白杰明
“敝帚自珍”
1971年秋,豐子愷完成了最后一套繪畫作品。這七十多件畫作是他自1969年以來秘密創(chuàng)作的,交給了學生胡治均,作為多年以來贈給胡治均的三百多件作品的替代之物。
胡治均是上海市電力公司的干部,在上世紀四十年代就認識豐子愷?!拔母铩敝校艿?jīng)_擊和追查,在萬般無奈時,從珍藏的老師贈畫中選出十多幅,藏到領(lǐng)袖像和魯迅“橫眉冷對干夫指”條幅背后。剩下的三百來幅,他覺得似乎是定時炸彈,隨時會被抄出而帶來極大麻煩。一天凌晨,他帶著一大包畫稿來到江邊,含淚將其沉入江底。
得知消息后豐子愷決定盡可能給胡治均重繪失去的作品。他不顧病體虛弱堅持作畫,叮囑胡治均每周來一次。每次,豐子愷總會給他一個封好的裝著一兩幅畫的信封,周周如此,從不間斷。不到兩年,胡治均存畫已有七十多幅。
1971年秋的一天,豐子愷送給胡治均一個親手糊制的大信封,上用鉛筆寫著“敝帚自珍”。他選擇這個經(jīng)典之語作為最后一本漫畫集的題目。這四個字來源于曹丕的《文論》。雖然當時豐子愷的藝術(shù)被外界貶低,但他用這四個字宣告,他和最親近的朋友仍然珍愛自己的漫畫藝術(shù)。他在給幼子新枚的信中最早提及此事時,因害怕被查出,就和兒子約定在以后的所有通信中用“語錄”兩字代替“畫”字。
這些“無用的畫”,并非豐子愷晚年僅有的作品。據(jù)豐一吟說,在動蕩的年月中,父親常給陌生人作畫。他堅守佛教“結(jié)善緣”的信念來與人打交道,家人擔心這慷慨會帶來麻煩,但他說:“愛我畫的,愛我字的人,總是愛護我的。愛護我的人,總不會是壞人吧!”
《敝帚自珍》中包含不少早期作品的重繪之作。此時距豐子愷與晚明“言志”文學的現(xiàn)代提倡者俞平伯、林語堂、周作人等人結(jié)識,已過了四十多年,他們都已成為被貶低的對象,被掃進了“歷史的垃圾堆”。俞平伯自五十年代開始就被禁言,林語堂郁郁流落海外,周作人則在“文革”初期就已去世。豐子愷只有在《敝帚自珍》序言中抓住短暫的機會來重述他的早期藝術(shù)生涯:
予少壯時喜為諷刺漫畫,寫目睹之現(xiàn)狀,揭人間之丑相。然亦作古詩新畫,以今日之形相,寫古詩之情景。今老矣?;厮忌僮鳎罨谥S刺之徒增口業(yè),而竊喜古詩之美妙天真,可以陶情適性,排遣世慮也。
短序的最后一句很簡單:“今生畫緣盡于此矣!”這個“緣”字,真像一道不斷的線索,貫穿在豐子愷的一生。
游覽杭州
1972年12月,經(jīng)過官方調(diào)查,澄清了加在豐子愷身上的各種罪名和不實之詞。上海中國畫院對豐子愷作出“審查”結(jié)論:“不戴資產(chǎn)階級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的帽子,酌情發(fā)給生活費?!?/p>
1973年初,豐子愷終于可以離開上海了。這是七年來他首次離開這座城市外出旅行,他決定首先去自己藝術(shù)生涯開始之地——杭州。
在胡治均的陪同下,豐子愷探望了八十三歲的姐姐豐滿。這是姐弟倆在杭州的最后一次見面。兩人動情地回憶往昔的時光,但杭州這座湖光山色之城已改變了許多。餐館里供應的東西很少,豐子愷一行連最有名的西湖醋魚也沒吃到,路上公共交通也擁擠不堪。
當豐子愷來到蘇堤附近的蔣莊馬一浮舊宅,卻被禁止入內(nèi)。“文革”爆發(fā)后不久,年老失明的儒學大師馬一浮被加以“反動學術(shù)權(quán)威”之名趕出住宅。這位八十四歲的老人隨后不久在杭州舊城凄涼離世。豐子愷在寫給兒子的信里說:“(馬一?。┛上Р辉缢溃凇母镏斜黄冗w出,死在城中陋屋內(nèi)。”
再遭批判
