胡善恩
作者簡介
袁宏道(1568年—1610年),字中郎,號石公,公安(今湖北省公安縣)人。明代著名文學(xué)家,與兄袁宗道、弟袁中道均有才名,袁宏道兄弟詩文風格相近,提倡“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反對仿古,追求自然,時人稱之為“公安派”,稱他們的詩文為“公安體”。他與兄、弟,并稱“三袁”,為“公安派”的創(chuàng)始者。
寫作背景
萬歷二十六年(1598年),袁宏道收到在京城任職的兄長袁宗道的信,讓他進京。他只好收斂起游山玩水的興致,來到北京,被授予順天府(治所在北京)教授。第二年,升為國子監(jiān)助教,《滿井游記》寫于這一年的早春二月,他和幾個朋友一起游覽了京郊的滿井,心情愉悅,文章在此背景下寫成。
袁宏道是明代寫作山水游記的圣手。他的山水游記以其“清新俊逸”“靈動俊快”的特點給晚明文壇帶來生機,為中國游記文學(xué)寫下了新的一頁。閱讀這篇游記,要注意把握以下美點:
一、言之有序,層次分明
寫景,貴有層次,將旖旎的景色按照一定的順序一一展現(xiàn)出來,讀者才會有如臨其境的感受。《滿井游記》一文在點明出游的時間、地點之后,作者描繪滿井春色便層次分明。作者先總寫滿井春色“高柳夾堤,土膏微潤,一望空闊”,然后分述,從山、水、柳、麥、人、鳥魚幾處具體描繪出滿井初春的美景。這樣寫先總后分,由遠及近,由面及點,讀者便有了親歷之感,不僅展現(xiàn)畫面有層次,更有身臨其境之感。
二、技法別致,獨抒性靈
袁宏道在寫作上主張獨抒性靈,不拘俗套,在這篇文章中就有典型的表現(xiàn)。作為一篇游記,作品一開頭不寫景色之誘人,相反卻寫氣候之惡劣,“余寒猶厲,凍風時作,作則飛沙走礫”,“每冒風馳行,未百步輒返”,既是寫實,又用城內(nèi)的枯燥局促與后面將要描述的城外春色春意形成對比,從而自然得出“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的結(jié)論;從第二段開始,作者突然筆鋒一轉(zhuǎn)寫春游,并不用過渡性語句,展現(xiàn)出作者寫作的隨心所欲;結(jié)尾通過寫游覽感受,讓山水景物都帶上作者的主觀感情,同時展現(xiàn)自己的志向追求。整篇文章,景與情、客觀與主觀渾然一體,不承襲古人的技法,“不拘格套”,可見作者的文學(xué)主張。
三、善用修辭,語言空靈
袁宏道重視“性靈”或“性情”,更強調(diào)自然天真或自然趣味。作者寫景,不堆砌詞藻,而是用極為簡練的筆法勾勒出來。如寫水為“波色乍明,鱗浪層層,清澈見底”,寫柳條為“將舒未舒,柔梢披風”。這種表現(xiàn)方法,沒有夸張、渲染和烘托,形象卻鮮明如畫。不僅如此,作者還善用比喻、擬人等修辭描摹景物。如寫水,“晶晶然如鏡之新開而冷光之乍出于匣也”,寫山,“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鮮妍明媚,如倩女之靧面而髻鬟之始掠也”,都抓住景物的特點準確、形象地描繪,既寫景,又融入了作者深切的體會和感受,讓景物展現(xiàn)出別致的靈氣。
1.注意加點字的讀音。
燕地(yān) 花朝節(jié)(zhāo) 廿二日(niàn)
鮮妍明媚(yán) 倩女(qiàn) 泉而茗(míng)
墮事(huī) 曝沙(pù)
2.作者圍繞“滿井”寫了哪些內(nèi)容?
3.作者描繪了哪些景物,抓住這些景物的什么特點來寫的?表明作者怎樣的心情?
4.指出表明全文中心的句子。
5.作者出游心境有怎樣的變化?
6.本文要寫“滿井”,第一段卻不著一字,反而抒發(fā)作者郁悶的心情,用意何在?
作者的筆下,京郊滿井早春的景色風光秀美。四百多年過去了,今天的滿井又是怎樣的呢?
