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音樂的美往往體現在其特有的風格之中。在音樂史上,不同年代、不同作者的音樂作品往往有不同的風格,對這些風格的研究,有助于我們對于音樂史的理解。鋼琴演奏技法也如同音樂的多變風格一樣,隨著歷史的變化而不斷變化。對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變化進行研究、分析,會讓我們更加深入地了解音樂史上不同的作品,有助于鋼琴演奏技法的不斷創(chuàng)新發(fā)展。
關鍵詞:鋼琴;演奏技法;時代風格;變化;分析研究
鋼琴演奏是演奏者對所演奏鋼琴作品進行的全新詮釋,是鋼琴演奏者將自己對作品的理解進行的傳遞。在世界音樂史上,不同時代、不同作曲者的作品會有與眾不同的風格。音樂作品的演奏者要想在演奏中精準地反映出不同時期、不同作曲者在音樂作品中所蘊含的時代風貌、內在精神,特別是這些音樂作品中的所體現的不同時代風格的變化,就必須要深入了解、研究不同時期、不同作曲者的時代背景、思想歷程,甚至要盡力復原作曲者的創(chuàng)作思路、創(chuàng)作心理。
1 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性變化概論
1.1 鋼琴演奏技法概述
本文中所說的鋼琴演奏技法是指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鋼琴曲目時包括手臂、手指等全身一系列的連貫動作,是在全身各個部位、各個關節(jié)的共同協(xié)作之下完成的一系列的整體動作,其中每個部位、每個關節(jié)的協(xié)調度、力度、靈活度都會影響到鋼琴演奏者對鋼琴作品的演奏表現。這系列的動作對鋼琴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鋼琴演奏者要每時每刻都精準地把握身體、大腦、靈魂之間的互動、協(xié)調關系,充分利用自身的每個部位表現一部鋼琴作品的內涵,甚至是一部作品的靈魂。不同歷史時期的不同歷史背景會在鋼琴作曲者的作品中得到體現,而這些不同需要鋼琴演奏者使用不同的鋼琴演奏技法來詮釋,使得聽眾可以通過鋼琴演奏者的演奏深入理解作品的內涵,深入理解一部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不同境界。
1.2 研究鋼琴演奏技法時代風格性變化的重要意義
一部鋼琴作品蘊含的時代背景、內涵、靈魂往往體現在演奏者所表現的風格中。鋼琴演奏者雖然是在演奏鋼琴作曲者的作品,但這個過程與其說是對鋼琴作曲者思想的闡述與表達,不如說是對一部鋼琴作品的再創(chuàng)作,是對一部鋼琴作品的升華。在歷史的每個時代,在每一個鋼琴作曲者的不同時期,鋼琴作品的風格是不盡相同的,而一名鋼琴演奏者要想把一部鋼琴作品的內涵精準地傳達給聽眾,就要對這部鋼琴作品有一個研究的態(tài)度,使用相應的鋼琴演奏技法,讓聽眾對這部鋼琴作品有一個直觀的感知。
2 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性變化研究
2.1 巴洛克時代的風格
