夏宗江 方澤民 王躍斌
【摘要】 目的 探討食管癌患者采用手術治療前后前列腺素E2(PGE2)、腫瘤壞死因子(TNF)、自然殺傷(NK)細胞變化及價值。方法 100例食管癌患者, 隨機分為根治組60例、姑息組30例、探查組10例, 并取同期5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 行NK細胞、PGE2、TNF檢測, 對比檢測結果。結果 Ⅲ期、Ⅳ期NK細胞明顯低于Ⅱ期, TNF、PGE2明顯高于Ⅱ期, 差異均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Ⅳ期與Ⅲ期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根治組手術前后TNF、NK、PGE2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探查組和姑息組手術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姑息組術后PGE2明顯下降。復發(fā)轉移8例, 與正常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結論 對食管癌患者手術治療前后PGE2、TNF、NK細胞變化進行檢測, 可用于評估療效及預后, 對及時將轉移、復發(fā)病例檢出具有重要參考價值。
【關鍵詞】 食管癌;手術前后;自然殺傷細胞;腫瘤壞死因子;前列腺素E2
DOI:10.14163/j.cnki.11-5547/r.2016.09.028
近年來, 危險因素的增多, 明顯增加了食管癌的發(fā)生比例, 在腫瘤的發(fā)生、發(fā)展中, NK細胞具有重要的免疫監(jiān)視功能[1]。相關報道顯示, 部分惡性腫瘤患者血漿中含有的TNF水平與治療預后密切相關[2]。許多腫瘤細胞可促進PGE2產(chǎn)生, PGE2對腫瘤轉移和播散有促進作用, 但PGE2、TNF、NK細胞與食管癌的相關性報道尚少。本次研究就食管癌患者采取手術治療前后上述指標的變化展開分析, 旨在為臨床診治提供參考依據(jù), 現(xiàn)報告如下。
1 資料與方法
1. 1 一般資料 選取 2013年5月~2015年5月本院收治的100例食管癌患者, 男62例, 女38例, 年齡63~80歲, 平均年齡(69.3±3.8)歲, 均經(jīng)胃鏡病檢確診。TNM分期:Ⅱ期62例, Ⅲ期20例, Ⅳ期18例。合并冠心病8例, 高血壓30例, 糖尿病11例。術前對心肺功能檢查均呈良好顯示。依據(jù)病情分為根治組60例, 姑息組30例, 探查組10例。另取50例健康體檢者設為對照組, 其中男32例, 女18例, 年齡62~79歲, 平均年齡(68.2±3.9)歲。各組間性別、年齡等一般資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具有可比性。
1. 2 方法 第一抗體為抗-CD16, 周血NK細胞數(shù)量(%)應用堿性磷酸酶-抗堿性磷酸酶(APAAP)橋聯(lián)酶標法進行檢測, 靶細胞為L929細胞, 血漿TNF水平采用生物活性法測定, 以3H為標記物, 血漿PGE2水平采用放免法測定。
1. 3 統(tǒng)計學方法 采用SPSS19.0統(tǒng)計學軟件處理數(shù)據(jù)。計量資料以均數(shù)±標準差( x-±s)表示, 采用t檢驗;計數(shù)資料以率(%)表示, 采用χ2 檢驗。P<0.05表示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
2 結果
2. 1 食管癌TNM分期指標比較 Ⅲ期、Ⅳ期NK細胞明顯低于Ⅱ期, TNF、PGE2明顯高于Ⅱ期,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且Ⅳ期與Ⅲ期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1。
2. 2 手術前后指標比較 根治組手術前后TNF、NK、PGE2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探查組和姑息組手術前后各項指標比較, 差異無統(tǒng)計學意義(P>0.05), 但姑息組術后PGE2明顯下降。見表2。
2. 3 各指標遠期療效比較 100例食管癌患者中復發(fā)轉移8例(復發(fā)組), 與對照組比較, 差異有統(tǒng)計學意義(P<0.05)。見表3。
3 討論
NK細胞所具有的免疫監(jiān)測功能目前已引起廣泛重視, 多項研究指出, 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含有的NK細胞活性降低, 數(shù)量減少[3]。本次選取的食管癌患者外周血NK細胞數(shù)也呈顯著下降表現(xiàn), 且與TNM分期關聯(lián)密切。分析NK細胞數(shù)減少原因, 有如下方面:體內(nèi)抑制因素對NK細胞的分化及成熟造成阻礙;NK細胞在循環(huán)血內(nèi)再分布;殺傷癌細胞過程中大量NK細胞消耗;機體營養(yǎng)不良狀況較為嚴重, 無法提供足夠的能量供NK細胞存活。本次研究中未切除患者及姑息組患者NK細胞在手術前后變化不明顯, 而根治術后呈升高顯示, 轉移、復發(fā)病例NK細胞較無轉移、無復發(fā)、正常患者低。TNF多由被激活的單核巨噬細胞產(chǎn)生, 腫瘤細胞、脂多糖等均為促TNF合成的激活劑。惡性腫瘤患者外周血單核細胞TNF產(chǎn)生能力明顯增強, 促使血漿TNF升高[4]。本次研究中, 病期越晚, 所檢測出的TNF水平越高, 切除腫瘤后, 患者TNF降低, 復發(fā)后, 又呈增高表現(xiàn)。且血漿PGE2水平在腫瘤切除后, 降至正常水平, 但復發(fā)時, 又呈增高顯示, 本次研究中, 復發(fā)的患者血漿PGE2明顯高于未復發(fā)及正常者。PGE2、TNF、NK細胞間相互調節(jié), PGE2可對NK細胞功能抑制, 小劑量PGE2對巨噬細胞對TNF的產(chǎn)生有刺激作用, 但大劑量PGE2可對TNF的產(chǎn)生抑制, 而TNF可刺激成纖維細胞及血管平滑肌細胞產(chǎn)生PGE2, NK細胞在脂多糖刺激下, 可促TNF產(chǎn)生。
綜上所述, 對食管癌患者手術治療前后PGE2、TNF、NK細胞變化進行檢測, 可用于評估療效及預后, 對及時將轉移、復發(fā)病例檢出有重要參考價值。
參考文獻
[1] 國建飛, 楊立偉. 食管癌TDLN細胞對食管癌裸鼠移植瘤的體內(nèi)抑瘤作用. 山東醫(yī)藥, 2011, 51(7):1-3.
[2] 朱鴻武, 江丹, 謝子英, 等. siRNA沉默STMN1對食管癌 Eca-109細胞紫杉醇敏感性的影響.重慶醫(yī)學, 2014(22):2833-2835.
[3] 鄭志范, 蘇華芳, 鄒燕, 等. microRNA在食管癌放射抵抗細胞表達譜研究.中華醫(yī)學雜志, 2011, 91(9):639-642.
[4] 朱紅霞, 周曉波, 劉梅, 等. HPV16 E7蛋白對TNF-α誘導食管癌細胞凋亡及其機制的探討.中華腫瘤防治雜志, 2013, 20(1):5-9.
[收稿日期:2015-11-19]