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泰年
課外閱讀時要作好筆記對中學生來說是非常重要的。讀書做筆記對中學生來說好處也很多,我覺得主要從下面幾點來理解:
一、從學生自身發(fā)展的角度看,它有助于學生增強記憶力,培養(yǎng)他們思維品質,提高其學習成績
筆記不僅可幫助記憶,而且還可引導學生仔細去想,刺激他的思考。做讀書筆記這一過程很好地鍛煉了學生的思考能力,思維的條理性、邏輯性和分析綜合能力。這些都有助于學生在平日的學習中和考試時快速、準確的解答試題,從而提高其學習成績。
二、從教學的角度看,它有助于加深對閱讀書目內容的理解,提高課堂教學的有效性
讀書筆記就是讀和想的閱讀產物。即便是對原文內容進行摘抄,也應該去深入思考應該抄什么,不應該抄什么,也要開動腦筋。同時要發(fā)揮自身的主觀意識與思維,增強對閱讀文章內容的深入理解,實現透徹而全方面的閱讀。老師可利用學生熟悉名著的有利條件和他們強烈的求知欲,設計合理的教案和高效的教學方法,完成自己的教學任務,使學生更全面、更徹底地了解課外閱讀書籍,全面地掌握應該學習的文化知識。
三、從閱讀本身的角度看,寫讀書筆記有助于閱讀注意力的集中,培養(yǎng)學生的閱讀習慣,提高學生的閱讀能力
眾所周知,我們去培養(yǎng)學生寫讀書筆記的過程,是發(fā)揮他們多種感官,即眼、腦、手同時并用的過程。這過程有助于集中閱讀的注意力,培養(yǎng)好的閱讀習慣,提高閱讀能力。據相關調查可知,在小學時期,學生是否形成良好的閱讀習慣對其語文成績影響不大。但是從學生升至中學,甚至進入到社會上之后,這兩種人在學習等方面就有了明顯的差異,因為一個人見識面廣了,各方面的知識是會融會貫通的。
四、從寫作的角度看,寫讀書筆記有助于積累資料,提高學生的寫作能力
作文中的許多素材都是由資料積累而成的,而能夠積累資料的最直接的方式就是去記錄讀書筆記。除了做摘錄外,還要讓學生能夠隨時隨地將閱讀后的感觸寫在書上,亦或是在閱讀一部分內容之后,就把閱讀重點與意見寫在本子上,在需要的時候可以拿出來查看。在這些記的過程中,提高了學生的語言表達能力,也提高了學生認知問題的能力。以后,在寫作文時不至于使學生搜索枯腸,無從落筆。
那么,如何作讀書筆記呢?根據中學生自身的實際情況和他們自身的閱讀特點,我歸納了以下幾點。
1.符號筆記
對一些重點內容可以要畫著重號,而自己十分欣賞的內容畫“√”或五星,不懂或不同意的地方用“?”,幾個并列的重要論點可以寫上“1、2、3”等數字,劃文章層次用“|”隔開等。這種筆記,一般在學生初次閱讀時使用,目的是引起注意。但要強調的是書必須是自己的,才能這樣做。
2.批注筆記
批注筆記就是在書眉上寫上訂誤、提示、感悟、評語等眉批,在行與行之間加上行批,在空白處寫上旁批,在最精妙處加上旁圈。如果書不是自己的可寫在讀書卡片上。
3.摘錄筆記
學生把自己需要的材料記錄于本子上,然后對其評論,這樣可以培養(yǎng)他們去發(fā)現問題、分析問題、解決問題的能力。甚至可以說這樣的能力遠比僅僅去閱讀重要得多。
摘錄式筆記簡單宜行,但也要注意下面幾點:
(1)摘錄后要經過核對,必須和原文一模一樣,連標點符號也不能有誤,否則有可能把原意弄錯,以致于影響自己的語言表達,影響自己的考試。
(2)摘錄的內容是為了保存之后使用,可以作為寫作的素材,因此在每次摘錄之后一定要注明資料的來源、書名或刊名、著者、出版日期等等,以便以后的查詢。
(3)如果摘錄后及時地寫一些感想、體會,可以加深理解和記憶。
(4)注意省略號的運用,就是要把你在摘錄時使用的省略號和作者文章中使用的省略號區(qū)別開來。
4.提綱筆記
在讀完全書或全文后,學生需要通過分析歸納,把文章的主要內容簡單歸納總結出來,這樣的筆記內容有助于學生掌握文章要點,并且理清作者思路與主題情感。
總之,做讀書筆記的方法有很多,但是學生盡量要選擇統(tǒng)一格式的筆記本,并為其取名,在上面記錄好是閱讀書目的第幾卷或第幾輯,時間是從哪年哪月到哪年哪月。等著日積月累,學生們胸中點墨自然會起來,就可以達到“腹有詩書氣自華”的境界了。
作者單位:甘肅古浪二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