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燕 子]
?
飲食的生命力
[燕 子]
每個來不及做早飯的早上,我都會在樓下的早點鋪里買一種油煎包,與我在山東吃過的不同,里面都是粉絲肉末蝦皮和一些不知道是什么的東西,滿滿的一小包。鼓鼓囊囊又圓溜溜的特別可愛,外面炸得金黃,捏起來就有脆生生的口感,一口咬下去,滿嘴流油。鮮到胃里去,外酥里嫩,讓人覺得特滿足。半夜加班的北京,每一個大型小區(qū)里總有一家7―11。里面賣煮得滾燙的好燉,數(shù)蘿卜尤其美味,被燉得幾乎透明,熱氣騰騰地咬一口,湯汗啊熱乎氣兒都一股腦兒涌進胃里,讓人想歡呼。有時也在家自己做飯,工欲善其事,必先利其器。我用這樣冠冕堂皇的借口買了無數(shù)漂亮的餐具,平時在家燒菜光鮮亮麗地盛在白瓷碗里,一小盤一小盤地擺滿整個小桌子。做香糯的排骨,上面是細碎的小蔥花和姜末,反復添水燉了又燉,直到全部煨爛,滋味一并全收了進去。做漂亮的雞粥,香菇切得一小片一小片,雞肉過火飛血水,切得一小粒一小粒的,和了香油,渾圓飽滿,米都煮透了,一路香到胃里去。買來的魚頭,混了剁椒,煮了湯,湯頭雪白,不知道是哪一步出了點小問題,稍有些腥氣,但仍然美味。在北京這樣的大城市,人心都難免浮夸驕勉一些,我也不例外。但是面對吃喝的時候。卻都坦誠相對,不掩喜惡,吃得汗流浹背的每一個人都是可愛的。
冬天來的時候,我媽就打電話提醒我燉羊肉,補補元氣。按著老太太的方子,一斤羊肉兌半斤生姜燉,去寒氣。再加點兒香料、當歸、枸杞,不用多長時間,香味就飄出來了,整個廚房都是中藥的苦香味。每晚進廚房聽見咕嘟咕嘟的湯沸聲,就覺得這幾平方米的小廚房活像遠離塵世的小桃源,有繁榮的生活味兒。外面燈光流麗,屋里香味四溢。再就是回父母家的時候最開心,人在火車上,信息就收個不停。媽說,新買的火鍋底料是麻辣味的,你肯定愛吃。媽說,冰箱里冰了鮮蝦子,可以煮海鮮粥。媽說,買了紫薯,做了紫薯蒸糕,一下火車進門就能吃上。我取笑她說,怎么說來說去離不開吃這個話題。我媽也反應過來,發(fā)個笑臉的表情過來。
我懷疑,這個世界上,沒有什么事情比飲食還要有生命力。不知道從什么時候開始,中國人的認真生活跟吃似乎就分不開了,熱氣一升騰,家的模樣就清晰了,過日子的精氣神就提起來了。世間的人們對得起自己的首先表現(xiàn)就是要對得起自己的胃口,做人本來就不需要拈花微笑的佛祖境界,在俗世里沒有什么完美,就好好生活最靠譜。
摘自化學工業(yè)出版社《何必等來生》