国产日韩欧美一区二区三区三州_亚洲少妇熟女av_久久久久亚洲av国产精品_波多野结衣网站一区二区_亚洲欧美色片在线91_国产亚洲精品精品国产优播av_日本一区二区三区波多野结衣 _久久国产av不卡

?

小論霍夫曼小說中的自我二重化

2016-05-14 09:14:19張丹
文學教育·中旬版 2016年6期
關鍵詞:霍夫曼

內(nèi)容摘要:“霍夫曼小說”是德國浪漫主義文學中比較特別的作品,在霍夫曼的小說中,“自我”的二重化傾向相當明顯,本文通過文本分析敘事方式,探索霍夫曼的創(chuàng)作特色,以及產(chǎn)生“自我二重性”的原因,同時,從他的作品中,管窺德國浪漫主義后期文學的特征,期望此文對于德國浪漫主義作家的研究能夠提供新的閱讀視角。

關鍵詞:霍夫曼 自我二重化 德國浪漫主義后期文學

作為德國浪漫主義作家中的杰出代表人物,E.T.A.霍夫曼被認為是繼承了歌德的衣缽,在海涅出現(xiàn)之前的德國文壇,影響最大的人物,受到了許多文學愛好者的追捧。他的許多作品對于同時期以及后代作家影響極大,比如法國的如巴爾扎克、 雨果、繆塞,英國的如狄更斯、王爾德,俄國的如果戈里、陀思妥耶夫斯基,美國的如愛倫·坡等文豪都受到過他的啟發(fā),仔細看來,從他們的作品中甚至都能夠看到霍夫曼創(chuàng)作的影子,可見霍夫曼作品影響之廣。

但是,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受到霍夫曼影響的作家的寫作特色是多樣化的,并不是一味的浪漫主義傾向,藝術傾向也區(qū)別很大,許多作家繼承了他們所喜歡的霍夫曼作品的一個側(cè)面??梢娀舴蚵乃囆g風格是多元化的,除了浪漫主義的元素,還有其他的各種因素。我們可以發(fā)現(xiàn),在霍夫曼的小說中,其人物“自我”的二重化傾向十分明顯,本文則通過霍夫曼的一些文本研究其小說中的自我“兩重性”和形成原因,尋找對于德國后浪漫主義小說文本的新閱讀視角。

一.霍夫曼小說中體現(xiàn)“自我二重化”的文本解析

霍夫曼是個十分敏感的人,在他的所有作品中,“自我”的二重化的矛盾傾向是十分明顯的,我們從他的許多文本中,可以看出來,他自己意識到了自己內(nèi)心的掙扎和分裂,他塑造的人物往往都是有“二重化”特點的,也就是說,他把自己內(nèi)心的掙扎和分裂賦予了筆下的主角,用小說的方式將他們繪聲繪色的描繪給讀者。

縱觀霍夫曼的小說,最能體現(xiàn)他的人格分裂的是他的作品《魔鬼的萬靈藥水》沒是他的代表作,也是值得關注的一篇小說,這篇小說采用了第一人稱,敘述修道院教士梅達杜斯喝下魔鬼的萬靈藥水后,經(jīng)歷了種種奇遇,犯下累累罪行而不能自拔的故事。小說情節(jié)怪誕,主人公梅達杜斯一個人就分裂為4個形象。從空間和實踐上分成兩半,萬靈藥水把處于平靜中的梅達杜斯推向欲火焚燒和自我矛盾的境遇之中。正如他自己所說:“我是我表面上的那個人,我表面上卻不是我真正的自己; 我認為我自己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我竟同我的自我發(fā)生了齟齬!”這樣對自己的哲學質(zhì)問,體現(xiàn)了作者對于人物心理“兩重性”的刻畫,采用“離魂法”或“分身法”充分顯示浪漫主義作家的性格分裂和人格多重化傾向。

