閱讀下面的材料,按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60分)
陶留碗,一位普通的兵團退休職工,已有71歲的高齡。14年前,鄰居丁正國的父親把陶留碗叫到家中,對他說:“我快不行了,等我死后,丁正國就托付給你了?!碧樟敉牒敛华q豫地答道:“你放心,只要我活著,我就會養(yǎng)他,我們家也會好好照顧他?!本瓦@樣,丁正國的父親去世前把先天智障的兒子托付給了鄰居陶留碗。為信守當年與丁父的承諾,陶留碗與家人擔負起了照顧丁正國的責任。丁正國如今已有46歲,智力相當于三四歲兒童的,但在陶留碗與家人的照顧下,他仍很好地生活著。如今,年邁的陶留碗又將“接力棒”傳給了兒子。兩代人仁心接力,演繹了一段跨越血緣的親情。陶留碗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大家,2015年,陶留碗榮登“中國好人榜”。
要求:選好角度,確定立意,明確文體,自擬標題,不要脫離材料內(nèi)容及含意的范圍作文,不要套作,不得抄襲。
【押題理由】
近年來,高考作文以新聞事件作為命題材料的情況比比皆是,如2015年高考新課標Ⅰ卷“舉報父親違反交通法規(guī)”、重慶卷“等媽媽”等作文題。此類作文命題旨在通過考生對新聞事件的解讀,引導他們從生活實際出發(fā),關注社會生活,從而喚起他們強烈的主人翁意識和責任感?;谏鲜鲈颍绢}選取了一則新聞事件作為命題材料,借此考查考生的寫作能力的同時,也培養(yǎng)他們的社會責任感,從而讓他們樹立正確的人生觀、世界觀、價值觀,為今后走入社會打下堅實的人生基礎。
【立意點撥】
本則寓言給我們很多的啟示,立意的角度很廣。第一,扣住“為信守當年與丁父的承諾”中的“承諾”二字,從陶留碗本身行為的角度分析,可以立意為“人要有誠信”“承諾不可忘”等;第二,扣住“丁正國現(xiàn)今很好地生活著”,通過因果分析法,從丁正國的需要角度分析,可立意為“社會需要善行”“關愛給人溫暖”“愛的力量”等;第三,扣住“陶留碗的事跡深深地感動了大家”中的“感動”二字,可以立意為“感動”“人生榜樣”“社會需要正能量”等;最后,扣住“兩代人仁心接力,演繹了一段跨越血緣的親情”中的“仁心接力”,可以立意為“社會需要善行傳遞”“心存善念”等。
本題如果不能扣住寓言的關鍵詞來分析,容易出現(xiàn)“承擔責任”“人生需要幸?!钡攘⒁庹`區(qū)。
【優(yōu)秀立意】
1.堅守承諾;2.人生榜樣。
【高分素材】
(人物)素材化用①
“剛直不阿,留得正氣凌霄漢;幽而發(fā)憤,著成信使照塵寰?!鄙硐萼蜞舻乃抉R遷,堅守自己的承諾,拒絕以美言取悅漢武帝,最終被迫入獄。雖然身陷囹圄,但他仍能夠堅守太史令的職責,如實記載漢代的史書,最終捍衛(wèi)了史書的價值。司馬遷堅守承諾的秉性,彰顯了他人格的偉大!
(語錄)素材化用②
何為承諾?孔子說“人而無信,不知其可”;古人云“踐約如償債”;諺語云“一言既出,駟馬難追”;俗話說“一言九鼎”等都是對信守承諾的最好詮釋。我們呼喚堅守承諾,因為承諾是人生之基。一點瑕疵便可使價值連城的美玉掉價,區(qū)區(qū)螻蟻亦可毀壞千里大堤,承諾之基經(jīng)不起一絲觸動。一句承諾,不是說出口就消逝的煙霧,而是口到、心到、行到的堅定信念。