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衛(wèi)權(quán)
小表叔忽然回來了,不出十分鐘,這消息全村人都知道了。
我的小表叔叫拴栓,我比他大十二歲。小表叔是村里王二的兒子,王二六十多歲了,和老伴相依為命,孤苦伶仃。眼看黃土埋到脖根子的人了,跟前連一個摾一锨土的人都沒有。王二和老婆一商量,干脆抱一個養(yǎng)子。六十多歲的老表爺從外鄉(xiāng)抱回一個男嬰。那時正是70年代初期,家家有本難念的經(jīng),都缺吃少穿。老表爺抱著小表叔讓東家媳婦喂一口奶,西家媳婦喂一口飯,摞濕移干,盼星星盼月亮,總算把瘦弱的小表叔養(yǎng)活了。不知不覺七八年過去了,別的孩子都在學校享受童年快樂、求知上進的時候,先是老表奶去世,第三年老表爺也撒手西去。不到十歲的小表叔拴栓從此就成了孤兒。書是念不成了,小表叔就只得回來種自家的七八畝承包地。十多歲的孩子種地,那個艱難可想而知。小表叔自己家里沒牛,沒錢買化肥,沒錢買籽種。但小表叔嘴甜,人活泛,這家借半袋籽種,那家借一點化肥。那時村上已有了私人購買的手扶拖拉機,他求爺爺告奶奶,讓人家給自己耕地播種。十歲的娃娃種地,左鄰右舍都看著心酸。好在那時村民心善,互幫互助成風。小表叔家里的七八畝地所產(chǎn)的糧食不但解決了口糧,而且還剩余不少。小表叔手里就是缺錢,借人的化肥、機耕費、播種費、收割費、碾場費、農(nóng)藥費等沒法開賬,一年欠賬,兩年欠賬,三年人家就不悅意了。為了還別人的債,1987年,13歲的小表叔從鄉(xiāng)信用社貸款一千元買化肥,買地膜,又跑前跑后,給這家?guī)土私o那家?guī)停瑩Q得左鄰右舍同情,讓大伙共同幫忙合力給自己栽了四畝烤煙。誰料這年遇到全國烤煙生產(chǎn)過剩,價格行情最差,全鄉(xiāng)生產(chǎn)的煙葉幾乎無人收購,全部積壓在家里,“黃金葉”賣成了廢紙錢。小表叔一算賬,整整辛苦一年,不但一分錢沒得到,借人的錢,貸信用社的款全都倒貼進去,一年的辛苦打了水漂。那幾天,小表叔欲哭無淚,見人躲人。逢集之日,他拉著僅存的幾袋小麥去集市上糶了,誰也沒想到,小表叔把家里糧食糶完,家具賣光,一夜之間就從長畛村蒸發(fā)了。
小表叔回到家鄉(xiāng)長畛村了,他西裝革履,滿面紅光,開著自己的車,言談舉止得體,彬彬有禮,見人就掏出中華煙發(fā)給人抽,并且給家家買了珍貴的禮品,挨家挨戶地發(fā)。他一邊發(fā)禮品,一邊掏出十三四歲記的賬本,走到歲性家里,說:二十幾年前,您開著手扶機給我耕播了三年的地,打碾了三年的場,我一分錢都沒開過,也沒有錢開,但你總是隨叫隨到,從來沒誤過我的農(nóng)事,應(yīng)給你178元,加上利息,給你300元;走到躍權(quán)家里,說:那年我沒錢買煤,到你家烤煙樓白烤了一季煙,一竿子一斤二兩,520桿煙,總共用了你家642斤煤,按現(xiàn)在的行情,一斤煤三毛二,應(yīng)給你現(xiàn)金199元;洪栓的11斤小麥籽種,掌權(quán)家里的二斤清油,選民家里的一碗面粉……一樁樁、一件件,小表叔記得清清楚楚,明明白白。在農(nóng)村,憨厚的鄉(xiāng)親看到當初拴栓的困境,都是免費給的,不要回報的。但是小表叔把鄉(xiāng)親的點滴恩情在本子上記著,在心里刻著!兩天之內(nèi),他連本帶息還清了信用社的貸款,還清了左鄰右舍的賒物欠賬。進進給兒子結(jié)婚,昂貴的彩禮壓得他一籌莫展,小表叔當場掏出一萬元給他救急;走進年已73歲的表嫂家里,他拉著表嫂的手,淚不由涌出眼眶:表嫂,拴栓能長大,能有今天,多虧您的教誨幫助,我吃您家的飯不知多少,這幾百元您老拿著想買啥就買啥!表嫂說什么也不接錢,說你終于成人了,我就放心了。后來我才知道,小表叔給所有上了70歲的老年人都發(fā)了紅包。
小表叔在家的日子里,鄉(xiāng)親們對他熱情不減,真誠不減,和小時候沒有兩樣,他還是住百家店、吃百家飯,無拘無束。在鎮(zhèn)上食堂,小表叔按年齡、按輩分對待,天天設(shè)宴,用鎮(zhèn)上最高規(guī)格招待了所有鄉(xiāng)親。在村里待了半月,他要走時,專門上縣城找我,和我整整聊了一宿。我才知道,小表叔如今在銀川,那年他去蘭州之后,憑多年的打拼拿上了國家二級廚師證,又只身一人去銀川闖蕩,先是在食堂當大師,后來包了陜北一家企業(yè)的食堂,精心經(jīng)營,熱忱待客,效益還不錯,手頭逐漸有了積蓄,不但在銀川買了樓房,娶了一位在銀行工作的漂亮妻子,還生了一個女兒,搖身一變,從此真正成了實實在在的城里人。
小表叔對我說,如今別看他是城里人,他天天夢見的,都是家鄉(xiāng)的土地。
責任編輯:劉高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