中老年人的皮膚代謝漸漸變緩,皮膚及其附屬器官萎縮,皮膚可出現(xiàn)各種變化。但這種變化往往是非病理性的,不必緊張,也無需特殊治療。此時除了皮膚發(fā)生變性外,還往往伴有其他老年性變化,如老年性雀斑、老年性血管瘤、脂溢性角化病等出現(xiàn),伴隨著由兩鬢開始的頭發(fā)變白、老年性脫發(fā)及老年性白斑等。這里介紹一些常見的老年性皮膚色素改變及應對措施。
老年性白斑
隨著年齡的增長,皮膚中的多巴陽性黑色素細胞數(shù)目將會減少。45歲以后暴露部位(頭面部及上肢)的皮膚往往會出現(xiàn)老年性黑子,即不高出皮膚的黑痣樣小點。同時胸背部、四肢等處出現(xiàn)米粒到綠豆大小的圓形白點。直徑2~6毫米,乳白色斑,可輕度凹陷,呈圓形或多角形,無痛癢等不適癥狀,且數(shù)目逐漸增多。出現(xiàn)此種老年性白斑屬自然現(xiàn)象,不需治療。
老年性血管瘤
老年人年紀增大,皮膚毛細血管會逐漸擴張,皮膚上可見鮮紅色或櫻桃色丘疹,大小不等,小的難以辨認,一般直徑為1~5毫米,逐漸增大,可高出皮面,觸之柔軟,有時也可呈不規(guī)則形狀。部分血管瘤周圍可有蒼白的小圈圍繞,稱為貧血暈。此現(xiàn)象往往在成年早期就開始出現(xiàn),隨著年齡增長有增多趨勢,最常見于軀干和四肢近端,偶發(fā)于頭皮、面部及四肢遠端,不累及手足部。無癥狀,多發(fā)性,不需治療。如考慮美觀,可以做激光、冷凍或電凝治療。
老年性紫癜
這是發(fā)生于老年人皮膚和皮下組織的一種紫癜,且女性多發(fā)于男性。由于衰老或長期暴露在日光照射下。致皮膚和皮下組織萎縮,皮膚松弛變薄,缺乏彈性,會使得小血管周圍的支持性膠原組織變性失去功能,輕微的外傷或碰擦即致表皮裂口,表皮和真皮問的血管破裂。致紅細胞外溢出血,產(chǎn)生紫癜。此現(xiàn)象主要發(fā)生在易碰擦的暴露部位,如前臂、手背、上額、前胸V字區(qū)等。老年性紫癜色澤變化小,歷時數(shù)周或更長時間,可自行消退,消退后留有色素沉著,但不需特殊治療。老年人平時注意保護皮膚,避免外傷,可補充維生素C、維生素E和蛋白同化激素。部分老年人因皮膚瘙癢長期外用激素類藥膏,可致毛細血管脆性增加,輕微損傷即引起紫癜。需與之鑒別。
老年性黑子
此種現(xiàn)象發(fā)生于中年晚期到老年者,生活中長期受強烈日光照射的人發(fā)生率更高,且隨年齡增長而增加,與老年人局部黑色素細胞增多有關。皮疹為多個小色素沉著斑,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呈褐色或棕色,表面光滑,無角化,邊緣清楚,顏色一致,可以密集排列但不融合,無任何不適癥狀,發(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暴露部位多見。這些由增多的黑色素細胞引起的色素異常斑無惡變傾向,不需治療。老年性黑子可伴發(fā)其他老年性皮膚改變,包括老年性白斑、紫癜等,易于判斷,部分老年性黑子可演變?yōu)橹缧越腔?。從美容角度考慮,可用二氧化碳激光或液氮冷凍去除,或用偽裝劑(如遮瑕膏)遮蓋。維A酸類藥膏外用,對防治日光老化也有一定的效果。
脂溢性角化病
脂溢性角化病是因皮膚代謝降低,角質(zhì)形成細胞成熟遲緩所致的一種良性表皮內(nèi)腫瘤。發(fā)病與年齡和性別有關,女性患者多發(fā)于更年期,男性患者多發(fā)于40歲以后。皮疹可發(fā)生于身體任何部位,初發(fā)最常見于面部、頭皮、軀干和上肢。早期為小而扁平、境界清楚的斑片,表面光滑或略呈乳頭瘤狀,黃褐色或茶褐色:以后皮疹可漸漸增大,呈圓形、橢圓形或不規(guī)則形,偶可有蒂,1~10毫米大小不等,表面乳頭瘤狀,干燥、粗糙、無光澤,并可形成一層油脂性厚痂。后期色素沉著非常明顯,黃褐至黑色。陳舊性脂溢性角化顏色變異較大,可呈現(xiàn)正常膚色,也可呈黑褐色。揭去表面痂皮后,可見皮疹表面呈乳頭瘤狀。多數(shù)皮疹表面呈油脂狀,但也有不少皮疹表面干燥,呈疣狀。如果損害表淺。則如一層皮脂粘著于表皮。脂溢性角化可單發(fā),也可多發(fā),常達20~40個,個別患者可達上百個,一般無癥狀。偶有癢感。此病通常不需要治療,如有瘙癢或發(fā)生炎癥者,可手術切除,也可激光、冷凍治療。
黑色素是決定皮膚顏色的主要色素,其生理功能是保護組織,防止紫外線引起的損害。人隨著年齡的增長,紫外線對皮膚損傷的積累及皮膚自身修復功能的低下,各種皮膚色素異常癥狀漸漸出現(xiàn)。上述幾種皮膚色素異常都是不需治療的老年性皮膚疾病,一旦出現(xiàn),老年朋友不必過于緊張。日常生活中注意防曬,并適量補充多種維生素。如有不能確診的皮疹,建議及時去醫(yī)院診斷并治療。(本刊綜合)
責編/花語