呂蘇憬
1月26日 晴
喜歡“隨喜”這個詞,出自佛家術語,在《佛學常見詞匯》中,這樣解釋隨喜:見人做善事或離苦得樂而心生歡喜;隨著他人之歡喜而歡喜。對于佛家子弟來說,隨喜是修功德心,順其自然,不怨懟,不強求。徐志摩說:“得之我幸,不得我命,得失隨緣最好”。而我則單純地理解,身在你追我趕的社會中,把自己放在合適的位置,保持一顆平淡的心,去體悟生命的大自在。
選擇合適的道路,是一種智慧,更是一種心境。很多人都在感慨社會的浮躁和功利,可又深陷其中,難以自拔。有句我們年輕人常用的網(wǎng)絡用語“羨慕嫉妒恨”,每每看到,都會禁不住失笑,究竟有多大的貪念,會讓人對原本屬于別人的事物產生這樣層層遞進的強烈情緒呢?所謂受教于眾,身處嘈雜的社會里,明知世界太過喧囂,但真的放下功名利祿,安于柴米油鹽,做一個紅塵中的普通人,又有幾人能真的淡然處之?從小我們就不停地聽到一句話:不要讓孩子輸在起跑線上。于是,我們在前面學習、競爭、趕超、加油,家長在后面不顧一切地快馬加鞭。學校里是數(shù)不清的考試和排名,回到家又是各式各樣的家教補習,人們似乎不由自主地進入到一個“爭上游”的怪圈里。每一次考試后,有獲得了一點成績的洋洋自得者,有趕不上同學腳步的黯然自卑者,有被同行者屢屢超越的憤然嫉妒者,一眾雜亂的情緒在心頭紛紛擾擾,無法坦然,數(shù)年同窗之誼,留在心里的情緒,除了比就是拼。多么美好的青蔥歲月,我們竟然忽略了停下腳步、靜下心來,聽聽自己的本心,想想競爭和追趕,終究是為了收獲什么?當我們不再偏執(zhí)于成績,才發(fā)現(xiàn),其實我們每一個人都可以做最優(yōu)秀的自己。偉人畢竟是少數(shù),絕大部分人在做了一通“才子夢”后,不得不退回現(xiàn)實,既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