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遷
我們和老師是平等的
家校溝通通常都會涉及權威的問題,只要父母覺得“孩子在學校上學,自己多少受制于老師”,那么校方的權威感就產(chǎn)生了。因為這樣想的父母占多數(shù),從而“老師做權威”也成為一個通常的現(xiàn)象。老師不僅是做孩子的權威,也做家長的權威。
然而,任何的權威感都是我們賦予的,校方的權威感也不例外,如果父母處于平等的心態(tài),對方也很難權威起來。平等的溝通不在于對方怎樣,而在于我們自己,我們自己是平等的,對方?jīng)]有辦法耍大牌,他慢慢就會進入平等。所以要記?。翰灰懞美蠋?、去打擊或者否認老師,我們直接做一個平等的、認真的、敞開的、尊重的溝通。我們尊重老師,也尊重自己。進入這樣一個頻道,溝通就會進入建設性的,也只有平等的溝通,才是建設性的。
若達成平等性溝通,須先化解“權威”投射,在我們的心里,我們不感到自己和學校的關系是“受制于”的關系,而是彼此需要和尊重的關系,我們理應支持學校的選擇,但不意味著我們沒有選擇,我們有很多主體性可以發(fā)揮,包括要不要繼續(xù)在這個學校。一個人越有主體性,就越能感知到自己可以選擇、正在選擇,主體性越低,就越覺得沒辦法,覺得受制。這不取決于頭腦中的理由和“眼前的現(xiàn)實”,而取決于作為父母的我們,自身內在的權威課題修習得怎樣。
尊重老師,也尊重自己
平等的溝通是我們尊重對方,也尊重自己;我們看重對方,也看重自己。在溝通中,是有對方也有我們自己的,如果老師說的無論對錯,我們都唯唯諾諾,那在孩子心中就只有老師、沒有自己;相反,如果只是覺得這老師水平太差、態(tài)度又有問題,看不上眼,那實際上是只有我們自己,沒有對方。
平等的溝通,是有對方也有我們自己,就是我們對于老師是有接收性的,我們的心里是準備接收的,老師所講的合理的、有價值的東西我們就去肯定、吸取,有共同的意愿我們就去感謝和合作。
當我們能夠給出老師尊重,我們自然認同老師講話的合理性,認同他話語里的責任感和愛意,認同他的良好的愿望,我們就可以和他連接。至于一些具體的觀點、具體怎么做,我們都能去探討、去問詢,我們抱著一個態(tài)度:雙方不一定要達成共識,存在不同也是可以的。只有平等的交流,才是有效的、彼此受益的。
具體怎么做
請允許我零散地舉例。
A 核準焦點
老師講了很多話,孩子最近紀律也不好、作業(yè)也不積極,不講衛(wèi)生等等。如果是這樣的話,老師的話里面,信息量挺大、點很多,我們是無法給出回應的。這時候我們可以去追問:“老師,我覺得您說的話都很重要,您可以一個個地和我講嗎(或您最想告訴我的是什么)”,核準焦點才能推進交流。
B 深入交換
老師說,“孩子就是父母的鏡子”或者“孩子就是家長的影子”。通常老師在講這句話想傳達的是:孩子有什么問題,反映出家長有哪些地方?jīng)]做好。通常是有這樣的指責和期待在里面。如果我們因此而感到不舒服,那我們就沒有發(fā)揮,我們自己就沒有“站起來”。就好像對方用一句話,給我們穿上了一件衣服,把我們箍得很難受,我們覺得很不舒服、很難過,然后開始不喜歡這個老師。這是父母沒有自己的表現(xiàn),有自己的表現(xiàn)是:雙方是平等的,不在意對方說什么,而都能去如實應對。
實際上,這時候可以問:“老師,我同意您說的。那么,您在鏡子里看到了什么?”這不是一個被動地接受老師的評價或者情緒,而是一個對溝通的推進。孩子是家長的鏡子,從某種意義上來講,它是有合理性的,所以我們可以認同。這個認同不是一個手段,不是為了達成一個好的溝通的手段,而是它本來就是可以認同的,這里面是有合理性的。這個推進是:那么你從鏡子里看到了什么?你看到的可能和我看到的不同。有可能你看到了很有價值的東西,那我愿意去聽你說的這部分。有可能你看到的只代表的是你的觀念、信念,而你的信念和我的信念是不同的,這時候我也允許有不同的信念存在。我會告訴你我是怎么想的。我不會要求自己去適應你,獲得你的理解、認同,我也不會把我的信念強加于你,我尊重你的看法,也告訴你我怎樣看。
C 轉化方向
比如老師講:“這孩子的自律性太差?!蹦俏覀兙涂梢匀枺骸笆?,老師,我也這么覺得。那么,您覺得怎么可以去提高一個孩子的自律性呢?”如果老師說要我們多加管理,我們可以繼續(xù)問“您是說,孩子的自律性來自于我們的約束嗎?”
比如老師說:“你看他老是不聽講,他的學習該怎么辦?他的成績這么落后?!蔽覀兛梢匀フf:“謝謝您對孩子這么看重,那么,我們可以怎么幫助他呢?”或者可以說:“您覺得他為什么會這樣呢?”即便老師的話語里含有批判和擔心,我們可以去把它扭轉為一個探討。我們可以去請教老師,我們不是以老師為權威,而是去請教。他能夠提供一個有價值的建議,當然很好;如果他不能夠提供,那么他在指責的時候,也會收回或者減少他的指責,因為他自己也不知道要怎么辦。
總之,當我們遇到來自老師的期待或批判,我們先感謝老師的看重和關心,然后去請教或者商談如何轉變。不管老師說孩子哪些地方不夠好,我們都可以去問:“您是怎么理解的?您覺得是什么原因讓孩子會這樣?您對他有什么建議?您覺得給孩子提供什么樣的幫助?”這樣就把溝通的性質轉為建設性的了。
D 表達懇請
有時候老師的做法并非無可商榷,這很自然,老師和我們一樣都不是完美的,沒有誰應該怎樣,當老師出現(xiàn)不當言行的時候我們可以懷著尊重去表達懇請。比如,老師說孩子上課老不聽講和別人說話,然后批評孩子:“你自己不學習,還不讓別人學習嗎?他怎么老是影響別人,這樣我們怎么上課!你這樣的學生我教不了了!”
這里面,老師有一個合理性,就是說——他作為老師,去維護課堂的紀律。我們可以肯定這部分,就是和老師說:“老師,我同意您做的。我覺得您說得對。不過,我懇請您只去提醒孩子,不必要去做延伸。如果您提醒他無效,那么您就通知我,我找他談,您看這樣可以嗎?”