喬橋 陳松平
“樸實,忠厚,寡言,實在?!边@是同事們對長江設計院副總工程師吳德緒的評價。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設計總工程師,十多年來,吳德緒始終都沖鋒在最前沿,將全部的精力和聰明才智貢獻給了這一偉大的工程。2015年“五一”國際勞動節(jié)前夕,吳德緒被授予“全國勞動模范”光榮稱號。
深入前線,把好技術關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是我國繼三峽工程后又一個規(guī)模宏大的工程,在工程設計和建設中需要面對許多前所未有的、極具挑戰(zhàn)性的技術問題。從南水北調中線一期工程開工之日起,吳德緒就帶領勘察設計現場服務團隊長期駐守在施工現場,主持討論和決策技術方案,及時處置施工中遇到的各種技術難題。正是靠著一絲不茍的嚴謹態(tài)度以及夜以繼日的辛勤工作,他牢牢把住了質量關口。其工作作風、技術水平、技術理論與工作方法也得到了工程建設管理部門和所有參建單位的一致贊賞。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涉及面廣,社會環(huán)境條件復雜程度遠大于一般的水利水電樞紐工程:工程建筑物涉及大壩加高、長距離渠道、橋涵、渡槽、隧洞、道路、水閘等多種形式,技術專業(yè)也涉及規(guī)劃、地質、水工、機電等多個領域,往往是數十個施工單位同時施工作業(yè);專業(yè)技術面廣、專業(yè)之間協調工作量巨大、現場技術服務任務極其繁重;諸多重大技術問題無成熟經驗可取,科研、創(chuàng)新、嘗試與實踐是家常便飯。于是,吳德緒時刻緊盯在工程一線,把技術保障這個責任重擔扛在肩上。如果要問他在哪里?同事們都會回答:“不是在工地,就是在前往鄭州或北京匯報工作的路上。”
為了縮小不同設計單位在設計理念及對工程技術問題方面的差異,在做好自身承擔的現場設計和技術指導工作之外,吳德緒還組織長江設計院的精英團隊,主持編寫完成了一系列的總干渠工程初步設計及一套嚴格的設計標準體系,從而為設計施工的規(guī)范化打下了堅實基礎。
作為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技術骨干力量之一,吳德緒還積極參與沿線工程建設中技術問題的交流和疑難雜癥的會診。其間,他究竟跑了多少個地點,到過多少個技術管理和施工單位,解決了多少個疑難問題,根本無法統計。值得一提的是,憑借著豐富的工程實踐經驗和精湛的技術,吳德緒帶領長江設計院現場技術團隊成功解決了影響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順利建設的寧西鐵路、澧河渡槽、跨青蘭高速渡槽等一批工程技術難題,贏得了參建單位的高度認可。
矢志不渝,消滅“攔路虎”
與傳統水利工程不同,南水北調中線工程所涉及的許多軟科學與硬技術都是世界級的,無論是丹江口大壩加高的新老混凝土接合、處在研究和認識階段的膨脹土渠道及邊坡處理,還是超大規(guī)模的大型輸水渡槽工程,其設計技術難度均堪稱世界之最。破解這些世界級技術難題,不僅需要工程技術人員具有精湛的專業(yè)技術,還要有敢啃“硬骨頭”的攻堅作風。對此,吳德緒和長江設計院的技術人員沒有退縮。
以丹江口大壩加高為例。這是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中的一項關鍵性、控制性、標志性工程,也是國內水電工程加高續(xù)建項目中規(guī)模和難度最大的大壩加高工程。理論分析與新老混凝土接合試驗結果表明,在長期季節(jié)性氣溫作用下,新澆的混凝土與在50多年前已澆筑完成的老混凝土接合面存在脫開可能。但無論新老壩體脫開與否,必須實現新老壩體聯合受力,才能確保大壩結構穩(wěn)定、應力滿足相關技術標準要求,這是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中遇到的最大的技術難題之一。在前輩們研究成果的基礎上,吳德緒率領長江設計院工程技術人員就此開展了極其艱難的實踐探索和研究,確定了一系列綜合性措施,系統提出了丹江口大壩加高工程施工技術要求,成功解決了新老壩體的接合和聯合受力問題。
從渠首陶岔到北京團城湖,在全長約1277公里的南水北調中線總干渠中,有近400公里的渠道要穿越膨脹土地區(qū)。民諺中,膨脹土被描繪成“晴天一把刀,雨天一團糟”,土木工程界則稱之為“工程癌癥”。在膨脹土上修渠,遇水膨脹,失水收縮,造成渠道垮塌。為了馴服這只橫亙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上的“攔路虎”,吳德緒和長江設計院專家組進行了多年研究,單是現場試驗就長達5年。經多方研究比較,他們結合南水北調工程具體的環(huán)境條件,提出了一系列方案與措施,尤其是首次提出了采用抗滑樁加坡面梁的膨脹土渠道邊坡加固結構方案,妥善地處理好了這一世界性的工程難題。與此同時,經過數次的優(yōu)化設計,這種方案與目前常用的抗滑樁加固方案相比節(jié)約了近50%的工程費用。
率先垂范,當好帶頭羊
一項宏偉工程可以成就一個團隊,同樣,一個凝聚著智慧與心血的團隊也能夠成就一項傳奇工程。
吳德緒十分注重團隊建設。在急難險重的工作中,他總是身體力行、率先垂范,用一個科技工作者的責任和擔當感染著身邊的每一個人。在工地設代處,他幾乎每天都是最早一個到崗,最后一個離開。對待千頭萬緒的工作,他從不懈怠。在完成繁重工作任務的同時,他吃苦在前,從不計較個人名利得失,但對待同志們卻十分關心和愛護。2006年的一天深夜12點左右,施工方來電話要求設計人員到場解決技術問題,他沒有驚動其他人,獨自趕到了現場。由于他長期在工地奔波,家里的事情一點也幫不上忙,家人病了,也只能在心里默默惦記。有一次,他愛人病情非常嚴重,由于工地上走不開,他只好打電話委托親戚幫忙照顧。
在繁忙的工地上步履匆匆,穿梭往來;在辦公室里通宵達旦、伏案審改技術方案……這就是吳德緒工作狀態(tài)的真實寫照。同志們說,只要看到吳德緒堅定敦實的身影,工作起來就覺得踏實了很多。
2011年,南水北調中線建設管理局授予吳德緒“南水北調中線京石段工程臨時通水特別貢獻者”光榮稱號;2014年,中華全國總工會又授予他“全國‘五一勞動獎章”。
自從當上全國勞動模范之后,吳德緒坦言,對自己要求更嚴,感覺壓力更大,責任更重,要把在南水北調中線工程形成的優(yōu)良作風與傳統傳承下去,影響更多的年輕人投身到廣闊的水利天地中。
南水北調中線工程通水后,吳德緒更忙碌了。現在的他,又奔走于滇中大地上,為研究滇中引水這一“十三五”國家確定開工建設的重大水利工程、全國十大標志性水利工程之首的關鍵工程而殫精竭慮。