在短篇小說集《卡洛特式的幻想故事集》中,霍夫曼寫的成人童話小說《金罐》,其自我的二重性特征則更加明顯。霍夫曼在他的《金罐》中設置了兩個世界,一個是幻想世界——美好善良,另外一個是現(xiàn)實世界——丑陋惡毒,這樣鮮明的對照,讓人從幻想世界和現(xiàn)實世界產(chǎn)生對比,深刻地感受到現(xiàn)實世界是糟糕的,人們追名逐利,為追求金錢、權勢、名譽和地位而大打出手奔波,超脫不了“有限”的視野。而幻想世界是的浪漫世界,是美麗的,又充滿了詩意。在霍夫曼的《金罐》中,擺脫了庸俗習氣的“熱情人”才有資格進入美好的夢幻領域。主人公安澤爾姆斯本身就是有分裂的兩重人格,他生活在客觀的現(xiàn)實世界里, 體驗到了生活在世俗之中的平庸的自我,卻又陶醉于超現(xiàn)實世界,甚至充滿了童心,這種自我的雙重矛盾,讓他內(nèi)心沖突不斷,也變成了一種二重性自我的外化表現(xiàn)形式,小說運用了“變形”手法,充分體現(xiàn)了霍夫曼荒誕怪異的寫作特色。

事實上,在霍夫曼的許多小說中,他塑造的人物形象是詭異的,多重性格,甚至捉摸不透,這些形象的構(gòu)成究其原因是多方面的。下面就其原因進行探究。

二.造成霍夫曼作品自我“二重性”的原因探究

一個人性格的形成,和他的生活經(jīng)歷、性格特點,以及對于生活的態(tài)度息息相關,霍夫曼也是如此。在霍夫曼的作品中的自我“二重化”傾向的產(chǎn)生,同樣有著多方面的原因,我們對霍夫曼為什么會形成“自我的二重性”進行一些深入的探究。

1.霍夫曼的“自我二重化”源于他豐富的、多層次的生活背景

霍夫曼本人1776年1月24日出生于東普魯士的柯尼斯堡,他原本是攻讀法律,后來他將興趣轉(zhuǎn)移至文學和音樂上,在1808年,霍夫曼于成為音樂總監(jiān),不論是當作曲家、指揮、布景畫家、或是構(gòu)思者,甚至音樂評論家,他都很在行?;舴蚵救司褪且粋€多面手,他是音樂家、畫家、文學家,他精通法律,卻是自由主義者。在他的作品中,既有浪漫主義的特色,他也尖銳地批判現(xiàn)實,成為了現(xiàn)代主義的先行者。在他的筆下,寫作風格多樣而不定性,有時候反諷幽默,有時陰森古怪,甚至有時候充滿童趣。他所塑造的人物都有著別具一格的性格,受到了神秘的自然力量的支配。但是在奇特的幻想和怪誕荒謬的故事背后,深刻地反映著世態(tài)炎涼。所以,海涅在區(qū)分諾瓦利斯和霍夫曼時說:“霍夫曼及其所有稀奇古怪的丑臉,總還是抓住了地上的現(xiàn)實,而諾瓦總是帶著他的理想形象在蔚藍天空漂游?!盵1]

從當時德國的大環(huán)境來看,18世紀末19世紀初的德國在政治經(jīng)濟上處于明顯弱勢。因為在拿破侖時期德國的部分領土被法國占領,所以當時的德國處于法國威懾之下,這也讓當時的民眾相當壓抑,既在民族感情上是對法國大革命不滿,對于暴力感到恐懼,所以強烈地渴望能夠得到民族獨立和解放。但是,事與愿違,當時德國四分五裂、國勢衰微,許多人感到十分失望。也就是在這樣的情況下,霍夫曼選擇了在總體趨勢上退守內(nèi)心,尋找精神自由。但是他并不是純粹的浪漫主義,而是在一種矛盾的心情中,帶著壓抑、恐懼和無奈創(chuàng)造這樣一個精神世界。所以,在他的小說中,浪漫主義是“二重性”的一個方面,然而,尖銳地批判現(xiàn)實,則是構(gòu)建他文學作品的另外一面。

