黃春蘭
鯽魚湯
一、蘿卜鯽魚
原料:鯽魚1條(約250 g),蘿卜200 g。
制法: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蘿卜切小塊。將魚放入油鍋煎透,加蔥、姜、鹽、料酒和水,再放入蘿卜同煮熟入味。
功效:健脾益胃,化痰止咳。適用于肺結(jié)核患者虛熱咳嗽、痰中帶血之癥。
蘿卜具有消食、順氣除脹、化痰止咳,解表散痰、利尿,生津止咳的作用,與鯽魚配伍,對肺結(jié)核患者食之有益。
二、鯽魚杏仁湯
原料:鯽魚1條(約200 g),甜杏仁20 g,紅糖適量。
制法:甜杏仁用清水浸泡,去皮、尖;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共入鍋內(nèi),加水煮沸,再用文火燉至魚熟。湯奶白色,放入紅糖,煮至糖溶化為度。
功效:此甜湯可清熱潤肺,潤腸通便,利水消腫。此湯既適宜常人食用,以增強體質(zhì)、養(yǎng)顏益壽,又可用于水濕偏盛,大便不爽,面色虛黃浮腫等。
杏仁有苦、甜兩種。苦杏仁性溫、味苦、甘,有小毒。雖有宣肺降氣的功效,但它含有苦杏仁苷,經(jīng)酶作用,水解后會產(chǎn)生有香氣的苯甲醛和劇毒的氫氰酸,不宜食用。而甜杏仁性平,味甘,無苦杏仁之弊,一般多用潤肺止咳。
三、鯽魚赤豆湯
原料:鯽魚1條(約200 g),赤豆60 g。
制法: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加赤豆、姜片和水于鍋內(nèi)、煮沸,用文火燉2~3 h,加鹽、味精調(diào)味。
功效:此湯溫和,補虛利水。適用于脾虛水腫所致的小便短少,腹?jié)M、下肢水腫,亦可作為妊娠水腫、糖尿病水腫、營養(yǎng)不良性水腫等患者食療。
赤豆,又名赤小豆,俗稱紅豆,性平,味甘,酸,具有清熱利尿、解毒消腫的功效。赤豆是一種較好的保健食品,中醫(yī)認(rèn)為,有逐水利尿、抗菌消炎、解毒的功效。
四、奶白鯽魚湯
原料:鯽魚1條(約200 g),黃豆芽30 g,通草3 g。
制法: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入油鍋略煎,加蔥、姜、料酒和水適量,放入黃豆芽、通草,用中火燉至湯乳白色,再加鹽、味精調(diào)味。
功效:黃豆芽有利水、消腫作用。通草、性平、味甘,有利水通乳作用,與鯽魚配伍煎湯,可用于高血壓、心臟病、糖尿病、腎性水腫、肝病腹水等輔助食療;婦女產(chǎn)后少乳或無乳者可增加乳汁。
五、鯽魚湯
原料:鯽魚1條(約250 g),砂仁3 g,畢撥3 g,陳皮20 g。
制法: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砂仁、畢撥、陳皮用紗布包好,塞入魚腹內(nèi),入油鍋煎熟,加水和調(diào)料,煮熟入味,以湯是乳白色為度。
功效:健脾利濕、暖胃。適用于脾虛食少,乏力水腫、胃脘冷痛、脘腹脹滿等。
鯽魚有溫補脾胃和補中利尿的作用,砂仁、畢撥、陳皮有溫胃濕氣之功,故此湯能起健脾利濕暖胃作用。
六、首烏鯽魚湯
原料:鯽魚1條(約200 g),首烏10 g。
制法:先將首烏加水二杯,燉至一杯,去渣取汁。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放入鍋內(nèi),加姜(3片),鹽和水煮沸,倒入首烏汁,用文火燉2 h,煮熟入味,食時可加入少許胡椒粉。
功效:補肝腎、益精血、健脾。適用于肝腎虛、精血不足,脾氣虛弱者。
首烏具有顯著的補肝腎作用,又能補精血不足,與鯽魚配伍,可起到健脾益氣,補虛的作用。
七、杞子鯽魚湯