尋找“滿井”
朱國華
滿井是北京東直門外一個明代古井,也是當時一個觀光景點。滿井“徑有五尺余,飛泉突出,冬夏不竭。好事者鑿攔以柬之,水常浮起,散漫四溢?!彪S著數(shù)百年時光流逝。滿井早已不復(fù)存在,連地名也塵封起來,無人知曉了。
近日讀到明朝文人袁宏道佳作《滿井游記》,才使我對歷史上京城東北郊的滿井有所了解,勾起我懷古的幽思。
袁宏道文中重點描述嚴冬過后,偕友出東直門踏青滿井的過程。雖然早春乍暖還寒,游人未盛,可是酌井水品茗的文人,吟詩唱曲的雅士,紅裝騎驢漫步的仕女卻也形成滿井醉人的獨特景致。不難想象,其觀光旺季時火爆情景。
滿井令我神往,我竭力找尋滿井遺跡,終無所獲。滿井被歷史塵埃淹沒了,若無明代文人袁宏道留下了美文,恐怕后人無從知曉當年那古井及其周邊的秀麗風光吧?在走訪中,我判斷位于東直門外牛王廟北京水源八廠疑似滿井遺址。緣由有三:其一是地下水源豐沛,現(xiàn)存37口水源井每天出水供應(yīng)周邊175平方公里的工業(yè)及民用用水;其二是此位置在東直門外東北方約2000米,符合袁宏道文中大致的滿井方位;其三是周邊不乏水系,如亮馬河、壩河、護城河、朝陽公園的湖泊等等。我不是水利專家,只不過感覺“疑似”而已。
物換星移,今日的東直門外發(fā)生了巨大的變遷。中國最大的道路交通樞紐正在規(guī)劃建設(shè)中,現(xiàn)代化的公寓、酒店、商廈、別墅區(qū)裝點其間。不遠處外國大使館云集,處處顯示出國際大都市的風采。
社會的變遷和發(fā)展,利弊是相伴的。有識之士不斷呼吁資源問題,生態(tài)平衡問題。在京城這塊土地上,滿井飛泉突出,冬夏不竭,散漫四溢的景觀永遠地消失了。這是我們無法回避的現(xiàn)實,也值得我們深思。
踏青有去處,北京遠郊勾人魂魄的自然景區(qū)很多,清新自然的田野,雄偉俏麗的山巒,漫漫流淌的河流及潺潺歡跳的小溪在京郊大地還是到處可見的。像密云、懷柔、延慶、平谷、門頭溝、房山等許多地方,吸引了大量的游人。不過不能徒步當車了,只能以車代步去追尋自然,在山野中陶冶升華。試想再過幾百年,當今的郊野景區(qū)是否如同滿井一樣,也消失得不見其蹤了呢?我有一絲擔憂……
(摘自《北京電視報》)
滄海桑田,相隔四百多年的時空,滿井,這一風景名勝便灰飛煙滅,這不能不給我們敲響警鐘:大自然留給我們的寶貴遺產(chǎn)是不可再生的,不加以保護,也許再過幾百年,我們的子孫也只能通過前人的作品來認識自然的美景了。想一想,作者最后的擔憂是什么?簡要說明。
閱讀《滿井游記》,回答問題。(2015年山東臨沂卷)
1.解釋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詞語。
(1)凍風時作( )
(2)高柳夾堤( )
(3)泉而茗者( )
2.下列句子中加點的虛詞意義和用法完全相同的一項是( )。
A.①作則飛沙走礫
②居廟堂之高則憂其民
B.①若脫籠之鵠
②予獨愛蓮之出淤泥而不染
C.①紅裝而蹇者
②民殷國富而不知存恤
D.①夫不能以游墮事
②故臨崩寄臣以大事也
3.下列對文章的理解或賞析不正確的一項是( )。
A.文章第一段寫作者渴望出游和不能出游的矛盾,“局促一室之內(nèi)”寫出內(nèi)心的懊喪和郁悶,下文的“若脫籠之鵠”與此照應(yīng),形象貼切地寫出作者從局促困居的境況下解脫出來的喜悅之情。
B.作者如一位高明的攝影師,多方位、多角度、多側(cè)面地描寫滿井的風物,有全景,有特寫,遠景近景相結(jié)合,而且著力描寫景物的動態(tài),為我們描摹了一幅生機勃發(fā)的早春風光圖。
C.作者用詞巧妙,許多語句具有表里相關(guān)的雙重意蘊,如“廿二日天稍和”的“和”字既寫天氣的和暖,也透露出作者心情的解凍;“而此地適與余近”的“近”不僅指空間距離的相近,也指性情品格的相近。
D.文章卒章顯志,“夫不能以游墮事,瀟然于山石草木之間者,惟此官也”一句透露出作者獨特的個性與性情,“瀟然”表達他對自己能夠縱情遨游、享受自然的滿足之感,“惟”字則表明他對自己官小職閑的嫌棄。
4.文章第二段從三個層面描寫滿井的春景,請簡要概括。
5.用現(xiàn)代漢語翻譯下列句子。
(1)山巒為晴雪所洗,娟然如拭。
(2)始知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
知識把握
2.水光山色、柳枝麥芽、游人歡欣、魚鳥之樂等。3.乍暖還寒、萬物復(fù)蘇、春意勃發(fā)等。表達作者出城游玩的喜悅之情。4.郊田之外未始無春,而城居者未之知也。5.抑郁、煩躁——輕松喜悅——感嘆贊美。6.作者采用欲揚先抑的寫法,把那種迫切渴望出游的心情暗示給讀者,為下文勾畫春意盎然、生機勃勃的滿井作鋪墊。
類文閱讀
示例:擔憂現(xiàn)在的景點也會消失。
考題回放
1.(1)作:起,刮起;(2)夾:在兩旁;(3)茗:煮茶,喝茶。2.A。3.D
4.第一層面寫山水樹木等自然風光之美,第二層面寫情態(tài)各異的游人之樂,第三層面寫自然界一切生物的悠然自得。
5.(1)山巒被晴天融化的積雪洗過,純凈美好的樣子好像剛擦過一樣。(2)(我這)才知道郊野之外未嘗沒有春天,可住在城里的人(卻)不知道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