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繼蓉 羅孝蓉
廣元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628001
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在上腹部手術中的應用
楊繼蓉 羅孝蓉
廣元市精神衛(wèi)生中心 628001
目的探討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在上腹部手術中的麻醉效果。方法選取在本院擇期行上腹部手術患者60例,均采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結果本組患者血流動力學較為穩(wěn)定,睜眼時間為(8.7±2.4)min,拔管時間為(11.7 ±3.6)min,定向力恢復時間為(14.8±2.4)min,不良反應少。結論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用于上腹部手術可獲得滿意的麻醉效果,具有蘇醒快,安全性高等優(yōu)點。
上腹部手術;靶控輸注;舒芬太尼;丙泊酚
靶控輸注(TCI)是建立在藥代動力學基礎上,通過調節(jié)目標藥物濃度控制麻醉深度的給藥方法[1]。由于TCI可控性好,已廣泛應用于臨床麻醉中。選擇合適的靶濃度與藥物配伍能獲得理想的麻醉效果,并能最大程度減少藥物不良反應。舒芬太尼與丙泊酚具有起效迅速、半衰期短等特點,常用于TCI。本次研究選取2015年1月~2016年1月在本院行上腹部手術患者60例,回顧性分析其臨床資料,觀察靶控輸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的麻醉效果,現(xiàn)報告如下。
1.1 一般資料
60例患者均為本院擇期首次行上腹部手術患者,其中,男35例,女25例;年齡36~73歲,平均為(52.6±3.2)歲;美國麻醉醫(yī)師協(xié)會(ASA)分級為I~II級。全體患者意識清醒,無1例伴有嚴重心、肝、腎功能障礙,也未服用影響研究的藥物,如阿片類藥物。
1.2 方法
術前0.5h肌肉注射阿托品0.5g,入室后常規(guī)監(jiān)測生命體征,包括心率(HR)、脈搏血氧分壓(SPO2)、舒張壓(DBP)、收縮壓(SBP)、心電圖(ECG),構建靜脈通道。麻醉誘導時舒芬太尼的靶濃度控制在0.2~0.4 ng/mL,丙泊酚的靶濃度控制在2~3 μg/mL。當患者失去意識后靜脈注射羅庫溴銨,用量為0.6mg/kg,并給予氣管插管機械通氣。麻醉維持時舒芬太尼的靶濃度控制在0.4~0.6 ng/mL,丙泊酚的靶濃度控制在2~3μg/mL。
1.3 觀察指標
四個觀察時間點分別為麻醉誘導前(T0)、插管后1min(T1)、術中探查時(T2)、拔管后1min(T3),分別記錄各時間點的HR、SBP、DBP。此外,記錄睜眼時間、拔管時間、定向力恢復時間。
1.4 統(tǒng)計學方法
本次利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包完成數(shù)據(jù)分析,計數(shù)資料采用x2檢驗,計量資料采用t檢驗,并用(±s)表示。若P<0.05表示差異顯著,有統(tǒng)計學意義。
從表1可知,與T2時相比,T1與T2時的SBP、DBP均有所下降,但在T3時迅速升高。T0、T1、T2三個時點HR變化不大(P>0.05),在T3時HR明顯升高,與T0時相比(P<0.05)。本組患者睜眼時間為(8.7±2.4)min,拔管時間為(11.7±3.6)min,定向力恢復時間為(14.8±2.4)min。僅4人有輕微不良反應,包看惡心、嘔吐、躁動、心動過緩等。
表1 本組患者SBP、DBP、HR的變化情況(±s)
表1 本組患者SBP、DBP、HR的變化情況(±s)
T0 T1 T2 T3 SBP(mmHg) 124±18105±13 116±12135±12 DBP(mmHg) 78±6 72±7 73±8 84±9 HR(次/min) 70±7 70±5 71±3 79±5
靶控輸注麻醉具有可控性好、用藥個體化等優(yōu)點,已成為臨床麻醉的常用方式。舒芬太尼屬人工合成的一種高選擇性阿片類藥物,不僅有較強的脂溶性,還與μ受體親和力較強[2]。因此,在注射后起效迅速,并且血液動力學變化更加穩(wěn)定。采用靶控輸注麻醉時,患者蘇醒迅速,且藥物在體內蓄積少。丙泊酚是一種新型快速、短效靜脈麻醉藥,常用于麻醉誘導、麻醉維持、ICU危重患者鎮(zhèn)靜。不僅麻醉誘導起效快,而且蘇醒快,術后不良反應少[3]。
本次研究將二者聯(lián)合應用,并采用靶控輸注麻醉技術進行麻醉,結果顯示,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TCI對上腹部手術患者麻醉效果顯著,不良反應少,血流動力學穩(wěn)定,蘇醒快。因此,值得在臨床推廣應用,但要注意把握好相關適應證,以盡量減少臨床不良事件的發(fā)生。
[1]李素榮.靶控輸注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在胸、腹部手術患者中的麻醉效果[J].醫(yī)學信息,2013,26(12):636-636.
[2]鐘帝欽,蔡錦鍇,黃標新.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對上腹部手術患者血流動力學的安全性和有效性分析[J].中國實用醫(yī)藥,2014,9(16):4-6.
[3]徐雅潔.舒芬太尼復合丙泊酚靶控輸注麻醉在老年患者上腹部手術中的應用[J].山西醫(yī)藥雜志,2015,44(2):198-199.
R614
A
1672-5018(2016)07-070-0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