更是寫出了時人對這首詞的喜愛和對虞集的仰慕。吳師道《京城寒食雨中呈柳道傳吳立夫》“蠟燭青煙出天上,杏花疏雨似江南”⑦,詩中說的是京城寒食節(jié)時的杏花,然而一個“似”字卻點明了杏花春雨是世人心目中江南地區(qū)特定的景致。

明朝和元朝一樣定都北京,但文人多來自南方,很多人對虞集的名句感同身受。詩人平顯看到杏花就想起江南,“杏花春雨好江南,垂老多愁自不堪”⑧。邊貢也以“楓陛曉星看斗北,杏花春雨別江南”⑨來表達對故鄉(xiāng)的不舍。還有劉溥《送盛佾赴吳江醫(yī)學》 “好將尺素待東風,杏花春雨傳消息”⑩。對于詩人來說,儼然江南春色要用杏花春雨來承載和傳遞。

到了清朝,文人在提到江南時,更是反復論及杏花春雨。余懷《柳枝·和劉賓客》“杏花春雨江南夜,妾在高樓唱柳枝”11 、錢載《題詞卷二首》“杏花春雨江南句,羅帕何人淚濕看”12,還有清朝女詩人吳藻《摸魚兒》“江南路,知否杏花消息,明朝已是寒食”13 ,以及莊棫《夢江南》“芳草岸,岸上玉驄嘶。紅袖滿樓招不見,橋邊楊柳細如絲。春雨杏花時”14,都沿襲了這一句。

不管是直接引用還是化用,不管表達了詩人詞人何種的思想感情,“杏花春雨江南”不僅賦予了江南這一地域以風格神韻,也寄托了南方文人心靈深處的歸夢,為元代以后的文人所反復詠嘆,前赴后繼,并逐漸地固化為人們頭腦中對江南的這種特定印象。在文學史上堪稱一大盛景。

三“杏花春雨江南”背后的謎團

“杏花春雨江南”作為詞史上的名句,獲得了古今一致的贊譽。然而筆者認為,今天的研究者對這一名句的解讀,多為皮相之見。主要表現(xiàn)為幾乎沒有人注意到,虞集將杏花春雨作為江南的代表風物,其實并不是非常符合地域?qū)嶋H,但是卻獲得了后世文人的強烈共鳴,這是一個耐人尋味的現(xiàn)象。

江南溫潤多雨,但是,杏花并不是江南特有的物產(chǎn)。杏屬溫帶果樹,在江南地區(qū)不是很常見,它的特點是抗旱耐寒不耐澇,所以北方地區(qū)才是其分布中心,多有成片成林的記載。所以杏花并不是江南的主要物產(chǎn)和代表意象,虞集這一名句,并非準確地概況出江南春日的特有景象,卻能贏得后世文人尤其是江南士子共同的推崇,甚至把杏花固化成為了江南的象征物,成為人們熟悉的江南符號,這其中一定存在著一種特殊的文化心理。

考諸古詩詞,南北朝詩人庾信的《杏花詩》:“春色方盈野,枝枝綻翠英。” 15 堪稱杏花詩的開山之作。然而庾信后半生羈留北朝,這首詩并非描寫的是江南杏花。時至唐宋,杏花和江南開始結(jié)合起來,如唐代杜牧《寓言》“杏花時節(jié)在江南”,宋代寇準《江南春》“波渺渺,柳依依,孤村芳草遠,斜日杏花飛。江南春盡離腸斷,蘋滿汀州人未歸”16等。然而,這些詩詞遠遠不能證明杏花是江南特有哪怕是比較突出的風光代表。杜牧“杏花時節(jié)在江南”的前一句是“何事明朝獨惆悵”,詩人的意思更像是說因為這個時節(jié)在江南,所以不能看到長安的杏花而惆悵??軠省督洗骸防?,“蘋花”比杏花更能體現(xiàn)江南多水的風光。所以,在虞集之前,杏花和江南的聯(lián)系一直都不緊密,虞集用杏花作為思憶江南的風物代表,有其特殊的深意。

四“杏花春雨江南”濃縮了虞集乃至元代漢族文人的歷史憂傷

如前所述,杏花并非江南的代表性花卉,那么,在虞集之前的古詩詞中,杏花更多的是出現(xiàn)在哪個地方呢?

