馮桃
隨著都市生活空間的縮小,嬰兒床、游戲床、學步車的普遍使用,加上成人對孩子的寵愛,經(jīng)常把孩子抱著、背著,或者擔心孩子會弄臟或吃到臟東西生病,或者因為安全問題的考慮,使得原本在自然情境下大多數(shù)寶寶都能習得的爬,讓現(xiàn)在的很多孩子都略過了,直接學會了站和走。但是,不會爬對寶寶真的好嗎?
爬行,讓寶寶更聰明
研究發(fā)現(xiàn)經(jīng)過爬的寶寶相對更聰明。美國一些醫(yī)生在探索腦癱的治療方法的過程中,意外發(fā)現(xiàn)爬行對腦發(fā)育意義重大,特別是在治療腦損傷的病兒中,采用以爬行為主的療法效果相當滿意。寶寶在爬行的過程中,左右肢交替運動,通過腦橋交叉,引導寶寶的整個大腦都在進行著活動,有利于鍛煉寶寶的小腦平衡力,并且對于手眼腳的協(xié)調還有粗細動作技巧都有著促進作用,這一點對于寶寶以后在學習中的書寫、閱讀還有運動技能等方面都有很大的幫助。
爬行,提前準備不可少
大多數(shù)寶寶在6~10個月之間學會爬行,而寶寶在6~7個月的時候,能夠不用支撐獨自坐穩(wěn)后,就可以開始練習爬行了。寶寶生理上做好準備之后,父母也要在物質上為寶寶做好爬的準備。
爬行服裝 最好給寶寶穿寬松、便于活動的衣服,爬行時不暴露寶寶腰部和小肚子為宜,同時注意衣服前面不要有大的裝飾物和扣子,防止寶寶趴下時不舒服或擱著身體。另外,寶寶用肘和膝爬行,很容易磨破皮膚,因此建議給寶寶戴上護膝和護肘,防止因膝蓋摩擦引起疼痛而不愿爬行。注意護膝不要太緊,以免影響膝關節(jié)的活動度。
爬行裝備 給寶寶提供軟硬合適的墊子。同時還可以給寶寶準備一些新穎有趣的玩具,類似能發(fā)聲的或者能活動的玩具,這些都能夠吸引寶寶樂于爬行。
爬行地點 最好能夠選擇家中相對開闊的地方。很多人會自然地將床作為寶寶爬行的最佳地點,其實這樣并不合適,因為床比較軟且有高度,不利于寶寶爬行。所以,最好的練爬地點還是在地上。
寶寶爬行步步走
寶寶爬行一般要經(jīng)歷從被動到半被動最后過渡到主動爬行這樣三個階段。
被動爬行,原地打轉。通常,在5~6個月時,寶寶就會為爬行做準備了,他會趴在床上,以腹部為中心,向左右挪動身體打轉,漸漸地匍匐爬行,但腹部仍貼著床面,四肢不規(guī)則地劃動,往往不是向前爬而是向后退。訓練方法:讓寶寶俯臥在墊子上,家長可以用手擋在寶寶的腳后面。寶寶就會有一個條件反射,用腳蹬踏家長的手,同時把手往前抬。如果是觸覺發(fā)展不完全的寶寶,家長可以握住他的雙腳腳踝上面的部位,即小腿下面的部位,一只腿一只腿地往前擺,讓寶寶借助家長的力量向前移動身體。以后逐漸減少幫助,讓寶寶試著自己向前爬行。
半被動爬行,用手臂帶動身體匍匐爬行。開始時家長仍可以用手掌頂住寶寶的腳板,他會伸腿蹬住家長的手,身體向前蠕動。由于寶寶頸部力量較強,上半身能抬起,家長可拿起寶寶的雙手往前挪動一點再放下,便于寶寶學會通過挪動手來帶動身體。這時候,媽媽可在寶寶前面放置一些顏色鮮艷、會響的玩具,引起寶寶的興趣,并有伸手拿取的欲望,促其向前爬行。
主動爬行階段,手腳著地“四肢爬行”。經(jīng)過前兩階段的練習,寶寶逐漸學會將胸部、腹部懸空,如果上肢的力量不能將身體撐起,胸、腹部位不能離床時,父母可以用條寬毛巾放在寶寶的胸腹部,然后提起毛巾,使寶寶胸、腹部離開床面,全身重量落在手和膝上。寶寶會爬以后,就擴大了活動的范圍,家長可以把寶寶的玩具藏在身后,逗引寶寶來找。爬行的游戲也可以由易到難,從近到遠,變換玩具和方法,給寶寶帶來愉悅。寶寶漸漸地喜歡上爬行之后,爸爸媽媽還可以帶寶寶多參加一些社會活動,比如寶寶爬行大賽,讓他在與別的寶寶一起游戲的時候,感受到爬行給他帶來的快樂是無窮的。
TIPS
錯過爬行期,如何補課?
對錯過爬行期的寶寶,家長不必盲目緊張或消極等待,可以利用各種契機讓寶寶多多進行一些感統(tǒng)方面的小練習,比如扯著寶寶小手兒走走馬路,多帶寶寶滑滑梯、蕩秋千等鍛煉平衡能力。隨著寶寶的發(fā)展,還可以為寶寶準備更多的與感統(tǒng)發(fā)展相關的玩具,比如按摩球、半圓球的平衡石、獨輪翻斗車、滑板車、小自行車等等,通過玩這些玩具,可以有效促進寶寶感統(tǒng)能力的發(fā)展。
爬行的安全提醒
要保證安全。練習爬行時,家長要守候在寶寶身邊,室內的電線要絕對安全,不能破損或漏電,電插座用膠布包好等;同時要把紐扣、硬幣、小豆豆等小物件及時收起來,以免寶寶在大人不注意時吞咽。另外,大人吃的藥、抽的香煙、化妝品都要鎖起來,或放在寶寶爬不到、摸不著的地方。
注意衛(wèi)生。家長應當把家里地面、墊子打掃干凈,注意衛(wèi)生清潔。
適度休息。每次爬行練習時間不宜太長,3~5分鐘左右就要讓寶寶休息一下。父母切勿心急讓寶寶不斷學爬,這樣會挫傷寶寶的積極性。