潘復(fù)生 鮑忠洲 謝貽格
芡實,又名芡、雞頭、雞嘴蓮,是睡蓮科芡屬一年生大型草本水生蔬菜,原產(chǎn)東亞,性喜溫暖,浮水栽培,不耐霜凍。目前我國芡實主要分刺芡(曾名北芡)和蘇芡(曾名南芡)兩類。刺芡為野生或半野生種,分布于全國各地。蘇芡原產(chǎn)于江蘇蘇州市,據(jù)記載,早在明朝正德年間蘇州葑門外楊枝蕩和車坊江田何家蕩已有種植,距今已超過500余a。蘇芡植株除葉緣和葉背面的葉脈上有稀疏刺毛外,其余部位均無刺毛,可根據(jù)需要按不同成熟期分批采收,其籽粒粗、米仁大、性糯軟、品質(zhì)佳、產(chǎn)量高,一般可加工成“凍鮮米”和“干米”等商品芡米,制作成甜羹、菜肴等高檔營養(yǎng)滋補品,栽培范圍逐年擴大、銷售渠道有所拓寬、加工手段有所改進,經(jīng)濟效益十分顯著,發(fā)展前景較為廣闊?,F(xiàn)將蘇芡高效栽培及病蟲害綜合防治技術(shù)總結(jié)如下。
{1} 品種選擇
除選用傳統(tǒng)地方品種紫花蘇芡,還可選用近年新育成的果大、籽粗、米大、產(chǎn)量高的黃籽紫花蘇芡以及籽粒殼較薄、出肉率高、產(chǎn)量較高的紅籽紫花蘇芡和姑蘇芡2號、姑蘇芡4號等品種。
{2} 育苗管理
?藎 苗床準備
育苗床應(yīng)選在避風向陽田塊或房屋前空地,育苗床土宜選用肥沃壤土,厚10 cm以上。育苗床與移苗床面積比例為1∶100,移苗床與大田面積比例為1∶30。
?藎 育苗時間
近年隨著天氣變暖,長江流域多在4月上中旬露地播種,5月上中旬移苗,6月上中旬定植。采用薄膜覆蓋,有利于出苗整齊,也可提前育苗,苗齡一般掌握在60~70 d。但實踐表明,過早播種、定植大田后,往往會導(dǎo)致植株抗性減弱,造成發(fā)病早、病害重、易早衰。
?藎 播種方法
播種前7~10 d,將年前埋藏的種子取出,反復(fù)淘洗干凈,并剔除小粒、嫩粒,置于容器內(nèi),加淺水、日曬2~3 d后播種,每1 m2苗床播種1~2 kg;每667 m2用種量因品種、籽粒大小不同及發(fā)芽率而異,一般按實際種植株數(shù)的倍量播種,667 m2 0.5~1.0 kg。播后,畦面保持水位5~10 cm,并隨植株生長逐漸加高水位。
?藎 小苗移栽
播種后30~40 d,幼苗長有1~2片小圓形葉時移栽,行株距為40 cm×40 cm,或(50~60)cm×(35~30)cm,移苗時要連根帶種子挖出,如移栽田遠離秧田時,運苗前應(yīng)將根上的泥土洗凈,理好根系,放在容器內(nèi),遮蔭防曬。栽時防止泥土埋沒心葉,栽后灌水深10~15 cm,隨著新葉的生長,逐步加深水位到20~25 cm。
{3} 大田定植
?藎 田塊準備
宜選擇壤土、黏壤土,可與其他水生蔬菜輪作,也可與旱生蔬菜或糧、油菜輪作,但使用磺酰脲類除草劑的麥田不宜作后茬,避免藥害。也不宜選用污泥深及腐殖質(zhì)含量過高的池塘、藕田。試驗證明,輪作可推遲葉斑病、葉瘤病發(fā)生20 d左右,病情減輕60%,預(yù)防效果較為明顯。定植前,應(yīng)及早做好田間準備工作。
首先,劃塊筑埂。一般根據(jù)田塊平整程度,按大田土壤高低落差小于10 cm,面積較大的要劃塊,并按15~20 m寬筑埂,種7~9株,或大型田塊里每隔7~9株后少種1株,留作“船路”,便于果實沿此運出。每塊田四周筑高60~70 cm、寬40~50 cm的田埂,大型田塊應(yīng)適當加高加寬,田埂內(nèi)側(cè)還可鋪塑料薄膜防滲漏。