2.霍夫曼的“自我二重化”源于他對他人內(nèi)心的關注

霍夫曼之所以能夠在他的作品中營造秘、怪誕、陰森、恐怖而又不乏滑稽感的形象,總是用怪異的眼光審視他人的心靈,其實,他是一個專心關注他人內(nèi)心,探究他人內(nèi)心思想的專家。霍夫曼是相當敏感的,時刻繃緊著緊張的神經(jīng)。他常常把酒當作興奮劑,“每逢在酒精的影響下,他會突然看見黑暗中閃現(xiàn)著磷火,或者看見一個小妖精從地板里鉆出來, 或者看見他自己周圍是一些鬼怪和獰惡的形體, 以各種古怪裝扮出沒無常?!彼运脑S多靈感, 許多幻想, 從一開始是來自對別人的內(nèi)心的過分認真的關注,所以把人越看越奇怪,挖掘出了怪異的東西。在他的日記中,他寫到“一八O四——從四時到十時在新俱樂部飲比肖夫酒。傍晚極度興奮。這種加香料的烈酒刺激所有神經(jīng)。突然想到死亡和離魂。”“一八O九——在六日的舞會上突發(fā)奇想。我通過一個萬花筒設想著我的自我,在我周圍活動的一切形體都是一些自我, 他們的所為和所不為都使我煩惱。”可見,他經(jīng)常在醉酒的時候觀察身邊的人們,視角也變得奇怪起來?!耙话艘籓——為什么我睡著、醒著都常常想到瘋狂呢?”這樣的記錄說明他經(jīng)常處于癲狂狀態(tài),這樣關注的他者,當然也是扭曲的。

所以,由于霍夫曼一直處在這樣怪異的心理狀態(tài)中,他自己也會覺得很恐怖,缺少安全感,甚至他害怕自己的生活出現(xiàn)這種怪異的心理氣質(zhì),他總是為一種神秘的恐怖感所折磨,甚至害怕自己生活中出現(xiàn)離魂及各種獰惡形象, 以至他的整個生活溶化成為情緒。所以,他總是關注情緒和心理狀態(tài),把人生分解為各種情緒:“浪漫的宗教情緒;緊張到使我經(jīng)常多生瘋狂思想的、興奮的情緒;幽默的憤慨情緒;音樂般的激昂情緒;荒誕的情緒;發(fā)展到極端浪漫、極端反復無常的最憤慨的情緒;坦白地說吧,還有莫名其妙的惡劣情緒,非常興奮、但象詩一樣純潔、十分舒適、粗鄙、嘲諷、緊張而又乖張的情緒,以及十分頹廢、異樣而又糟糕的不熱情、不高昂的情緒”。霍夫曼的文學創(chuàng)作就是從這些怪異的“萬花筒”中迸發(fā)出來的,他筆下的主人公,很多都有他自己的影子,其實就是每個側(cè)面的自己。比如《金罐》中的主人公,霍夫曼把他內(nèi)心世界的兩個自我外現(xiàn)于兩個不同的世界, 從而使人的雙重自我呈分裂的狀態(tài),其實,可以猜測,這類主人公的思想情緒,就是霍夫曼自己本人的真實寫照。

3.霍夫曼的“自我二重化”源于他對于自我的探索和感知

著名的心理學家弗洛伊德關于“自我意識”的理論告訴我們,人類對其環(huán)境所作的改變,我們稱之為文化。文化就是人類心靈激發(fā)其肉體所作的各種動作的結(jié)果。在弗洛伊德看來,人類全部文化都是以自卑感為基礎的。自卑感本身并不是變態(tài)的,它是人類地位增進的原因。例如,科學的興起就是因為人類感到自己的無知,和他們對預測未來的需要。在霍夫曼那里,他對于他那個時代文化的扭曲解讀,事實上也是一種對于自我的探索和感知。他希望從這個混沌的世界中,尋找自我、探索自我。這樣的跡象在上文提及的《魔鬼的萬靈藥水》中是相當明顯的,“我是我表面上的那個人,我表面上卻不是我真正的自己;我認為我自己是一個解不開的謎,我竟同我的自我發(fā)生了齟齬!”,可見作者一直借助小說,在問“我是誰”的哲學問題,什么才是真實的自己,如何不再壓抑,以本真的態(tài)度存活于世,相信這都是作家一直在不斷詰問的問題。