1974年,像是對豐家的再次考驗,豐子愷在“地下活動”中創(chuàng)作的兩件畫作又遭到批判。其中,《滿山紅葉女郎樵》來源于中國近代文學家蘇曼殊的詩句,描繪一位女子打掃秋天的落葉,畫中有三片紅葉落下,被認為是影射革命的“三面紅旗”(總路線、大躍進和人民公社)落地并被人掃走。
畫作被收入上海市革命委員會舉辦的“黑畫展”。這次展覽嚴格限制參觀人員,其后臺就是后來被稱為“四人幫”的那伙人。在被納入“黑畫展”這個最后的屈辱之前,豐子愷奉命在上海中國畫院書寫“批孔”的大字標語。但即便是這種姿態(tài),也未能使他避免新運動的打擊,此時需要的是新的認罪。他在給新枚的信里說:“我當然都認錯,就沒事?!痹谏虾5呢S家親屬們對此事卻不敢如此坦然處之,他們試圖說服豐子愷不要再畫畫了,以免給家庭帶來更多麻煩,他們甚至想藏起他的畫筆。
豐子愷卻無視家人的反對:我承認我的畫都是毒草,然而世間有一種人視毒草為香花,什襲珍藏。對此種人,我還是樂意畫給他們珍藏。
探親石門
1975年清明節(jié)之后一周,豐子愷由弟子胡治均和女兒麟先陪同,重返石門灣探親。在上海乘火車至海寧長安站后,改坐外甥蔣正東早已等候多時的小汽船,經(jīng)兩個半小時到達石門鎮(zhèn)。盡管他們最初打算和豐子愷的姐姐豐雪珍(雪雪)一起住在鎮(zhèn)外,還是遇到了前來迎接的親友。
豐子愷寫信告訴新枚,他們?nèi)サ募竟?jié),正好趕上李花和杏花盛開,還吃到了新鮮的扁豆。這是豐子愷近三十年間第一次回到石門灣。他在商店取了一條煙,拿了不少糖果,散發(fā)給老朋友和他們的后代。他還寫了很多幅字送給鄉(xiāng)親,內(nèi)容多數(shù)是賀知章的《回鄉(xiāng)偶書》:“少小離家老大回,鄉(xiāng)音無改鬢毛衰。兒童相見不相識,笑問客從何處來?!?/p>
這是豐子愷經(jīng)常引用的一首古詩。在他晚年,在特殊環(huán)境之中,詩句所描述的景象對他具有雙重含義。返鄉(xiāng)前,石門鎮(zhèn)革命委員會致函豐子愷,請他為“石門鎮(zhèn)人民大會堂”題字。
患癌病逝
回到上海后不久,豐子愷突然告訴老酒友胡治均,他決定放棄心愛的紹興黃酒,說他只想看看一段時間不喝酒感覺會如何。胡治均聽到這個消息,感到有些怪異。實際上,豐子愷不喝酒的決心只維持了兩個星期,留給他喝酒的時間已經(jīng)不多了。
1975年7月,在寫給新枚的最后一封信里,他說自己依舊每天飲一壺米酒,抽一包香煙,并以寫字為業(yè)余消遣。他給兒子說這些假話,想證明自己身體健康,事實上他的健康狀況已經(jīng)迅速惡化了。
1975年8月,豐子愷手臂麻木,低燒不退。8月15日,得知八十四歲的姐姐豐滿病逝,心情異常悲痛,病情轉(zhuǎn)重,隨即住進大華醫(yī)院;9月2曰轉(zhuǎn)到華山醫(yī)院,經(jīng)檢查診斷,患右葉肺癌,已轉(zhuǎn)移到腦部。因腦部神經(jīng)受壓,右腿右手已不能動,舌頭也發(fā)僵,說話困難。兩周以后,9月l5日,豐子愷在上海與世長辭,享年七十七歲。
9月19日,由上海畫院發(fā)出訃告,在龍華火葬場大廳為畫院名義上的領(lǐng)導、實際上的受迫害者豐子愷舉行了簡單的追悼會。
1978年6月5日,上海市文化局黨委作出復查結(jié)論,撤銷原審查結(jié)論,為豐子愷平反。
一年之后,1979年6月28日,由上海市文化局、文聯(lián)、畫院出面,為豐子愷舉行骨灰安放儀式,將骨灰安放在上海烈士陵園革命干部骨灰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