王志文
去年4月23日,安徽省舒城女中學生何夢茹好心攙扶摔倒的老人,反被老人親屬誤解為肇事人,幸得交警調(diào)查還其清白。好心的小何不但不記恨,反而以德報怨,為摔傷的老人捐款。日前,由中央文明辦“中國好人網(wǎng)”舉辦的第三屆“攙扶老人獎”評選在廣州揭曉,何夢茹榮獲最高獎:“攙扶老人委屈獎”,獎金5000元。(見新華網(wǎng))
設(shè)立委屈獎并不新穎。這一形式,最早在服務(wù)行業(yè)中采用。商家為了給顧客更好的體驗,設(shè)立了員工委屈獎,對蒙受“不白之冤”的員工進行獎勵、補償?!皵v扶老人委屈獎”的頒發(fā)也有類似的意義。
員工委屈獎并不是鼓勵員工受委屈,她鼓勵的,是員工受委屈時的態(tài)度,克制、謙讓。同樣,“攙扶老人委屈獎”也不是鼓勵人們受委屈,她鼓勵的,是人們在攙扶老人受委屈后的信心,以及不受挫折的善行。盡管“該不該扶”“敢不敢扶”,曾多次成為廣為議論的話題,但應(yīng)該看到的是,扶老人被訛仍然屬于小概率事件。而這小概率事件中,又有很大一部分屬于誤解。真正被扶后又訛人,只會是個例中的個例?!皷|郭先生和狼”“農(nóng)夫和蛇”之所以能夠流傳,很大程度上就在于其典型性和個別性。當然,這種典型和個別,卻極易讓社會產(chǎn)生普遍的警惕心理。
“攙扶老人委屈獎”就在于消除這種個例所產(chǎn)生的消極影響,讓更多的人感受到社會是向善的,人性還是美好的,讓人們伸出的手,不再在空中猶豫;讓人們邁動的腳步,不再踟躕。攙扶老人委屈獎,扶起的是大步向前、不再猶豫的善行!
責任編輯 鄒韻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