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要】成人教育的教學應緊扣社會文化脈搏,體現(xiàn)時代性;應融合古今兩種教育方式,體現(xiàn)生成性;應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體現(xiàn)針對性;應在對話意識下進行,體現(xiàn)多重對話的復雜性;應體現(xiàn)接受學習的重要性。
【關鍵詞】針對;生成;對話;接受學習
【中圖分類號】G720【文獻標識碼】A【文章編號】10018794(2016)04008902
【收稿日期】20151230
【基金項目】中國成人教育協(xié)會十二五成人教育科研規(guī)劃課題,項目編號為2011034Y;黑龍江省教育學會十二五教育科學規(guī)劃重點課題,項目編號為XHZ125035
【作者簡介】高艷魁(1976—),女,哈爾濱人,碩士研究生,副教授,研究方向為課程與教學論。一、成人教學應緊扣社會文化脈搏,體現(xiàn)時代性成人教育的對象是在職成人,在職學習不同于普通全日制教育,在職成人的學習更講求與社會職業(yè)生活的緊密聯(lián)系。文化是社會生活的隱性環(huán)境,成人教學只有緊扣住文化的脈搏,才能體現(xiàn)時代特征。教師的教學應不僅僅只是知識的傳授,更要注重將知識與文化相結合,這樣才能更好地調動學生的學習積極性,促使學生將學習與實踐、工作、職業(yè)結合起來,真正地學以致用。
在藝術類與文史類公共必修課程《傳統(tǒng)文化概論》中開設《〈史記〉文化探尋》的專題課,就體現(xiàn)了成人教育教學的時代性。與學生一起讀《史記》,更深層次地是由《史記》看中華民族文化是如何傳承與發(fā)展的。李長之先生曾經談及司馬遷的時代精神,他認為司馬遷所處的漢文化并不接自周、秦,而是接自楚、齊。就政治而言,打倒秦的是漢,但就文化來說,得到勝利的乃是楚。影響漢文化的還有齊文化。齊楚浪漫精神成為司馬遷時代精神的源頭。[1]從文化的角度去讀《史記》,不僅僅會對學生產生影響,也對教師的學術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史記》在文化上上承春秋戰(zhàn)國,下啟三國兩晉隋唐,學生在《史記》中看到的并不僅僅是歷史,而是文化的脈動。文化是民族的血脈,是我們中華民族的隱形標簽。成人教育在社會大背景下,緊扣時代的脈搏,將知識與文化緊密相聯(lián),教學也就有了較強的時代性。
二、成人教學應融合古今兩種教育方式,體現(xiàn)生成性中國古代教育強調“誦讀”、“讀經”、“學文”,講求“讀書明理”,讓學生在“讀”、“誦”中構建精神價值體系,提升道德修養(yǎng)。在倫理道德教育中重視培養(yǎng)學生良好的讀書習慣,目的是讓學生真正地“讀書明理”,又能適應科舉考試的需要,從而“使理學與舉業(yè)畢貫于一”。中國現(xiàn)代的學校教育不同于古代教育。以語文課程為例,現(xiàn)代語文課程大都按照字、詞、句、文的結構編排。古代教育強調倫理價值體系中學生的“悟道”,在整體中把握“理”;現(xiàn)代學校語文學習則由基礎字詞的解讀開始,屬于現(xiàn)代知識體系構架。這樣兩種教育方式的立足點與著眼點都不同,各有所長,在成人教育體系中擁有了相互融合的機會。
成人學生已經形成穩(wěn)定的價值體系,擁有相當?shù)纳鐣涷?,具備一定的文字基礎,能將古代與現(xiàn)代兩種教育方式的長處融合一起,更容易生成新的課堂教學有效內容。這種課堂生成,對成人教育教師的專業(yè)發(fā)展具有重要意義,也使得成人教育的課堂教學有了生成性特點。如專題課《〈史記〉文化探尋》,學生們對歷史事實已經有了相當?shù)牧私?,對歷史人物有了較客觀的評價,基本字詞也都大致掌握,在這種情況下重新解讀,學生們更容易轉換視角,在廣闊的文化與學習背景下,生成新的具有價值的內容。這種有效課堂教學生成,體現(xiàn)了成人教育的教學特殊性。
三、成人教學應在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進行,體現(xiàn)針對性成人教育的教學內容應與學生的工作和生活密切相連,這樣才能使成人教育更具有針對性,從而實現(xiàn)教育目標。要使教學具有針對性,就必須對學生的學習需求有充分的了解。教師在教學之前應對學生就某些問題進行問卷調查,問卷設計的問題應體現(xiàn)教師預設的教學內容與教學方法,才能夠保證問卷的行之有效。