答案是京城。自隋唐實行科舉取士開始,新科進士會在長安的杏園集會歡宴,盛況一時,杏花成了文人心目中美好的記憶,也促進了文學描寫的興趣。從此杏花在文人筆下,常常與長安、京城一起出現(xiàn)。前文里已經(jīng)說到,杜牧《寓言》里“何事明朝獨惆悵,杏花時節(jié)在江南”17,其實寫的并不是江南杏花,而是借此表達對長安生活的懷戀。南宋遷都臨安,京城和江南成為了一體。有研究認為,虞集的“杏花春雨江南”受到了陳與義《懷天經(jīng)智老因訪之》“客子光陰詩卷里,杏花消息雨聲中”18和陸游《臨安春雨初霽》“小樓一夜聽春雨,深巷明朝賣杏花”19的影響。這兩人都是南宋人。但陳與義留寓南方,終生都在懷念北宋故都汴京,“客子光陰”“杏花消息”恰恰是這種意緒的體現(xiàn)。陸游的“深巷杏花”,京城臨安的色彩重于江南。如果說虞集化用了他們的句子,那么從思想內(nèi)涵的繼承來說,杏花在他筆下也不應僅僅是想表現(xiàn)江南風韻。

虞集一直以蜀人自居,在《跋趙孟頫書陶詩》等詩文的落款上,他都標明“蜀人虞集”“蜀郡虞集”。在《至正改元辛巳寒食日示弟》一詩說:“江山信美非吾土,飄泊棲遲近百年?!薄端蛥谓淌谶€臨川》中寫:“我本蜀人隨水來,結(jié)屋與子相鄰隈。白發(fā)京塵不歸去,臨風相送興悠哉。”20,這些詩將臨川和仁壽做了對比,江西臨川“非吾土”,四川仁壽才是他真正的故鄉(xiāng)。

我們再看南宋官員家鉉翁羈留北方所寫《寄江南故人》“曾向錢塘住,聞鵑憶蜀鄉(xiāng)。不知今夕夢,到蜀到錢塘?”21家鉉翁是四川眉山人,和虞集也算同鄉(xiāng),這首詩代表了宋亡后流寓他鄉(xiāng)的蜀人一種普遍的心態(tài):蜀地是故鄉(xiāng),而江南則代表著故國。筆者有理由指出,虞集的“杏花春雨江南”也有此深意。眾所周知,元朝非漢人王朝,虞集雖出仕元廷,卻飽受蒙古上層貴族的歧視和排擠,更重要的是,虞集為南宋著名抗金英雄虞允文的子孫,民族意識在虞集心底從未泯滅。他的名作《挽文丞相》,末句寫到:“不須更上新亭望,大不如前灑淚時”,對文天祥的歌頌,對南宋覆亡的悲痛,欲然紙上。虞集還有一首詩:

我因國破家何在,君為唇亡齒亦寒。南渡豈殊唐社稷,中原不改漢衣冠。溫溫雨氣吞殘壁,泯泯江潮擊壞欄。萬里不歸天浩蕩,滄波隨意把漁竿。22

從這首詩中可以看出虞集強烈的民族意識,他把南宋的滅亡稱之為“國破”,在他心里,南宋才是真正的故國!本文前面曾說到,杏花常常與京城聯(lián)系。虞集把杏花同江南并舉,實際是在隱曲地表達對故國南宋的懷念,而不是簡單的思鄉(xiāng)之作?!靶踊ù河杲稀倍潭塘鶄€字,濃縮了無限的歷史喟嘆,表達了一個元代漢族文人對消逝的江南故國深深的悲傷與思憶。正是基于這個原因,這個實際上歸不去的杏花春雨江南,成了虞集之后文人共同的精神家園,寄寓著對元以前的古中國的種種美好的向往,爭相仿寫引用,最終使杏花這種并非江南特色的花卉成為詩詞中的江南風物代表。

五、結(jié)語

綜上所述,虞集是元代大文學家,雖然并非專力填詞,今天也僅存31首,但僅此一首《風入松》,已成為元詞壓卷之作,以至于論元詞者沒有不提及者。尤其結(jié)句“杏花春雨江南”風韻獨具,廣為流傳。筆者認為,詞句獲得如此豐富的審美感受和深廣的社會人文記憶,不僅僅靠字面簡單的風景描寫和純粹的意象組合,還具有更深刻的意蘊。杏花本身不具備江南的代表性,但如果與春雨、江南結(jié)合,就能表現(xiàn)出對江南故國和漢文化的追憶。結(jié)合虞集的家學身世、故土籍貫,我們能更深刻地窺視虞集詞中的幽微之處,以及元代文人真實的心態(tài),對這一名句也有了更多的理解。

注釋:

①陳廷焯.詞壇叢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5:3727.