其次,整地施肥。對肥力不足的田塊,尤其是糧田及荒田,要增施基肥,一般每667 m2施腐熟有機肥500 kg;施后用拖拉機耕翻、再平整,大型田塊四周高埂內(nèi)的深溝,可不填平,用來套養(yǎng)魚、螺、鰍等。
其三,要清塘除害。捕撈塘內(nèi)食草魚類及小龍蝦,也可施茶籽餅或石灰清塘。
其四,插桿挖穴。由于芡實株型很大,葉片和果實呈螺旋狀向上生長,每片葉下生一叢根系,即隨葉片生長,根也向上部生長,因此,必須挖穴,一般穴上口直徑0.6~0.8 m,深15 cm,呈鍋形。為保證挖穴、施肥、采收準確定位,應(yīng)事先用竹竿、蘆葦扦插標記。一般按2.2 m或2.3 m見方插上標記,然后在其旁邊挖穴,每667 m2 140~120穴。如采用機械挖塘,可在定植放水前直接以穴為標記開塘。
其五,穴施種肥。在未撒施基肥的田塊,可穴施種肥,一般每穴施入腐熟雞糞等有機肥0.25~0.5 kg或三元復(fù)合肥0.1 kg,與穴內(nèi)泥土拌勻,1~2 d后再定植,促進秧苗生長。
其六,灌淺水。定植田水位據(jù)秧苗大小,一般為15~20 cm。
?藎 定植時間
當秧苗具3~4片圓葉,大葉直徑20~25 cm,葉柄長40~50 cm,粗1.0~1.5 cm時定植。一般6月上中旬定植,有利發(fā)棵、植株健壯、結(jié)果早、果實大、種殼薄、產(chǎn)量高。過早、過晚定植,植株都不易發(fā)棵,結(jié)果少、小,種殼變厚,采收時間短,產(chǎn)量低。
?藎 起苗運輸
先將移栽田的秧苗挖起,然后取破開的編織袋,兩側(cè)各用一根短竹竿固定,在兩竹竿間用兩根繩索相連,做成一副簡易挑擔,裝苗運送到大田定植。起苗時應(yīng)用手抄到根底部挖起,盡量少傷根,挖出后將根部泥土洗去,順序放于秧田水中,待苗滿擔時即遮蔭裝運。
?藎 栽種方法
秧苗運到田頭后,及時派苗到穴,每穴1株。先將較長的根系盤成較松的團,放到穴底,再用稍硬的泥土將根系壓住,周邊再稍微培土,培土時不要用稀泥,防止放水后浮苗;也不可定植過深,以防泥土“窩心”;定植后理順葉片,使其浮于水面。
{4} 田間管理
?藎 防風補苗
秧苗移栽后檢查苗心是否被淤泥埋沒,若有缺株,立即補栽。芡實苗不耐風浪襲擊,0.667 hm2以上大田或栽種芡實的湖蕩四周可栽種茭白,蕩內(nèi)每隔20 m縱橫各栽茭白1~2行,形成防風帶(茭白宜選單季茭,4月定植,9月采收);遇大風時,若葉片刮翻,應(yīng)及時將葉片翻轉(zhuǎn)。
?藎 壅土除草
隨著植株生長,植株短縮莖不斷長粗并向上延伸,且長出新葉和新根,因此,要分2~3次培泥壅根,最后將塘穴回土培平。栽后7~10 d,開始用網(wǎng)兜撈去浮萍和拔除雜草,并將雜草揉成團埋入泥中作肥料;7月底8月初以后,葉片開始封行,根系向行間延伸,為防止下田踩斷新根,應(yīng)停止除草。
?藎 及時灌水
芡實生長期需水量很大,定植后應(yīng)保持淺水15~20 cm(穴內(nèi)水深30~35 cm),以后隨生長田間水量由小到大,莖葉旺盛生長期田間水位可調(diào)高至40~
