我們既可以將這道“守望者 ”材料作文題寫成記敘文,也可以寫成議論文。本文擬以此為例子,破譯一篇優(yōu)秀議論文的寫作要點,具體請見下文。
閱讀下面的文字,根據要求寫一篇不少于800字的文章。
能看到一個社會的兇兆,以預言未來的危險來促進當下的改過革新,這樣的人,有知識,有膽識,往往置個人的功利甚至生死于度外,是一個時代的心靈與眼光。在《圣經·舊約》里,這類人被稱為“守望者”,他們負責指出一國或一人的罪錯。任何一個聽不到兇言的大寂靜時代,有可能是守望者失職了,有可能是守望者死光了,活在其中的人,雖然有各種聲調的吉言,但往往不能如意吉祥、長命百歲。守望者之于一個時代、一個社會或一個團體乃至一個人,都是如此。
請仔細閱讀這段文字,然后選擇一個角度構思作文。要求:標題自擬,文體自選,不要脫離材料內容及含義的范圍作文。
審題判斷
立意決定高下,審題決定生死,審題判斷一定要穩(wěn)中求準。這里的“守望者”,按照語素切分法,可切分為“守”“望”“者”,它具備三個基本要素。
第一,“守”。指的是守護、守衛(wèi)某種價值觀。不管這種價值觀在現(xiàn)實中的處境如何,從長遠來看,其對于時代、社會、團體乃至一個人來說意義重大。
第二,“望”。近曰看,遠曰望。望,指看得遠,能見微知著,“能看到一個社會的兇兆”。
第三,“者”。指某一群體。這一群體是社會的中堅脊梁,是時代的精英或普通民眾中的佼佼者。
審題判斷之后,王啟元同學擬題為《位卑未敢忘“守望”》。
該題目取自陸游的詩句“位卑未敢忘憂國”,既有文化內涵,又能很好地點出守望者的道德品質,是一個好題目。
概念判斷
名不正,則言不順。如果沒有概念判斷,你如何把你的審題認識傳達給閱卷者?你如何準確地界定你的論題?如果連論題都沒搞清楚,以其昏昏,豈能使人昭昭? 一旦論題界定清楚了,后面的論證思路往往就清楚了。
且看作者的論題界定。
何為守望者?
守望者,不是守舊者的裹足不前,不是自得者的自滿自足,也不是空想家的凌空蹈虛,而是預言家的放聲吶喊,啼血高歌!守望者需要具有犀利的眼光,穿越未來的迷霧,洞察時代的風險,進而置個人生死于度外,挺身而出,振臂高呼,撥亂反正,開啟民智。
作者先是對守望者單獨設問,引起注意。再用“不是……也不是……而是……”的句式,在與守舊者、自得者和空想家的比較中,鮮明揭示出守望者的特征。然后點出哪些人具有守望者的特質,以及守望者對一個時代的意義。
分析判斷
理論性的材料需要闡釋,事實性的材料需要分析。議論文缺少闡釋和分析,就失去了議論文的文體特征,更不用說它的邏輯性、嚴密性和說服力了。
所謂分析判斷,一是對論點的闡釋,二是對事例的剖析,三是辯證地看待論題。
先看作者對分論點的闡釋。
守望者首先是一個遠見者。(分論點一)
……
沒有遠見的守望者,“守”只能是空守,“望”只能是瞎望。自由在高處,人不能抓住自己的頭發(fā),把自己提出地面;人也不能在短視中,讓自己逃離兇險。
守望者還得是一個敢言者。(分論點二)
……
守望者,不是清醒的觀望者,也不是老辣的投機者,更不是沉默的逃避者,而是如孩子般大膽指出皇帝是光著屁股的敢言者。
然后看作者對事例的分析判斷。
在分論點一之后,作者先簡單例舉馬寅初的“人口論”,緊接著就緊扣中心論點,對事例進行分析判斷,并且增加一段假設論證,從反面分析判斷。
馬老之所以不管不顧,冒天下之大不韙,正是因為他的遠見卓識,使得他洞知了未來的兇險——人口龐大的黑洞,將會吞噬新中國好不容易取得的成果。由此看來,守望者必須是遠見者,才能未雨綢繆,規(guī)避風險。
想想看,如果當初政府接受了馬老控制人口的建議,我們還會有后來矯枉過正的計劃生育政策嗎?還會有資源總量遙遙領先,人均產量卻遠遠落后的尷尬嗎?
再看分論點二的例證分析。
倡導“邦有道,則智;邦無道,則愚”的寧武子,在我看來,他實質就是一個投機者,或者說是一個逃避者?!鞍钣械馈敝畷r,有道之君本身就是守望者,守望者自然會層出不窮,少一個寧武子也無妨。倒是在“邦無道”之際,才更需要一個真正的守望者堅守時代的良心,但正是在這個時候,寧武子缺席了。
守望者必須敢于吶喊,不敢喊出來的預言家,從某種程度上說是罪惡社會的同謀,比在鐵屋子中沉睡的人更加可惡。
這一部分,例證只有一句話,分析判斷卻有一百多字。寧武子的本質被揭示得一清二楚,一覽無余。反例說清楚了,守望者的擔當意識就出來了。守望者必須是一個敢于喊出來的預言家,如同高爾基筆下的海燕。
接著,在論述完守望者的重要意義之后,作者辯證分析,再多翻出一層境界。
當然,一個社會呼喚守望者是一個方面,容忍守望者又是另一個方面。也就是說,我們不僅需要守望者的眼睛、嘴巴和腳,更需要社會有善于傾聽的耳朵和接受兇言的胸懷。沒有守望者的社會是可悲的,有了守望者卻不懂得珍惜的社會則是可恥的。
方法判斷
議論文曉之以理后,還要導之以行。如果說,概念判斷是“是什么”,分析判斷是“為什么”,方法判斷就是“怎么做”。
在本文中,王啟元同學用三個分論點來進行方法判斷。
守望者首先是一個遠見者。(分論點一)緊緊扣住一個“望”字,論證守望者能夠預知社會的兇兆。
守望者還要是一個敢言者。(分論點二)守望者乃是一個時代的脊梁,必須要有擔當意識,勇敢指出“皇帝光著屁股”,敢為天下先。
守望者更要是一個踐行者。(分論點三)守望者置個人功利和生死于度外,促進當下社會的改過和革新,且持之以恒,永不懈怠。