②虞集.道園學古錄[M].吉林:吉林出版社,2005:卷四76.

③陶宗儀.南村輟耕錄[M].北京:中華書局1959,卷四:172.

④唐圭璋.全金元詞[M].北京:中華書局,2000:1001.

⑤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1273.

⑥顧嗣立.元詩選[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初集卷37:21.

⑦顧嗣立.元詩選[M].影印文淵閣《四庫全書》本,初集卷44.

⑧周明初.為什么是江南?——從“杏花春雨江南”說起[J].社會科學,2011(05):169.

⑨周明初.為什么是江南?——從“杏花春雨江南”說起[J].社會科學,2011(05):169.

⑩清.御選明詩[M].影印古籍,卷41:60.

11周明初.為什么是江南?——從“杏花春雨江南”說起[J].社會科學,2011(05):169.

12周明初.為什么是江南?——從“杏花春雨江南”說起[J].社會科學,2011(05):169.

13 吳藻.花簾詞[M].影印古籍.

14 莊棫.中白詞[M].影印古籍,85

15 逯欽立.先秦漢魏晉南北朝詩[M].北京:中華書局,1983:2399.

16 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292-294.

17 彭定求.全唐詩[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86:1483.

18 陳與義.陳與義集校箋[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0.

19 江守義.陸游詩詞選[M].安徽:黃山書社,2007:108.

20 虞集.道園遺稿[M].四庫全書本,卷二.

21 繆鉞.宋詩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7:1424.

22 虞集.道園遺稿[M].四庫全書本,卷三.

參考文獻:

[1]虞集.道園學古錄[M].吉林:吉林出版社,2005.

[2]丁福保.歷代詩話續(xù)編[M].北京:中華書局,1983.

[3]陳廷焯.詞壇叢話[M].北京:中華書局,2005.

[4]陳廷焯.白雨齋詞話[M].上海:上海古籍出版社,1996.

[5]陶宗儀.南村輟耕錄[M].北京:中華書局,1959.

[6]唐圭璋.唐宋詞鑒賞辭典[M].上海:上海辭書出版社,1988.

[7]王冕.竹齋集[M].杭州:西泠印社出版社,2011.

[8]余何.淥水亭文人詞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9]姬沈育.一代文宗虞集[M].北京:中國社會出版社,2008.

[10]李舜臣.虞道園詞論略[J].中國韻文學刊,2005(04).

[11]丁小兵.杏花意象的文學研究[D].南京:南京師范大學,2005.

[12]馬艷玲.虞集詞簡論[J].金田,2015(04).

[13]程杰.“杏花春雨江南”的審美意蘊與歷史淵源[J].南京師范大學文學院學報,2005(03).

[14]周明初.為什么是江南?——從“杏花春雨江南”說起[J].社會科學,2011(05).

[15]徐亞玲.虞集詞風探析[J].開封教育學院學報,2014(07).

猜你喜歡
杏花
杏子哪去了
好孩子畫報(2022年4期)2022-06-08 22:40:00
又見門前杏花開
山杏花開的時候
北陂杏花
杏花樹下
文苑(2020年11期)2021-01-04 01:52:56
我愿化作那朵杏花
小院,一株杏花樹
杏花,是春天的牙齒
山杏花開的時候
心聲歌刊(2019年2期)2019-05-09 03:06:08
杏花謠
當代音樂(2018年12期)2018-05-14 12:38:48
东阿县| 东丰县| 厦门市| 黑龙江省| 安福县| 文化| 嵩明县| 延庆县| 肇庆市| 台湾省| 桐城市| 潮州市| 碌曲县| 汤原县| 阳信县| 新乡县| 来宾市| 大渡口区| 宜川县| 瓮安县| 永德县| 古蔺县| 阳东县| 金坛市| 新乐市| 县级市| 信阳市| 梨树县| 泸定县| 肥城市| 永仁县| 富阳市| 文山县| 乌拉特前旗| 清水河县| 津南区| 峡江县| 芦山县| 浦北县| 卓尼县| 滦南县|