原料:鯽魚1條(約250 g),枸杞子30 g。
制法:魚去鱗、鰓及內(nèi)臟,洗凈,入開水氽一下。油鍋煸香蔥、姜,加胡椒粉、料酒、鹽和水,煎成濃汁,放入鯽魚、枸杞子,用文火燉20 min,淋上麻油。
功效:補腎固精,健脾和胃,適用于脾虛食少,乏力水腫,頭暈眼花、腰膝酸軟等。
鯽魚有補虛保健作用,主要用于利水、消水腫,與滋補肝腎的枸杞子為伍,此湯適用于頭暈眼花、腰膝酸軟者。
帶魚肴
一、帶魚羹
(一)質(zhì)量要求:熟帶魚拆骨,要求骨不帶肉,肉不留骨,鮮嫩,湯汁成琉璃芡(比燴略厚,呈透明形),湯清,色鮮艷。
(二)配料:帶魚200 g,冬菇25 g,筍絲50 g,火腿絲5 g,蘑菇絲25 g,蛋皮絲少許,青豆少許,黃酒15 g,食鹽5 g,味精適量,白湯600 g,濕淀粉適量、豬油25 g。
(三)初步加工:1. 帶魚刮掉魚鱗,剖開肚皮,挖掉內(nèi)臟、鰓,用水洗凈,放在淺湯盆中,加入蔥段、姜片、黃酒,待蒸籠水沸滾后入籠屜中加蓋蒸熟(蒸至骨能抽掉)。
2. 出籠,趁熱把魚骨逐根抽掉,取魚肉使用(不要太碎),切成1 cm大小的方丁形。
3. 蛋敲入碗中,用筷打勻。將炒鍋洗凈,置爐火上,上下燒熱,然后用肥膘塊在鍋中上下四面擦滑(不留下油),沿鍋邊上端淋入打勻的蛋液,順著蛋液的流動慢慢地旋轉(zhuǎn)炒鍋,使鍋中均勻地涂滿蛋液,在爐火上一輕凝結(jié)即拉起,邊翻一個身再烘貼一下,以不見流質(zhì)、蛋液呈干黃色取出,冷后切成6 cm寬條,再切成蛋絲。
(四)烹調(diào)方法:炒鍋洗凈置旺火上,加入清油燒熱,投入蔥姜末爆焦,放入白湯,用漏勺撈凈蔥姜,推入帶魚肉、冬菇絲、筍絲、蘑菇絲及鹽、黃酒、味精,燒至沸滾,撒入濕淀粉,隨即用手勺輕輕地順著多次推拌,使湯液成琉璃芡,加入清豬油略推勻,出鍋裝湯碗,撒上火腿絲、蛋絲、青豆即成“帶魚羹”佳肴。
二、荔枝帶魚
(一)質(zhì)量要求:形似一串串的荔枝,刀紋全部爆出,外表脆松,中間松熟,糖醋鹵色鮮紅,甜中略帶酸,包牢魚,盆四周用綠葉菜圍邊襯托,鮮艷美觀。
(二)配料:帶魚200 g,小菜心6棵、冬菇丁10 g,肫丁10 g,肉丁10 g,肚丁10 g,青豆少許,蔥末少許,黃酒15 g,老抽15 g,食鹽適量,番茄醬適量,白糖50 g,米醋25 g,白湯150 g,干淀粉適量,濕淀粉適量,麻油15 g,味精適量。
(三)初步加工:1. 取小棵青菜的菜心使用,頭削成橄欖形,一剖二片。
2. 帶魚刮掉銀色細(xì)膜(鱗),剖開魚肚去掉內(nèi)臟、鰓,洗凈后斬下魚頭、魚尾,取中段使用,然后一剖二片,批掉全部骨頭。
3. 魚皮朝下,用刀剞梭子花刀后切三角塊,然后收入容器中,加入黃酒、食鹽、味精拌和,腌漬3 min,拌一下后加入少量厚濕淀粉,拌至塊塊粘上取出,放在干淀粉中撒滿,掰開刀紋,撒粉拍牢,拍成干燥形。
(四)烹調(diào)方法:1. 鍋燒熱放入油300 g,在旺火上燒至六成熱,推入肉丁、冬菇丁、肚丁、肫丁,隨即用手勺拌開、斷生,倒入漏勺瀝油。
2. 鍋放入油1 500 g,在旺火上燒至七成熱,逐個拿起魚塊,三角摺起、搓圓,使紋爆開,投入油中,用筷撥動炸至淡黃色、卷成一串串荔枝形,待八成熟撈出。
3. 油燒至八成熱,復(fù)又投入荔枝魚塊,用漏勺翻炸至脆松、魚塊炸至金黃色后撈出待用;隨即將菜心排在漏勺上放入油中炸至菜青綠色、酥熟,用漏勺撈出瀝油后排放于盆子四周作圍邊用。
4. 碗中放入黃酒、食鹽、老抽、白糖、米醋、番茄醬、味精、白湯、濕淀粉,拌勻(勾鹵)。
5. 炒鍋燒熱,放入油15 g燒熱,投入蔥末爆出香味,推入肉丁、冬菇丁、肚丁、肫丁、魚塊、青豆后,四面淋入勾好的鹵汁,拌勻,握鍋連翻至鹵全部緊包原料,出鍋放在盤中間。即制成“荔枝帶魚”佳肴。