告儼、俟、份、佚、佟[1]:
天地賦命,生必有死;自古圣賢,誰能獨免?子夏有言:“死生有命,富貴在天。”四友之人[2],親受音旨[3]。發(fā)斯談者,將非窮達不可妄求,壽夭永無外請故耶[4]?
吾年過五十,少而窮苦,每以家弊,東西游走。性剛才拙,與物多忤[5]。自量為己,必貽俗患。僶俛辭世[6],使汝等幼而饑寒。余嘗感孺仲賢妻之言[7]。敗絮自擁,何慚兒子[8]?此既一事矣。但恨鄰靡二仲[9],室無萊婦[10],抱茲苦心,良獨內愧。
少學琴書,偶愛閑靜,開卷有得,便欣然忘食。見樹木交蔭,時鳥變聲,亦復歡然有喜。常言五六月中,北窗下臥,遇涼風暫至,自謂是羲皇上人[11]。意淺識罕,謂斯言可保。日月遂往,機巧好疏[12]。緬求在昔[13],眇然如何[14]!
疾患以來,漸就衰損[15],親舊不遺,每以藥石見救,自恐大分將有限也[16]。汝輩稚小家貧,每役柴水之勞,何時可免?念之在心,若何可言[17]!然汝等雖不同生[18],當思四海皆兄弟之義。鮑叔、管仲,分財無猜;歸生、伍舉,班荊道舊[19];遂能以敗為成[20],因喪立功[21]。他人尚爾,況同父之人哉!穎川韓元長[22],漢末名士,身處卿佐,八十而終,兄弟同居,至于沒齒[23]。濟北氾稚春[24],晉時操行人也,七世同財,家人無怨色。《詩》曰:“高山仰止,景行行止[25]?!彪m不能爾,至心尚之。汝其慎哉,吾復何言!
【注釋】
[1]儼、俟、份、佚、佟:陶淵明的五個兒子。
[2]四友:孔子的學生顏回、子貢、子路、子張,為孔子四友。子夏與他們是同輩。
[3]音旨:指孔子的教誨。旨:要義。
[4]將非:豈不是。窮達:失志與顯達,指命運的好壞。妄求:非分地追求。壽夭:長壽與短命。外請:在命定之外求得。故:緣故。
[5]與物多忤(wǔ):與社會人事多不相合。忤:逆,違背。
[6]僶俛(mǐn miǎn):勉力,努力。辭世:指辭去世俗事物,即辭官歸隱。
[7]孺仲:東漢王霸,字孺仲,太原人。他立志歸隱躬耕壟畝。有一天,王霸看到了做了大官的老朋友令狐子伯之子來訪,儀容非凡,而自己的兒子蓬發(fā)疏齒,相形見絀,覺得很慚愧,他的妻子安慰他說,既然立志隱居躬耕,就不必為兒子蓬發(fā)疏齒感到內疚。
[8]何慚兒子:又何必為兒子的貧寒而慚愧呢。
[9]鄰靡二仲:沒有二仲那樣的鄰居。靡,沒有。二仲,指漢朝時的求仲、羊仲。他們是東漢隱士蔣詡的鄰居,蔣詡退隱以后,除了和二仲過從外,斷絕了和其他任何人的交往。
[10]萊婦:老萊子的妻子。春秋時楚國的老萊子,在蒙山之南隱居躬耕。楚王用重禮來聘請他做官。他的妻子竭力勸止他說,吃人酒肉,受人俸祿,就得受制于人。老萊子便與妻子一起逃隱于江南。
[11]羲皇上人:太古之人。羲皇:伏羲氏,古代傳說中的上古帝王。
[12]機巧:指逢迎取巧。好疏:很生疏。
[13]緬:遠。
[14]眇然:渺茫的樣子。
[15]就:接近。衰損:衰老。
[16]大分(fèn):壽命。
[17]若何可言:意謂有什么話可說呢。若何:怎么。
[18]不同生:不是一母所生。長子儼為淵明前妻所生,后四子為續(xù)弦翟氏所生。
[19]歸生、伍舉:戰(zhàn)國時楚國人,二人為好友。伍舉因罪逃往鄭國,再奔晉國;在去晉國的路上與出使晉國的歸生相遇。兩人便在地上鋪荊草,席地而坐,敘說昔日的情誼。歸生回到楚國后對令尹子木說,楚國人才為晉國所用,對楚國不利。楚國于是召回伍舉。班:鋪開。道舊:敘舊。
[20]以敗為成:指管仲因得鮑叔的幫助而在失敗中轉向成功。起初,管仲輔佐公子糾,鮑叔輔佐公子小白,后來公子小白打敗了公子糾,即位為齊桓公,管仲被囚禁,鮑叔向齊桓公極力推薦管仲。管仲被起用為相,輔佐齊桓公成就了霸業(yè)。
[21]因喪立功:指伍舉在逃亡之中因得歸生的幫助而回到楚國立下功勞?!蹲髠鳌ふ压辍份d:伍舉回到楚國后,輔佐公子圍繼承了王位,這就是楚靈王。
[22]穎川:郡名,今河南省禹州市。韓元長:名融,字元長,東漢時人。年輕時不為章句而善辯事理,聲名甚盛,曾受到大傅,太尉、司徒、司空、大將軍等五府的同時征召;漢獻帝時官至太仆,為九卿之一。
[23]沒齒:終生。
[24]濟北:古地名,在今山東省長清縣。氾(fàn)稚春:名毓,字椎春,西晉時人。《晉書·儒林傳》說他家累世儒素,九族和睦,到氾毓時已經七代。當時人們稱贊其家“兒無常父,衣無常主”。
[25]高山仰止,景行行止:對古人崇高的道德則敬仰若高山,對古人的高尚行為則效法和遵行。