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檳群
我圍繞總課題《初中歷史學科打造“幸福課堂”,建構“五個一”教學模式研究》之子課題《科學設計問題,提高學生歷史思維能力研究》,進行課題研究。課題的主旨是“提出或解決一個深層次問題——課堂要有一個源于教材、高于教材的生成性的問題,這個問題可以是教師提出的,也可以是教師創(chuàng)設情境提供素材讓學生生成的,還可以是學生討論或是師生互動中產生的”。
在此理念下,我重點探索課堂如何科學設計和提出問題,并在具體的教學實踐中實施,取得了一些好的教學效果,現將我的一些做法和體會,同大家一起進行交流、探討。
一、設計趣味性問題,把學生的思維激發(fā)起來
興趣是學生學習的最好老師,好的開始是成功的一半。歷史課堂教學更是如此。設計好課堂教學的起始環(huán)節(jié)特別重要。例如,我講“改革開放”一課時,先放歌曲《春天的故事》,問:歌詞里的“有一位老人”指的是誰?在中國的南海邊畫了一個圈是什么意思?用這樣的方式導入新課,學生興趣濃厚,能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
如果設計問題新穎,就能很好地吸引學生學習的興趣和注意力,進而啟發(fā)他們的思維。如,在講《南京條約》的內容時,教師通常會這樣問:“《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是什么?”這類問題索然無味,容易使學生感到厭煩,難以調動他們積極思維。如果在授課中一反常規(guī)地發(fā)問:“你認為如何快速地,科學地識記《南京條約》的主要內容?”這樣設計問題,學生感到似懂非懂,新鮮有趣,能激起思維的波瀾,學生發(fā)表自己的看法后,總結說:1.賠款。開了戰(zhàn)敗賠款的惡例,以后只要是中國戰(zhàn)敗必然賠款——使學生記住之后的幾次戰(zhàn)爭失敗后簽訂的不平等條約中都有賠款這一項。2.五口通商。沿海從南到北:廣、廈、福、寧、上——這樣既掌握了基本知識,又能掌握他們的地理方位;3.割島——使學生明白,不只是割讓香港,因為香港包括香港島、九龍、新界;4.關稅雙方協定——既記住了要點,又簡單明了。這樣的設問既改變了思維常規(guī),又激起了學生的思維。
二、設計情境式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活躍起來
教師提出疑問,設置懸念。讓學生在學習中心存疑問、渴望答案,在問題情境中學習,激發(fā)他們的討論和思索的興趣。如,我在講“西安事變”時,創(chuàng)設以下問題情境:“假如你是當時的東北軍一員,你是否主張殺掉蔣介石?為什么?”把學生引入問題,引入當時的歷史情境中去,感悟歷史,抒發(fā)自己的看法。這樣提問既可以使學生積極地參與課堂活動又可以鍛煉學生的思維活動。
教師抓住時機,采用循循善誘、開導的方法,提出問題,激活學生思維,從而通過討論、查閱資料等獲得新認識、新觀點。教師可先提供給學生一些感性材料,提出問題,引導學生觀察,從而發(fā)現問題、發(fā)現規(guī)律,這種問題情境的創(chuàng)設能起到“啟發(fā)劑”的作用。如,分析抗日戰(zhàn)爭勝利的原因時,這樣引出問題“抗戰(zhàn)勝利后,在一個慶祝會上有人出了一則謎語:‘日本投降的原因(打一歷史人物),人們給出了以下答案:屈原、蘇武、蔣干、毛遂、共工。請說明每個謎底的喻義,你認為哪個謎底最合謎面?并簡要談談你的理由。想一想你還有更合適的謎底嗎?”通過這樣的謎語材料引出問題,用不同的謎底誘導學生積極思考,激發(fā)學生的思維。
三、設計探究性問題,使學生的思維奔放起來
“疑為思之始”,問題是思維的起點,是創(chuàng)新的先聲。教師應抓住歷史教材中的一些重點、難點和疑點,通過新材料、新情境、新視角設計問題,鼓勵和引導他們從不同角度、不同層面去探索、深思、發(fā)現和解決問題。
如,在學習秦始皇統一貨幣的意義時,由于戰(zhàn)國時期,各國貨幣各有特色。秦統一六國初期,各國貨幣仍在繼續(xù)流通,這就給秦國人帶來了不同貨幣間兌換的現實問題。但如何讓學生加深理解呢?我讓學生想象穿越時空隧道來到秦國,設計這樣一個問題讓學生探究:“假如我是秦國的一個商人,貨幣的不統一可能會帶來哪些不便?”這個問題讓學生展開想象的翅膀,思維奔放起來。
又如,我在講《三國鼎立》一課時,提出了以下問題:1.為什么曹操能在官渡之戰(zhàn)以少勝多而在赤壁之戰(zhàn)中卻以多敗少?2.兩次戰(zhàn)爭中的不同結局給我們哪些啟示?3.赤壁之戰(zhàn)的重要影響是什么?問題提出后讓學生分組討論,在討論過程中還可以大膽提問,從多角度、多側面去思考問題,使自己的思路自由奔放。展示時學生敞開心扉,發(fā)表自己的見解,同時實現思維“互補”。這樣既活躍了課堂氣氛,又拓展了學生的思維空間,讓學生的思路自由奔放起來,提高了學生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
四、設計遷移性問題,讓學生的思維深刻起來
歷史是現實的一面鏡子,學習歷史的目的在于了解過去,認識現在,指導將來。“以史為鑒”“鑒古而知今”,這是歷史教學的最高目標。歷史課堂教學如何培養(yǎng)學生這種初步的思維能力,我認為比較好的方法就是通過設計一些遷移性問題,把學生的目光由課內引向課外,由歷史轉到現實,來培養(yǎng)學生思維的深刻性。而遷移性問題設計的最佳途徑就是結合現實問題,貼近學生生活。
例如,我在講完“貞觀之治”和“開元盛世”時,設計了這樣一個問題:“分析封建盛世局面出現的原因,想一想,這對當今社會發(fā)展有何啟示?”又如,講完“南京大屠殺”事件時,提問:近年來,日本國內卻出現了一股否定戰(zhàn)爭罪行的逆流和日本的政要人士頻繁參拜靖國神社。這種現象將對中日關系發(fā)展產生什么影響?我們應如何對待?這樣的問題就能引導學生學會運用歷史進行思考,在解決問題的過程中受到教育,從而達到“學史使人明智”的目的,使學生的思維越來越深刻。
在歷史課堂教學中,教師科學合理的設計問題,能夠激發(fā)學生思維的積極性、培養(yǎng)思維的靈活性、提高思維的創(chuàng)造性和深刻思維的培養(yǎng)。只要教師樂于探索、勤于探索,我們的歷史課堂必將在探索中煥發(fā)勃勃生機。最后,就讓我們在提問題中享受快樂,在問題中享受思考,在思考中享受歷史課堂的魅力吧!
(作者單位:廣西柳城縣民族中學)