音樂史上把從1600年至1750年止的這段時間稱為巴洛克時代,在這一時代創(chuàng)作出的音樂作品便被稱為巴洛克式音樂。這一時代,鋼琴演奏最大的特點是重視鋼琴演奏時的輕柔。在這一時代,人們對于鋼琴在音樂體系中的重要作用才剛開始有了一個清醒的認識,鋼琴開始作為音樂體系中表達人們情感的一個重要樂器,人們對于鋼琴演奏的技法還沒有充分的研究,更多的時候是在自己直覺的作用下使用鋼琴的不同音色來表達自己的內心情感,并將這種情感傳達給聽眾。慢慢,人們開始將這種純自然的演奏技法進行歸納總結,逐步衍生出了一種特有的鋼琴演奏技法。所以這一時代的鋼琴演奏技法是自然的、淳樸的、歡快的,沒有太多花哨的技巧,正如當時那個時代人們的思維一樣。鋼琴演奏者通過熟練而輕柔的鋼琴演奏技法,將歡快的音樂表現出來。但是,這種鋼琴演奏風格也體現了鋼琴作品在音色上的單一性,沒有后來普遍存在的變音等,就如人們在日常生活中的表達一樣。
在巴洛克時代,鋼琴作品主要還是為宗教和宮廷服務的。這一時期的鋼琴作品中充滿了大量的以宗教、宮廷為主要題材的演奏作品,而這種作品更關注以多重性旋律為主要特征的復調性質的鋼琴音樂,特別是鋼琴作品在演奏時旋律上的可唱性、整部鋼琴音樂作品分布上的均衡與合理性、整部鋼琴音樂作品中所體現出的自然、歡快等特點,這些要求對鋼琴演奏者技法的提高起到了促進作用。一名優(yōu)秀的巴洛克時代鋼琴作品的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時要關注手指及其他更細微的方面,手指應當是輕微的,手部的動作應當是靈活、輕盈的,鋼琴演奏者的手指應當是很輕巧地敲擊在鋼琴的鍵盤上,手指的每一次觸碰都應當是敏捷、靈活、輕盈的。要充分注意到每次手部動作力量運用的靈活與協(xié)調性,在鋼琴作品的演奏中不可以使用較大的力量,更不能在整個鋼琴作品的演奏中表現出實與硬的感覺。在巴洛克時代,鋼琴演奏者還有一個最重要的演奏技法,那就是鋼琴演奏者的手指尖觸碰鋼琴鍵盤的位置,當時有“面小而精致”的要求,鋼琴演奏者在演奏的過程中要充分體現出巴洛克音樂的特色以及音樂中的各類變化。這一時代要求鋼琴演奏者在演奏技法上做到層次、靈活、歡快。
2.2 古典主義時代的風格
音樂史上對于古典主義時代的起止時間是有爭議的,本文所說的古典主義時代主要是指從1750年至1830年止的這段時間,這時期在鋼琴作品的風格上稱為古典主義風格。
古典主義時代在西方音樂史與世界音樂史上都占有非常重要的地位,對于音樂的發(fā)展有重要的意義。古典主義時代的音樂風格,是在前期巴洛克音樂的基礎上逐步發(fā)展、壯大起來的。在這一發(fā)展過程中,維也納作為古典主義的音樂中心,在世界音樂史上有重要的地位。實際上,古典主義的發(fā)展也可以理解為以維也納為中心形成的一個歐洲風格的音樂創(chuàng)作群落。
古典主義時代與巴洛克時代音樂最大的區(qū)別是:在巴洛克時代,鋼琴作品更多的是對生活的直接表現,不經深入的加工處理,對生活最自然、最直觀的表現;古典主義時代的音樂,也是來自于生活,但是這一時期的鋼琴作品進行了更加深入的加工與創(chuàng)作,加入了更加繁雜的旋律與音色變化,因此較巴洛克時代的鋼琴演奏作品更加豐滿,整部作品更加完整,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也更加的飽滿,鋼琴作曲者可以將更多的個人情感加入到鋼琴作品中去,整部鋼琴作品更加立體。這種變化對于鋼琴演奏者提出了更高的要求,鋼琴演奏者在演奏作品時,要對鋼琴作品有更加深入的理解,要將自己的身心真正地沉浸在作品中,充分理解所要演奏的鋼琴作品中所蘊含的情感,通過自己嫻熟的鋼琴演奏技法將這種情感表現出來,精準地傳達給聽眾,從而使聽眾領略到鋼琴作品真正的內涵。
音樂史上將古典主義時代分為兩個時期:前古典主義與后古典主義。后古典主義實際是在前古典主義的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但就鋼琴演奏技法來說,前古典主義與后古典主義存在極大的區(qū)別。