然而,在霍夫曼的“潛意識”里,他的“自我”并不是理性的,這和德國民族天生的理性主義所理解的自我進行了一對矛盾,這讓他對于自己也是相當困惑,造成了自我分裂。因此,在他的作品中,我們可以看到許多夢幻、錯覺,是不穩(wěn)定、不確切的矛盾沖突,形成了一種特殊化的效果。在霍夫曼的故事中,有好多巫師、精靈、魔法以及怪異角色,他運用這些材料寫了一些“非常成人“的童話小說。但是霍夫曼似乎依然是在描述自己,所以他的人物中一直緊緊地縛負于現(xiàn)實,并沒有跳脫出對于自己的疑問,換句話說,他就是把自己代入了角色之中,所以他筆下常常出現(xiàn)的是一些“既有現(xiàn)實性而讓人倍感怪異”的角色吧,他自己本身就是這樣一種怪異又現(xiàn)實的人物。

三.從霍夫曼的作品管窺德國后期浪漫主義作家的特色。

在德國后期浪漫主義的作家中,霍夫曼被稱為是歌德之后,海涅之前最重要的作家,在現(xiàn)當代受到越來越多的矚目。從霍夫曼的作品中,可見當時后浪漫主義德國文學作品的一些特點。

1.關注“感性的自我”,體現(xiàn)矛盾的人性。當時,啟蒙哲學從宗教的蒙昧主義中解放出了人的理性自我,卻又通過對理性的過分強調(diào)而蒙蔽了感性的自我。啟蒙思想家在張揚了人的理性思維和認識與感知能力的同時,也忽略了人的感性與直覺的體悟能力;在肯定了理性自我的同一性與穩(wěn)定性的同時,忽略了感性自我我的差異性與多變性。

但是,德國后期的浪漫主義作家所張揚的,恰恰是啟蒙思想家們沒有的那一面,他們將感性的自我剖析出來,放在大眾面前。以霍夫曼為代表的這類作家就是如此,他們用文學向世人展現(xiàn)了多變的、不穩(wěn)定的和具有理性的自我,在他們的筆下,人生不是只有理性,而是豐富多彩的,他們絕不是被心理維度主宰的個人,而是足夠敏感,意識到了自己內(nèi)心世界的分裂,也就是“自我”的二重化。

2.關注“人的日常生活”,不僅僅是浪漫的“空中樓閣”。德國后期的浪漫主義文學并不是單純的浪漫主義,而關注的是浪漫主義文學背后的和現(xiàn)實相互批判的問題。從表面上看,是恐怖怪誕的,甚至是不合常理的。但是恰恰是這種不合理,體現(xiàn)了人們內(nèi)心的真實思想。到了德國浪漫主義的后期,以霍夫曼為代表的作家不同于早期浪漫作家的作品。早期浪漫作家將浪漫奇妙的因素貫穿于作品,作品充滿了夢幻,脫離現(xiàn)實世界,像遙不可及的理想世界。但是霍夫曼他們并沒有完全秉承他們的藝術觀,而是把浪漫和現(xiàn)實同時躍然紙上,形成現(xiàn)實與浪漫間的二元對立。雖然霍夫曼被稱作浪漫作家, 但他的目的不是將現(xiàn)實生活理想化,而是讓讀者從所謂的浪漫主義中感受到現(xiàn)實,體會到真切的感受。他筆下的人物大多數(shù)是一種隱喻充分感受到現(xiàn)實和浪漫的激烈碰撞。浪漫人物游走于現(xiàn)實與夢境之間,體味其中的矛盾與沖突,在對立中感受到理想的思考,這些浪漫虛構(gòu)的形象無時無刻不在提醒我們,這是一個理想中的東西,而現(xiàn)實則顯得相當殘酷。