50 cm,果實采收期水位不低于35 cm,并經(jīng)常注意添加田水,防止長期“死水”;禁用污水灌溉,保持良好水質(zhì),以減輕病害發(fā)生。此外,還要密切注意周邊稻田使用除草劑的時間,防止直接灌溉稻田排放出的含有除草劑的污染水,以防藥害。
?藎 合理追肥
芡實株型大,果實采收期長,需肥量也多,為便于運輸和操作,現(xiàn)多以三元復(fù)合肥分3次追施。第1次定植后10~15 d,植株已活棵,并進入營養(yǎng)生長期,可追施三元復(fù)合肥0.15 kg/株,如植株瘦小,活棵后也可補施尿素3~5 kg/667 m2;第2次在第1次施肥15~20 d后,即莖葉旺盛生長期,每株追施三元復(fù)合肥0.15 kg;第3次在封行前,重施三元復(fù)合肥0.30 kg/株(適當增加鉀肥比例)。施肥時應(yīng)將肥料撒于未展開的新葉基部根系附近和對面葉片間,并隨植株生長逐漸向外延伸。為促進生長后期果實膨大,增加產(chǎn)量,可在采果第4次和第8次后的晴天傍晚結(jié)合打藥在葉面噴施0.2%磷酸二氫鉀和0.1%硼酸混合液,如葉色較淡可增添0.5%尿素(葉面噴施化肥總濃度不可超過1%)。生長期不宜施用有機肥。
{5} 病蟲害防治
堅持以農(nóng)業(yè)防治為主,藥劑防治為輔的綜合防治技術(shù),注意輪作,合理增施鉀肥、硼肥,避免偏施氮肥,加強水質(zhì)、水位管理,防治病蟲及有害生物。定植前,重防土壤及水中蟲害及螺類、萍類、絲狀藻類;生長期圍繞水漿管理,前期主防葉瘤病、中后期生防葉斑病,兼治炭疽病等。
?藎 蟲害防治
為害芡實的蟲害較多。在苗期主要有黑搖蚊(紅絲蟲)、黃搖蚊(白絲蟲)、蓮藕潛葉搖蚊、水蠅、食根金花蟲等,在土壤和水中為害幼芽、幼根或潛食嫩葉,應(yīng)在播種及移苗前分別對苗床和移栽田施藥防治;中后期主要蟲害為菱螢葉甲,其成蟲和幼蟲啃食葉片,可用4.5%氯氰菊酯乳油1 500倍液另加吡蟲啉1 000倍液噴于葉片表面防治;此外,定植后還有斜紋夜蛾為害,可用20%氯蟲苯甲酰胺懸浮劑5~
10 mL/667 m2、24%美滿(甲氧蟲酰肼)懸浮劑2 000~3 000倍液,或5%抑太保(氟啶脲)乳油
1 500倍液防治。
?藎 有害生物
為害芡實的還有錐食螺、扁卷螺和福壽螺等,專門啃食胚芽和嫩葉,可用20%硫酸煙酰苯胺粉劑(滅螺魚安或百螺殺丁)
500 g/667 m2撒于水中防治;絲狀藻類在苗期及定植后發(fā)生為害,纏繞莖葉,影響植株生長,可用80%波爾多液200倍液噴于水中防治;浮萍沾于葉片上,會使葉片下沉、積水、腐爛,因此,應(yīng)及時人工撈除或放水沖除。
?藎 病害防治
主要病害有芡實葉瘤病和葉斑病。氣溫偏高(超過35℃)、連作重茬、污爛田塊、水溫過高、水位過低、水體不流動、水質(zhì)差、有機肥過多、氮肥過多、用藥不當、時間太晚等都極易發(fā)病。由于葉瘤病和葉斑病在植株生長盛期發(fā)生,因此要及早預(yù)防,芡實定植活棵15~20 d后開始打藥,共防治2~3次。第1次在7月中旬,以防葉瘤病為主,每噴桶水(容量25 L,下同)加10%苯醚甲環(huán)唑水分散顆粒劑(世高)10 g、48%波爾多液·30%代森錳鋅可溶性粉劑(科博)50 g、88.5%衛(wèi)農(nóng)(滅草猛)乳劑2 mL噴霧防治;第2次在7月下旬,葉瘤病、葉斑病兼防,用10%腈菌唑乳油40 mL、65%代森鋅可溶性粉劑50 g、衛(wèi)農(nóng)2 mL;第3次在8月上中旬,以防葉斑病為主,交替使用30%苯甲·丙環(huán)唑乳油(愛苗)8 mL、25%阿米西達(嘧菌酯)懸浮劑20 mL、衛(wèi)農(nóng) 2 mL等。