在前古典主義時代,鋼琴作品雖然還是在巴洛克時代的鋼琴作曲風格基礎上進行創(chuàng)作的,但這一時期的鋼琴作曲家已經開始進行更加新穎的嘗試,在鋼琴作曲理念與鋼琴作品的演奏表現手法上都進行了不斷的創(chuàng)新。例如,以莫扎特為代表的一大批鋼琴作曲家,開始使用一種較為清新的節(jié)奏來譜曲,并且在這一時期,鋼琴作品更加的自由,打破了巴洛克時代宗教、宮廷對鋼琴作品的限制,開始形成不同于巴洛克時代的鋼琴作曲風格與鋼琴演奏技法風格。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這些作品時,不僅應當具備以往時代鋼琴演奏者的水平,還應在音樂上的修養(yǎng)、手指的靈敏度與力度的掌控、音樂旋律表現形式的流暢等方面有更高的要求,而其中最主要的一點,便是對手指的訓練,繼而對手腕與整個手臂的使用也有很明確的要求。而這些要求是鋼琴演奏者在演奏這一時代鋼琴作品時必須具備與掌握的技法。
在后古典主義時代,鋼琴演奏風格逐步開始脫離原來的軌道,鋼琴作曲者開始將自己所處時代的特征越來越多地加入到鋼琴作品中去,使得這一時期的鋼琴作品更加豐富,鋼琴作品的時代色彩也越發(fā)的濃厚。由于時代烙印的加入,這一時期的作品更加有力量感,鋼琴作曲者在作品中更加注意旋律的變幻。而要在鋼琴演奏中表現出這種時代的風格,鋼琴演奏技法也要作出相應的調整。這一時期的鋼琴演奏技法在保持前古典主義時代風格的同時,更加注重力量的運用,開始將整條手臂的力量考慮進鋼琴演奏技法的運用中,充滿力量的手臂與靈活手指的協(xié)同運用,使得整個鋼琴演奏在旋律變幻與節(jié)奏轉變上都有了更加鮮明的特色,鋼琴演奏作品有了更加動人心魄的力量。但同時也要看到,此時鋼琴演奏中手臂力量的運用還處于一種從屬的地位,更多還是作為手指演奏部分的補充或輔助,鋼琴作品的演奏技法在內容與音色上依然有很大的節(jié)制,在力量的表現上依然不夠充分。但是,它為后來浪漫主義時代的演奏技法風格打好了堅實的基礎。
2.3 浪漫主義的時代風格
19世紀初開始,進入了浪漫主義的時代,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音樂繼承了古典主義時代特別是后古典主義時代的音樂作品風格,同時進行了大膽的開拓創(chuàng)新。實際上在后古典主義時代,有部分的鋼琴作曲家就已具備了浪漫主義時代的要素,他們的鋼琴作品中已經可以看到很明顯的浪漫主義風格,這部分鋼琴作曲家可以稱為浪漫主義的先驅者,他們?yōu)槔寺髁x時代的到來拉開了序幕。在整個浪漫主義時代,鋼琴作曲家可謂是百家爭鳴,這是世界音樂史上一個極其輝煌的時代。這個時代的鋼琴作曲家為音樂的發(fā)展作出了極大的貢獻,在鋼琴的音樂表現形式、音樂理論上作了更加深入的探索,使得這一時代的鋼琴作品在旋律、音色、內在情感方面都有了較大的進步。這一時代鋼琴音樂的音域更加寬廣,鋼琴音樂作品的內容也更加飽滿,很多現代鋼琴音樂作品中的一些內容,如和弦等已經開始出現,并獲得了極大的普及。而與之相應的鋼琴演奏技法也出現了新的突破。
浪漫主義時代的鋼琴演奏技法較之以前更加豐富,對手指靈敏度、力度和速度的要求更加嚴格,同時對手臂等動作、力量的協(xié)調也更加重視,提升了手臂等部位在整個鋼琴演奏中所占的比例,強調整體動作的協(xié)調連貫,以達到對鋼琴作品的完美表現。可以說,由于浪漫主義時代鋼琴作品從內容到形式的飛躍,鋼琴演奏技法出現了“質”的飛躍。