3.關注“讀者的想象”,將夢幻和現(xiàn)實連結(jié)。無疑在作品中強化“自我的二重性”是特別的,事實上,目的在于激發(fā)起讀者的想象以及對于人生更多的思考。他鼓勵讀者發(fā)揮最大的想象力并積極參與到故事的創(chuàng)作中來。作家和故事的講述者和讀者建立起這樣的聯(lián)系,打破了第三人稱的敘事視角,而是從自我內(nèi)心出發(fā),在紙上和讀者進行交流。在閱讀的過程中,引起讀者的思索,并把讀者隨時從浪漫主義的文字中,拉回到現(xiàn)實世界中。敘述者的居高臨下,也意味著故事中所創(chuàng)建的一切美好都可能隨時被打破,這些都是虛無縹緲的,是假的、虛構(gòu)的,只是一個故事,而現(xiàn)實卻始終和浪漫的理想充滿了沖突和矛盾。霍夫曼的小說被認為是怪誕現(xiàn)實主義[2],這樣的做法,讓讀者在閱讀的體驗中,不斷地隨著小說中的人物,對立思考,早期浪漫主義的神圣世界被打破了,現(xiàn)實世界的問題被赤裸裸地揭示出來,讀者通過想象將夢幻和現(xiàn)實相互連接,產(chǎn)生深深的思考。

四.結(jié)束語

與浪漫主義時期常見的怪誕相比,霍夫曼小說風格是比較獨特的,他的小說大都有著現(xiàn)實和幻想的雙重背景,充分體現(xiàn)一種自我的二重性特征,從他的作品中,我們所感受到的,不僅僅是浪漫的幻想,而是對于現(xiàn)實社會的深深的思考。平凡的日常生活和奇形怪狀的變化相交錯,所有關系、生活方式和人物都不是穩(wěn)定而完整的,這就是霍夫曼作品的魅力所在,也是他的文學作品,在百年后依然充滿現(xiàn)代性,能夠引起讀者思考的原因吧。

注 釋

[1]來自于德國亨利希·海涅在《浪漫派》中的說法,《浪漫派》為薛華譯的版本,上海人民出版社

2003年版,第164頁。

[2]怪誕現(xiàn)實主義的提法來自于巴赫金在《弗朗索瓦·拉伯雷的創(chuàng)作與中世紀和文藝復興時期的民間文化》中的歸納。參見《巴赫金.拉伯雷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版本。

參考文獻

1.Bakhtin. Research on Rabelais. Shijiazhuang: Hebei Education Press, 1998.[巴赫金:《拉伯雷研究》,石家莊:河北教育出版社,1998年。]

2.Ci Xiaofang. E.T.A. Hoffman Horror Fiction and Reality Significance. German Learning, 2001.[次曉芳:E.T.A.霍夫曼的恐怖小說及其現(xiàn)實意義,《德語學習》,2001年。]

3.George Brandes. Essential Aspects of the Nineteenth Century Literature (The second installment). Trans. Liu Banjiu et al. Beijing: Peoples Literature Publishing House, 1997.[勃蘭兌斯:《十九世紀文學主流》 (第二分冊),劉半九等譯,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 1997年。]

4.Han Ruixiang. The Symbolic Meaning of Death in Hofmannsthals Early Works. Foreign Literatures 1 (2009) : 53-60.[韓瑞祥:霍夫曼斯塔爾早期作品中死亡的象征意義,《外國文學》2009年第1期,第53-60頁。]

5.Hao Shan. Self-censorship of Hoffman: Reading of Sandman. Young Writers (International version), 2011.[郝珊:霍夫曼的自我審查——讀《沙人》,《青年作家(中外文藝版)》,2011年。]

6.Heinrich Heine. Romanticism. Shanghai: Shanghai Peoples Publishing House, 2003. [亨利希?海涅:《浪漫派》。上海,上海人民出版社,2003年]