在漢語言文學專業(yè)開設《〈論語〉開放式有效解讀》專題課,體現(xiàn)了成人教育的教學針對性。教師在《論語》中精選一定篇目,將其作為解讀對象。在介紹作品時代背景后,界定時間,讓學生開放式解讀。這個專題課是在對學生問卷調查的基礎上開設的,調查的內容共包括十個方面。教師精選篇目的依據(jù)就是第二個問題的問卷結果(問題是:你覺得《論語》最吸引你的是哪方面內容?回答主要集中在兩類內容上,一類是反映學習方法的內容,一類是反映民族文化傳統(tǒng)的內容);在解讀過程中,教學側重點的確定則是依據(jù)第三個問題的問卷結果(問題是:你覺得學習《論語》最大的困難是什么?部分學生認為困難在于字詞難于理解,還有部分學生認為困難在于缺乏古代文化常識與社會生活常識);教師在教學過程中注重對文化與禮儀知識的講授的依據(jù)就是第五個問題的問卷結果(問題是:你覺得應該如何培養(yǎng)學生對《論語》的興趣)。正因為有問卷調查為前提,所以專題教學在實踐中得到了學生的認可。
許多學生對成人教育的理解只停留在“得文憑”的階段,不能將成人教育真正視為終身學習體系的組成部分,這種認識在社會上很普遍。想改變人們的誤解,最重要的就是教學要能夠吸引學生,落到實處。通過課前問卷調查,教師對學生的需求方向有了明確的把握。教師根據(jù)問卷結果調整教學內容,改進教學方法,使教學具有較強的針對性,就能間接地激發(fā)學生的學習動機,使他們以積極的心態(tài)對待成人教育,使成人教育真正成為學生提升職后能力的重要途徑。
四、成人教學應在對話意識下進行,體現(xiàn)多重對話的復雜性教師的課堂教學通過對話來進行,但對話要有“對話意識”,即一種民主的意識、平等的意識、合作的意識,致力于共同創(chuàng)造新的精神境界和傾聽他人的渴望。[2]成人教育的對象一般有一定的社會生活經驗和全日制的學習經歷,他們本身就是一個巨大的課程資源庫,教師以民主、平等、合作的態(tài)度與學生對話,教師與學生互相傾聽,會出現(xiàn)“教學相長”的良性互動,這對教師的專業(yè)成長也具有相當?shù)姆e極意義。
教師想在成人教育課堂完成預設教學目標,必須要在對話意識下與學生真正地對話。真正的對話是一個復雜的過程。前面所列舉的開放式有效解讀《論語》,就意味著多重對話的產生。教師、學生、篇目、孔子、注者等多個對話者的多重對話(教師與學生之間、學生與篇目之間、教師與篇目之間、學生和他的聽者之間、學生與孔子之間、學生與學生之間、教師與孔子之間、學生與注者之間、教師與注者之間)相互交織,形成了教師教學的特殊性與復雜性。
五、成人教學應體現(xiàn)接受學習的重要性
教師的教學過程,實際上是學生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相互交織的過程。接受學習是指學生通過教師呈現(xiàn)的材料來掌握現(xiàn)成知識的一種學習方式。發(fā)現(xiàn)學習是學生通過自己再發(fā)現(xiàn)知識形成的步驟,以獲取知識并發(fā)展探究性思維的一種學習方式。接受學習與發(fā)現(xiàn)學習相互制約、相互促進。發(fā)現(xiàn)學習要以接受學習為基礎,發(fā)現(xiàn)學習也是促進接受學習的重要條件。接受學習能否變得有意義,取決于學生能否將新的知識與自己的認知結構中原有的有關知識建立起實質性的聯(lián)系。[3]教師所選取的學習材料對學生必須具有潛在意義,接受學習才能有意義。如前面提到的專題課程《〈史記〉文化探尋》,學生只有在了解了楚文化、齊文化的基礎上才能夠體會司馬遷的時代精神。語言,漢代承襲楚,稱公即是楚語,司馬遷為太史令又稱太史公者;風俗習慣,漢有許多得自于楚,在漢代還有所謂楚冠;楚歌、楚舞在漢代流行,漢高祖的“大風起兮云飛揚”就是楚辭式的歌;漆畫,漢承于楚尤為顯著。諸方面都說明了楚文化對漢的影響。而春秋戰(zhàn)國時期,齊、楚文化原本就很接近,都講求浪漫精神。[4]因此,李長之先生才會說齊楚地方文化誕生了《史記》,司馬遷是第二個屈原。在成人教育課堂中,接受學習的重要程度可見一斑。接受學習要發(fā)揮其重要作用,就需要成人教育教師對學生要有充分的了解,這是對教師的更高層次要求。
【參考文獻】
[1][4]人民文學出版社編輯部.中華文學評論百年精華[M].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2003:244—252.
[2]王尚文,吳克強.中學語文教學研究[M].北京:高等教育出版社,2004:27.
[3]施良方,崔允漷.課堂教學的原理、策略與研究[M].上海:華東師范大學出版社,2002:119—126.
(編輯/喬瑞雪)