{6} 適時采收
?藎 采收時間
一般定植后60~70 d,即8月中下旬當植株表現(xiàn)為心葉收縮,新葉生長緩慢,葉面直徑明顯縮小,不足1 m,葉表面平滑,水面出現(xiàn)雙花,前期生長的果實果柄開始發(fā)軟、果皮開始由毛糙變光滑時,表明其果實已逐漸成熟,開始陸續(xù)采收,10月中旬采收結(jié)束。長江流域一般可采收10~12次,收果15~17個。
?藎 采收方法
一般第1、2次采收間隔6 d(俗稱7 d打兩頭),第2、3次和3、4次采收間隔5 d,以后隨氣溫升高一般隔4 d采收1次,每次可采1~2個果。但在生產(chǎn)上芡農(nóng)往往根據(jù)自己田塊面積多少和采收速度,安排固定采收期,如間隔5 d采收1次。
?藎 采收標準
蘇州地區(qū)主要有“大旦”、“剝胚”和“老粒”之分?!按蟮惫麑嵐谌~面剛展平的新葉基部,從基部可以摸到其抽生出的果柄,果柄粗且開始由硬轉(zhuǎn)軟,順著果柄向上,可以找到果實,其果面顏色稍淡,手摸感覺稍毛糙,籽粒稍鼓突,用手按鼓突的籽,能聽到響聲者稱作“大旦”,目前仍用手工剝殼成鮮米,或加工成“凍鮮米”。由此逆時針旋轉(zhuǎn)140°,可以找到前一片葉,該葉片稍大,顏色稍深,其基部所抽生出的果柄已變軟,上面著生的果實表面光滑,果面顏色比“大旦”深,用手按鼓突的籽,能有籽粒滾動的感覺,該果實籽粒即為“剝胚”,目前可用機器來剝殼,烘干加工成“干芡米”。如以此位再向前旋轉(zhuǎn)140°,可以找到最大而定型的葉片,顏色深,在其基部抽生的果實果柄已很軟,且果柄和果實可隨水流而漂動,果皮顏色最深,其籽粒即為“老?!保话懔糇鞣N子用。據(jù)觀察,在芡實采收旺季,從開花至采收,“大旦”需20 d,“剝胚”需25 d,“老粒”需30~32 d。
{7} 籽粒加工
近年,隨著果實脫粒機和籽粒剝米機的研制成功,大大減輕了勞動強度,提高了加工速度。目前,蘇芡以加工“凍鮮米”和“干米”為主?!皟鲺r米”的加工以“大旦”籽粒為原料,可用指甲切入種臍直接剝開種殼,其米仁漂洗后定量裝入活口塑料袋,再加近倍量清水后封口、冰凍貯藏,或就近直接上市出售。“干米”的加工以“剝胚”籽粒為原料,用老虎鉗夾開種殼,將芡米從種殼中擠出,或用籽粒剝米機直接加工成米,然后,再通過蒸氣烘、日光曬,制成“干米”并及時用厚聚乙烯薄膜袋或多層復(fù)合袋包裝。以紫花蘇芡為例,一般每1 kg“剝胚”濕種子,可剝出鮮芡米0.22~0.23 kg(出肉率22%~23%),每
1 kg鮮芡米可曬成干芡米0.55~0.60 kg。目前,蘇芡667 m2產(chǎn)干米40 kg左右,高產(chǎn)的產(chǎn)量甚至超過50 kg。
參考文獻
[1] 潘復(fù)生.蘇芡主要病害的發(fā)生與防治[J].長江蔬菜,2015(5):54-55.
[2] 孫芳芳,尹渝來,鮑忠洲.芡實新品系比較試驗[J].長江蔬菜,2015(22):95-96.
[3] 鮑忠洲,謝貽格,潘蓉蓉,等.芡實葉斑病和葉瘤病病因調(diào)查及其防治對策[J].長江蔬菜,2010(14):106-107.