對手指的要求在整個鋼琴演奏技法中是一貫的,同時手指的演奏技法也是鋼琴演奏技法中最重要的一環(huán)。手指的演奏技法就是在鋼琴演奏過程中手指對于鋼琴鍵盤接觸力度的控制,可以說,鋼琴演奏者對于手指的駕馭就是對于整部鋼琴作品的駕馭。浪漫主義時代對手指的演奏技法做了很大的創(chuàng)新,既有對兩手交叉等一些以前并不太受重視的、非常規(guī)的鋼琴演奏技法的深入發(fā)掘與創(chuàng)新,也有對于手指演奏技法細節(jié)方面的深入挖掘,從而為鋼琴演奏技法開辟出了一個嶄新的天地。
2.4 現代主義時代的風格
進入20世紀以后,音樂的發(fā)展進入了一個全新的時代,各類不同的音樂風格不斷涌現,現代主義風格的音樂開始出現。20世紀,音樂不再是某些專業(yè)作曲家的專利,音樂的大門開始對大眾打開,再加上20世紀的風云變幻,現代主義時代的音樂時代感更強,個人情感也更加的豐富,鋼琴音樂作品的創(chuàng)作進入了一個大發(fā)展的時期。
20世紀是一個大發(fā)展、大變化的時期,突然出現的百花齊放的局面,讓很多鋼琴作曲家陷入了沉思。有一部分鋼琴作曲家回到浪漫主義時代甚至是巴洛克主義時代中去尋找自己的答案,也有一部分鋼琴作曲家干脆放棄了原有的鋼琴作曲理念,以歷史為基礎不斷開創(chuàng)新的鋼琴作曲風格。這種局面雖然促成了鋼琴作品百家爭鳴的局面,但也造成了鋼琴演奏技法的無序發(fā)展,使我們在研究分析現代主義時代鋼琴演奏技法時面臨很大的困難。
雖然現代主義時代下,我們很難對鋼琴演奏技法的風格作出一個統(tǒng)一的說明,但是我們依然可以看到,現代主義時代最主要的一個特點就是突破傳統(tǒng)。現代主義下的鋼琴演奏技法雖然層出不窮,如以嚴格要求手指運用而著稱的德奧學派、以注重輕巧靈活優(yōu)雅而出名的法國學派,但是不論哪種學派,都是在歷史上各類鋼琴演奏技法風格的基礎上進行的創(chuàng)新與發(fā)展。可以說,現代主義的鋼琴演奏技法風格是歷史上各類鋼琴演奏技法風格的集大成者。
3 結語
鋼琴演奏不僅是鋼琴作品中的內涵與情感的具體表達,在一定意義上可以說是鋼琴演奏者對鋼琴作品的再次創(chuàng)作,鋼琴演奏技法作為這種創(chuàng)作的工具,在不同的歷史時代有著不同的風格。通過以上各個時代鋼琴演奏技法風格的變化分析可以看出,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是一個極其復雜的問題。對于一名鋼琴演奏者來說,體會不同時代、不同作品的特點,選擇不同的鋼琴演奏技法,是十分重要的素質。本文對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變化進行了簡單的總結,并對其中涉及的背景等進行了相應的分析,希望對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變化研究有所幫助。
參考文獻:
[1] 莫錚,龐莉.試析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性變化[J].音樂探索,2002(3):56-58.
[2] 趙曉生.鋼琴演奏之道[M].湖南教育出版社,2009.
[3] 李青.鋼琴演奏技法的時代風格探討[J].藝術導刊,2009.
作者簡介:賀小珈(1980—),女,山東人,碩士研究生,講師,沈陽音樂學院教育學院鍵盤器樂教育系鋼琴專業(yè)教師,研究方向:鋼琴演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