梁振舉
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在哪里?能否把教育當成是自己畢生的事業(yè),在學生的成長過程中找到自我存在的價值,是決定教師是否幸福的關鍵。提升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應從以下三個方面入手:一是有崇高的教育追求,有幫助學生成長的愿望;二是能夠把握教育規(guī)律,有幫助學生成長的能力;三是以良好的心態(tài)對待教師工作。
一、學生的健康成長是教師最大的幸福
人生于世上,金錢、地位、權力并不能讓人產生長久的幸福感,唯有能幫助有需要的人,在幫助別人的過程中找到自己存在的價值,才能真正地得到幸福。教師就是一份要不斷給予別人幫助的工作,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來自學生的健康成長。毋庸置疑,教師工作比較繁瑣,壓力很大,但是,教師工作更具有挑戰(zhàn)性和創(chuàng)造性。教育的真正價值就在于使人成為真正的人。當孩子在你的幫助下,實現了一個又一個的人生目標,你不幸福嗎?當無知、調皮的孩子在你的教育下,變得彬彬有禮,你不幸福嗎?當你千辛萬苦的,挽救了一個邊緣少年,你不幸福嗎?當孩子取得成績時,老師說得最多的一句話就是,孩子的成長是我最大的幸福。一個個懵懂的小孩,在自己的精心培育下,健康成長,成長為一個個對社會有用的人才,那種自豪、快樂、幸福的感覺,瞬間就能使人忘記所有的辛苦。
二、具有促進學生發(fā)展的能力是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保障
只有對教育事業(yè)的熱愛,卻沒有教育學生的能力,教師也很難有職業(yè)幸福感。教師教育能力的高低直接決定著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強弱。遵循學生的成長規(guī)律,了解學生的心理特征,有條不紊地處理好日常工作是提升教師職業(yè)幸福感的基礎。
科爾伯格對兒童品德發(fā)展問題進行了大量的、卓有成效的研究,其提出的道德發(fā)展的三水平六階段理論,能很好地幫助教師了解兒童的思維發(fā)展水平。引導學生在比較中主動接受比自己原有的道德推理方式更合理的推理方式,鼓勵學生把自己的道德判斷付諸行動,教師才能更好地引領學生的發(fā)展。
學生是教師的工作對象。正處于成長期的學生的心智并不成熟,若教師對學生進行限制,容易引起學生的反抗。若處理不好,就會嚴重地挫傷教師的自尊心。前輩的研究告訴我們,要想更好地和學生相處,就要先明確以下幾個問題:
我知道他喜歡什么嗎?
我知道他喜歡的理由嗎?
我知道他喜歡的東西的內容嗎?
他喜歡的東西真的一無是處嗎?
當學生出現問題時,我們要自問:
這件事你感覺怎么樣?
你想要怎樣?
你自己能做些什么嗎?
上述的思考,能更好地幫助老師了解學生,對學生的尊重、寬容、理解,非常有利于良好師生關系的形成。
三、良好的心態(tài)能提升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
有人曾這樣形容教師的工作狀態(tài):上課時要竭盡全力地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是導演,又是演員;教育學生,是心理專家,又是德育專家;學校體藝節(jié),是陪練、是藝術總監(jiān)、是后勤部長;學校班容班貌檢查,是工頭、是監(jiān)工、是工匠;學生外出活動,是領隊、是導游、是保姆,面對如此瑣碎的工作,教師的職業(yè)幸福感該從何而來呢?
幸福感源于好的心態(tài),要接受現實,學著悅納自己,帶著一顆感恩的心投入工作,不斷努力,追求卓越。這里的接受現實不是滿足現狀,悅納自我也不是不圖發(fā)展,心懷感恩不是安心享受,追求卓越才是目標要求。
幸福大門的鑰匙就在我們自己的手中,看你能否攥緊;快樂的生活就在我們面前,看你如何選擇。作為老師,我們不應該過多地去埋怨和指責,不妨試著用“享受”的心態(tài)來看待我們的職業(yè),享受教育的過程,才能享受每一天。
幸福只是一種感覺,有心的地方就會有發(fā)現,有發(fā)現的地方就會有欣賞,有欣賞的地方就會有愛,有愛的地方就會有美,有美的地方就會有自由,有自由的地方就會有快樂。我們不能選擇我們的學生,但是我們可以改變自己的心態(tài)。
一個有愛心的人,必生和氣;有和氣的人,必生余色;有余色的人,必生婉容。少些煩惱,多些快樂,將教師工作視為一種藝術,雖苦猶甜,那么你就能在工作中體驗到幸福。
(作者單位:廣東廣州市番禺區(qū)洛浦東鄉(xiāng)小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