7.Hoffman. Sandman, Hoffman Short Stories Selection. Trans. Wang Yinbao, Feng Lingyi. Hunan: Hunan Literature and Art Press,2001. [霍夫曼:《沙人》,《霍夫曼短篇小說選》,王印寶,馮令儀譯。湖南:湖南文藝出版社,2001年]

8.Jiang Chengyong. Finding Another Ego in Decadence – Analyzing Humanity in Germany Romanticism from Novalis and Hoffman.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4(2008):50-56. [蔣承勇:于頹廢中尋覓另一個自我——從諾瓦利斯與霍夫曼看德國浪漫主義的人文取向,《外國文學研究》,2008年第4期,第50-56頁。]

9.Liang Liang. Duality of Gold Pot, An Art Fairy Tale of Hoffman. 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1 (2007) : 76-80.[梁亮:論霍夫曼藝術童話《金罐》的兩重性?!锻鈬Z言文學研究》,2007年第1期,第76-80頁。]

10.Sigmund Freud. Classical Translation: Ego and Self. Shanghai: Shanghai Translation Publishing House. 201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譯文經(jīng)典:本我與自我》。上海:上海譯文出版社,2011年。]

11.Sigmund Freud. Self-awareness Analyzed by Freud. Beijing: China Business Press, 2011. [西格蒙德?弗洛伊德:《弗洛伊德談自我意識》。北京:中國商業(yè)出版社,2011年。]

12.Wang Lixin. History of Foreign Literature (Western roll). Beijing: Higher Education Press, 2013. [王立新:《外國文學史(西方卷)》。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13年。]

13.Wang Xin. The “Weird” World in Germany Romantic Literature – Tale Klein Zaches, A Fiction of E.T.A. Hoffman As An Example. Novel Conmmentary, 2009.[王欣:德國浪漫主義文學中的“怪誕”世界——以E.T.A.霍夫曼的小說《侏儒查赫斯》為例,《小說評論》,2009年。]

14.Zhou Fang. Discussion on Artist Image in Hoffman Fictions of Fairy Tales. Xiangtan University, 2008. [周芳:論霍夫曼童話小說中的藝術家形象,《湘潭大學》,2008年。]

15.Yang Wuneng. Neither Fish Nor Flesh and Born at the Wrong Time – Hoffman Novel Creation and Acceptance.Research on Foreign Languages and Literatures, 1992.[楊武能:非驢非馬 生不逢辰——關于霍夫曼的小說創(chuàng)作與接受,《外國文學研究》,1992年。]

(作者介紹:張丹,江蘇大學外國語學校外國語言學及應用語言學14級碩士研究生)

猜你喜歡
霍夫曼
漢斯·霍夫曼藝術理論的空間結(jié)構(gòu)*
大眾文藝(2022年19期)2022-10-19 08:18:12
抽象表現(xiàn)主義藝術先驅(qū)——漢斯·霍夫曼
少兒美術(2019年5期)2019-12-14 08:04:52
深圳職業(yè)技術學院霍夫曼先進材料研究院簡介
2067年的一場官司
諾獎得主霍夫曼團隊落戶深職院
“化學詩人”羅阿爾德·霍夫曼
槍口下的人格
尊嚴的重量
小小說月刊(2011年2期)2011-05-14 14:55:06
尊嚴的重量
天使多快樂
意林(2009年8期)2009-02-11 11:09:10
嵊泗县| 当阳市| 云林县| 洛浦县| 象州县| 通城县| 灵石县| 临夏市| 双城市| 云南省| 宜兴市| 昌都县| 沁阳市| 富民县| 定州市| 安徽省| 河南省| 许昌县| 湘阴县| 湘潭市| 惠来县| 夏邑县| 博罗县| 潮安县| 定陶县| 九江县| 嘉荫县| 庆阳市| 象州县| 承德县| 盐边县| 南京市| 洛隆县| 铁岭市| 南澳县| 隆德县| 阜南县| 桂东县| 登封市| 射阳县| 牡丹江市|