趙寶平
我們在學寫記敘文時,要把人物的經(jīng)歷和事件寫清楚、具體、生動。寫人,還要求寫得使讀者如見其人。那么人物的描寫精不精彩,就關(guān)乎了整篇文章的質(zhì)量。
人物的描寫主要寫性格。性格的描寫又往往通過人物的外形、動作、語言、心理活動等來表現(xiàn)。那么想刻畫出如見其人的效果就得把握好以下幾方面的描寫。
一、外形描寫
外形描寫就是對人物的外形,包括容貌、體態(tài)、衣著、神態(tài)、姿態(tài)進行描寫。人物外形可直接介紹,也可以通過別的人物的語言或眼光來介紹??梢允庆o態(tài)描寫,在人物出現(xiàn)之際用插敘的方法具體鮮明地介紹;也可是動態(tài)描寫,隨著事件的發(fā)生、發(fā)展,逐漸把人物外形顯示出來。不管怎樣寫,都要把人物特征寫出來,使讀者能看出人物的身份、年齡、性格、精神狀態(tài)和此時此刻的內(nèi)心活動。如一位學生的對人物的外形描寫:
她穿著一身水粉色的連衣裙、一雙和裙子配套的淡粉色涼鞋,頭上扎著一對嫩粉色的蝴蝶結(jié)。遠遠望去就像一朵亭亭玉立的荷花、嬌小可愛。這段外形描寫,小作者抓住了一個詞“粉色”襯托出小女孩的清純美麗、可愛和文靜的性格。這種捕捉特點的描寫,反復渲染,一個惹人喜愛的小女孩的形象就躍然紙上。
寫人物外形要抓住人物特征。有的學生不懂得這個道理。寫正面人物總是“身材高大,眼睛炯炯有神”,寫反面人物時,總是“一對三角眼,齜牙咧嘴”?,F(xiàn)實生活中,對人物要仔細觀察,人物的外形可謂是千差萬別。怎么可能千人一臉。所以,在描寫人物外形時一定要看清是瓜子臉上長著一對有神的小眼睛?還是瓜子臉上長著一對大大的無神的眼睛?就幾個不同的字的描寫就可以讓人物變臉。
二、動作描寫
人物的思想感情、性格情操,總要表現(xiàn)在他的動作上,這里的動作,是指人物身體的活動,如,舉手投足、坐、臥、哭、笑等。
比如,一位學生的習作:他先靜靜地站在起跑線邊緣,屏住呼吸,緊接著他輕松起跑,到了橫桿下,輕輕一躍,就穩(wěn)穩(wěn)地落在橫桿的另一端。這“站”“屏住”“起跑”“躍”“落”等一系列動作把一個掌握了熟練體育技巧的運動員完美地體現(xiàn)出來。
又如,一位學生描寫同桌的一個動作片段:他的眉毛總是詼諧地不停地閃動,眼睛總是東張西望,好像恨不得長兩雙眼睛才夠用。寥寥幾筆卻描述出了這位學生淘氣、不安靜的性格特點。
有些學生描寫人物動作比較單一,表示高興就是“跳啊”“蹦啊”“鼓掌”“笑了”;表示不高興就是:“瞪眼睛”“拍桌子”。要學會動作描寫這種表達方法,我們不但要經(jīng)常細心地觀察人們的動作,而且更應該留意優(yōu)秀文學作品中的動作描寫。
三、語言描寫
古人云:“言為心聲。”俗話也說:“鑼鼓聽聲,聽話聽音。”一個人的語言往往能直接表現(xiàn)他的性格、品質(zhì)。所以,語言描寫是塑造人物的重要表達方法。這里舉個名著的例子,《水滸傳》第三回《魯提轄拳打鎮(zhèn)關(guān)西》中有一段語言描寫:魯達打了鎮(zhèn)關(guān)西三拳后,只見鄭屠挺在地上,口里只有出的氣,沒了入的氣,動彈不得。魯提轄假意道:“你這廝詐死,灑家再打!”魯達尋思道:“俺只指望痛打這廝一頓,不想三拳真?zhèn)€打死了他。灑家須吃官司,不如及早撒開?!卑尾奖阕撸仡^指著鄭屠尸道:“你詐死,灑家和你慢慢理會!”一頭罵,一頭大踏步去了。從魯達這段語言中我們就能看出魯達雖然粗魯,但粗中有細,他不像李逵那樣不顧三七二十一地蠻干。他明知道鄭屠不能活了,故意說“詐死”用來蒙蔽眾人,以便當場脫身。
有些學生也知道寫人物語言“言為心聲”的道理,但寫作時把人物生活中的語言一字不漏、原封不動地搬到文章中來。這樣不但不能起到刻畫人物形象的作用,反而使文章給人以啰嗦的感覺。平常我們要有意識地去留意周圍不同性格的人的不同語言。即使是同一個人在不同情緒下的語言也可能不同。在寫作時要根據(jù)生活的原形進行再創(chuàng)造。
四、心理描寫
心理描寫是直接而又細膩地描寫人物在特定的環(huán)境中的感受、體驗和內(nèi)心活動。人物心理描寫的作用在于深刻地展示人物精神面貌、性格特征。在一位學生的習作中這樣描寫:老師拿著一沓試卷走進教室。我的心一下子就提到了嗓子眼兒,我能得多少分呢?一百分,不、不、我記得應該是馬虎了一道題。那九十分?不、不,九十分是要挨媽媽批評的。那九十五分以上吧,這個分數(shù)也許不是問題。這段文字描寫把小作者對分數(shù)的期待描寫得比較真實。在另一個學生的習作中有這樣一段心理描寫:聽了老師的話,我心里也翻騰起來:是不是老師要退休?我知道她的年紀已快到退休的年齡,而且她還患有嚴重的胃病。有時胃疼起來,經(jīng)常一邊按著胃部,一邊給我們講課。大家勸她去休息,她總是執(zhí)意不肯。也許是老師家離學校太遠,她風里雨里長年累月地來回奔波,要調(diào)到離家較近的學校吧?……我在胡思亂想著。這段心理描寫刻畫出了這位老師為學生抱病上課、教學不辭往返艱辛的崇高品質(zhì)。
總之,寫人物要把握住以上幾個方面的描寫,這樣才能把人物刻畫得栩栩如生。
編輯 王團蘭