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玄宇 蘭路曉
【摘要】我國的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的機制已初步成形,但仍有需要完善的地方。表現(xiàn)在理論體系中缺乏立法層面的保障和實踐中缺乏參與性與回應性。而現(xiàn)代社會開放型的決策模式要求完善公眾參與制度,并且單一的決策主體往往會導致決策思維封閉受限。因此完善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應盡早提上日程。
【關鍵詞】重大行政決策;公眾參與;聽證制度
一、重大行政決策的概念與范圍
什么是決策?“決策”即是一個簡單的出主意并作決定的過程。而行政決策則是指國家行政機關工作人員在實施行政行為時,對所面臨的問題進行分析處理并最終作出決定的過程。
對于重大行政決策的范圍,我國法律做了相應的規(guī)定,其內(nèi)容主要包括八項,而第九項采用“其他”這種避免掛一漏萬的方式來劃定重大行政決策的范圍,但是這種以列舉式的方式來依次羅列不免顯得模糊、混亂,目前,缺乏一個較為規(guī)范和統(tǒng)一的標準,且大都由地方政府來進行主管的判斷和規(guī)定。
二、重大行政決策中公眾參與的意義
第一,是適應現(xiàn)代開放型決策模式的需要,只有這種模式才有可能獲得到大量公眾的意見,因此開放型的決策模式要求完善公眾參與制度。第二,有利于避免單一決策主體的思維限制,僅靠單一的決策者可能難以充分地手機與決策事務相關的重要信息,導致對決策問題的認識不夠深入。第三,有利于控制行政裁量權保護公民合法權益,這是行政權逐漸膨脹的必然結果。第四,有利于充分搜集關于不同利益需求的資料,使得決策更加科學民主。
三、關于完善公眾參與的機制構建
1、明確公眾的主體范圍
我們要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機制,就得首先明確“公眾”的范圍,“公眾”包括公民、法人和其他組織,即只要是行政決策的對象均可以被列入到公眾的范疇。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的制定是因為決策的內(nèi)容與其有密切關系,否則沒有一個公眾平白無故地去參加一個跟自己沒有絲毫關系的聽證會。由于不可能所有的公眾都去參加聽證,也不能所有的意見和建議都能得到認可,所以我們應當肯定“利害關系人”的參與資格,并適當限制“相關人”的參與資格。
2、強化府決策的回應性
每一位公眾的意見在行政機關決策的過程中都應被認真的閱讀、分析和整理,在分析和整理后,統(tǒng)一說明意見是否被采納,如果沒有被采納則應說明理由。2010年中國政府網(wǎng)站績效評估結果顯示,其中有95%的政府網(wǎng)站會主動地提供投訴渠道,但竟有70%的網(wǎng)站存在著不能及時回復和“相互踢皮球”等現(xiàn)象,造成公眾的滿意度不高。
3、明確公眾參與的法律效力
把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落到實處并真正發(fā)揮公眾的價值是目前最為重要的任務。否則就會架空公眾參與,那么只關注形式的所謂的公眾參與恐怕不是我們的制度初衷。據(jù)《羊城晚報》2002年10月22日報道:有62.5%的市民否認聽證會對公民利益訴求的提出和政府決策的引導,認為幾乎起不到作用,其中有15.5%的市民認為這是沒有內(nèi)容僅流于形式的“走過場”。由此可見公眾對其認可度并不是很高,公眾參與的作用有待于充分發(fā)揮。
四、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程序
完善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機制就要把公眾參與落到實處,使公眾參與行政決策的全過程,包括決策前的啟動建議權、決策中的征求意見和決策后的評估權。
1、公眾參與決策前的啟動建議
我國目前現(xiàn)行的法律并沒有明確規(guī)定公眾參與重大行政決策前的啟動建議,只是規(guī)定了涉及公眾利益的重大決策事項需要聽取公眾意見。從本質(zhì)上來說,公民才應該享有對決策的啟動建議的主動權,而目前的決定權卻掌握在行政決策的承辦單位手中,因此公眾只能被動的去參與決策。
2、公眾參與決策中的征求意見
公眾參與行政決策主要包括兩個方面:一個是由公眾提供意見和建議,另一個是由代表不同利益的團體組織形成公開辯論。這兩種方式截然不同,第一種主要是通過安靜的實現(xiàn)參與,提出相關有用建議和偏好,而第二種主要是相關主體之間通過激烈的討論、交流和妥協(xié)的方式來進行動態(tài)參與。這兩種方式相得益彰,使得公眾參與有效實現(xiàn)。不管以什么樣的方式,最重要的還是公眾參與后能夠得到?jīng)Q策領導的反饋。
3、公眾參與決策后的評估
2014年11月6日,國新辦舉行了新聞發(fā)布會,其內(nèi)容主要是深入推進依法行政、加快建設法治政府的有關情況。其中國務院法制辦公室副主任袁曙宏在回答記者提問時談到,我們已經(jīng)確定了重大行政決策的五個法定程序,明確把風險評估納入,這體現(xiàn)了對公眾參與評估的高度重視。
現(xiàn)代社會公眾參與已經(jīng)成為衡量一個國家民主化程度的重要指標。但是目前我國的重大行政決策的公眾參與機制仍然有不完善的地方。只要政策制定者和公眾各自發(fā)揮其作用,我國的重大行政決策必然會更加科學,更加朝著有利于公眾的方向發(fā)展,我國的民主化程度越來越高。
【參考文獻】
[1] 姜明安. 行政法與行政訴訟法(第五版)[M]. 北京:北京大學出版社, 2011.183.
[2] 石佑啟, 陳詠梅. 論開放型決策模式下公眾參與制度的完善[J]. 江蘇社會科學, 2013,1.
[3] 安麗娜. 我國行政決策程序立法中的公眾參與規(guī)則評析[J]. 山西高等學校社會科學學報, 2013,7.
【作者簡介】
楊玄宇(1992—),女,漢族,河北邯鄲人,研究生學歷,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
蘭路曉(1991—),女,漢族,河北邢臺人,研究生學歷,單位:河北大學政法學院,主要研究方向:憲法學與行政法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