魏泳安
當前,中國處于一個多元而復雜的時代境遇,伴隨著經濟全球化和信息網絡化,極其快速的經濟社會變遷,讓置身其中的國人的精神世界和心靈秩序也發(fā)生著嬗變,傳統(tǒng)與現代、西方與東方在每一個人的內心當中碰撞、交融。特別是在網絡新媒體日益強勢發(fā)展的今天,世界成為地球村,信息海量生成,觀念日益多元,愛國主義教育的方式和途徑更加多樣化。教育部此次發(fā)文強調:“著力運用微博、微信等網絡新媒體,創(chuàng)造濃郁的校園文化氛圍,使學生處處受到愛國主義精神的感染?!彪m然我們可以運用多樣化的傳播途徑,但核心內容應該是不變化的,那就是不但要具有更加開放的思維,而且要接地氣,用文化來浸潤學生的愛國情懷。
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教育,不僅要包括家國情懷,而且也應包括世界眼光;不僅要包括傳統(tǒng)的民族精神,而且也應包括現代的改革創(chuàng)新。我們需要的愛國主義既要有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的創(chuàng)造性轉化和創(chuàng)新性發(fā)展,也要有和而不同、兼容并需的精神文明交流。
愛國是人們生活中不可須臾離的情感與體驗?!白鎳辈粌H是一個地理概念,更是一個價值體系,我們的生活方式、文化氛圍、親朋交往,以及我們的奮斗、苦難、磨礪、幸福和希望都根深于腳下這片土地。在幾千年來中國人的人格特質中,“家”和“國”從來都沒有疏離過,“家國同構”是中華民族精神的一個重要元素,一聲親切的鄉(xiāng)音、一封蒼白的家書、一張熟悉的面龐,一個共祝的節(jié)慶都能夠引發(fā)我們對家國的認同和歸屬,這種愛是在不斷的交往、體驗和認知過程中生長出來的情感,強烈而持久、深沉而執(zhí)著。
愛國可以很宏大,也可以很微小,新時期的愛國主義更多地迸發(fā)自無數凡人善舉。對大多數人而言,愛國是一種情感,是在持續(xù)的生活體驗和文化見習過程中生長出來的。最好的愛國主義教育莫過于和諧溫馨的文化氛圍的感染熏陶,愛國的源動力和生命力也就是來自于文化的內生與供養(yǎng),正如萊蒙托夫在短詩《祖國》所描述的一個生活細節(jié):“草原上過夜的車馬,帶有浮雕窗板的農家小屋,節(jié)日里深更半夜的舞蹈,以及草的綠網輕輕地掩蓋著的沉睡的池塘”,對腳下這片土地的熱愛,美妙不過如此。