周永生
【摘要】外國領導人“親民秀”的性質,當屬于一種政治行為,這種行為方式往往得到媒體的廣泛傳播,能夠起到烘托領導人親民形象的作用。外國領導人的“親民秀”,總體上發(fā)揮了比較正面、積極的影響,但也有一些不盡如人意。
【關鍵詞】親民秀 群眾路線 作秀 【中圖分類號】D73/77 【文獻標識碼】A
2012年10月4日,韓國總統(tǒng)候選人樸槿惠參加選舉造勢活動,親自在“洗足”儀式上為一名普通韓國女子洗腳,該活動旨在提高政治家為國民服務的意識。2013年3月28日,教皇方濟各(弗朗西斯一世)訪問羅馬一個拘留所,在復活節(jié)的洗腳儀式上,為12位有不同宗教信仰的年輕犯人洗腳。一般認為這位新教皇意在努力讓天主教更接近貧苦大眾,這和方濟各教皇屢次號召接近貧弱的民眾相一致,是一種主動親民的活動。美國總統(tǒng)奧巴馬和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都十分酷愛體育運動,因此,體育活動也成了他們的秀場。奧巴馬的體育愛好包括跑步、舉啞鈴、打籃球、打高爾夫球、打保齡球、健身等。甚至在舉行總統(tǒng)預選的那天早晨,奧巴馬竟要打一場籃球,來預示一下自己中選的幾率。奧巴馬的這些體育活動,經常被美國的各大媒體加以報道,總的來說,成了總統(tǒng)親民的一個重要表征。俄羅斯總統(tǒng)普京在這個方面也毫不含糊,經常會秀一秀參加滑雪、游泳、打冰球、柔道、狩獵、駕駛飛機等各項活動,表現(xiàn)出俄羅斯硬漢的形象。
外國領導人“親民秀”的性質和意圖
外國領導人“親民秀”的性質,當屬于一種政治行為,主要通過接近民眾、體察民情、平民化的行為來拉近領導人和民眾之間的距離,增強親近感,提升領導人本人的政治形象,從而獲得較高支持率,獲得選票并保證執(zhí)政地位。有些“親民秀”屬于領導人政治團隊的精心設計、刻意安排,以期達成一定的政治效果??偟膩碚f,“親民秀”主要有以下四點政治意圖。
第一,拉近與普通民眾的距離,贏得普通民眾的廣泛同情和支持,進而提升個人乃至政府的支持率。美國前總統(tǒng)克林頓在位時訪貧問苦,特意要抱起普通民眾家的孩子親吻一下,在懷里抱一抱,就屬于可以塑造親民形象的政治秀。2016年4月23日,安倍首相走訪熊本地震災害地區(qū),他在慰問災民過程中跪在地上、懇切詢問的樣子在媒體中廣為傳播。這種政治秀的設計,無疑抱有改善安倍個人形象,提升安倍個人乃至安倍內閣支持率的政治企圖。
第二,提升領導人的個人政治魅力,樹立領導人的個人形象。普京總統(tǒng)秀駕駛飛機、打虎等硬漢的形象,基本屬于這種類型。因為俄羅斯民族對于男人的評價,把勇敢放在第一位,只有一位堅毅、勇敢、果決的領導人,才能讓他們感到敬佩和放心。普京不僅屬于這類型的領導人,而且自己也刻意塑造這方面的形象。
第三,體現(xiàn)領導人的正義形象和政策傾向。奧巴馬總統(tǒng)在2012年12月美國康涅狄格州桑迪·胡克(Sandy Hook)小學槍殺案的電視講話中,情不自禁地流下了眼淚,這種聲情并茂的狀態(tài),可能并不是有意的政治作秀,而是人性的一種自然流露,表明奧巴馬內心深處對無辜受害的20名小學生的悲傷、慈愛和同情;從另一面,也表現(xiàn)出了對槍支泛濫、恐怖襲擊堅決打擊、絕不手軟的政策決心。這種行為表現(xiàn),是政治家個性與政策相結合的產物。
第四,代表個人和政府對民眾表達某種關懷、安慰之情,安定民眾的情緒,促進問題的解決。2015年9月,德國總理默克爾視察柏林區(qū)一處難民營時,多次和難民一起合影。這種“親民秀”,是在宣傳德國對敘利亞難民開放、包容與勇于接納的政策,樹立起德國在難民問題上的良好形象,進一步加強德國在歐洲地區(qū)公共政策上的領導地位。
外國領導人“親民秀”的影響
總的來說,外國領導人“親民秀”發(fā)揮了比較正面、積極的影響。但是,也有一些“親民秀”不盡如人意,意想不到地發(fā)生了相反的效果,甚至遭到媒體和民眾多方的質疑。具體而言,外國領導人“親民秀”的影響,主要表現(xiàn)為以下四點。
第一,拉近了領導人與普通民眾之間的距離,提升了領導人的形象,增加了民眾支持率。樸槿惠作為前總統(tǒng)樸正熙的女兒,在韓國民眾當中有著相當?shù)挠绊懥?,她的親民活動進一步拉近了與普通選民之間的距離,影響了韓國民眾在總統(tǒng)大選當中的投票傾向,使她贏得了總統(tǒng)選舉的勝利。
第二,推動了民眾對政府政策的理解和支持。默克爾總理對外國難民的支持活動,很大程度上影響了德國民眾的判斷,致使大多數(shù)德國民眾支持政府接受難民的主張,德國也因此成為歐盟各國當中接受難民最多的國家。2015年,德國接收的難民人數(shù)約達110萬。如果沒有民眾和社會的理解與配合,在一年之內就接受如此大規(guī)模的難民,是很難想象的。
第三,調動起了民眾團結一心戰(zhàn)勝困難、解決問題的積極性和熱情。2016年4月14日,普京總統(tǒng)與民眾進行“直接連線”,在3小時40分鐘的電視直播節(jié)目中回答了80個問題,俄羅斯民眾對普京總統(tǒng)的這種親民作風普遍表示滿意。普京在回答問題過程當中,向民眾解釋國家的政策,并希望他們與國家共度難關。普京的這種做法,不僅得到了民眾對其個人的支持,也使他們更容易理解國家的政策,對于團結民眾解決問題,發(fā)揮了積極的作用。
第四,“親民秀”如果設計安排不當,也會引發(fā)比較嚴重的負面后果。福島核電站發(fā)生核泄漏爆炸事故以后,當時的日本首相菅直人親臨現(xiàn)場視察,他實際是要鼓勵災害救助人員的信心,給日本民眾帶來鼓舞,當然也不排除要推卸責任,表明自身一直認真關注核泄漏災害、認真指揮救災的意圖。但這次視察卻沒有實現(xiàn)期待的效果,他的行動遭到了自民黨和反對媒體的大規(guī)模批評,指責他耽誤了前線的現(xiàn)場救援工作,致使核泄漏不僅沒有能夠得到有效制止,還導致了后來核反應堆外殼中氫氣新的爆炸。
(作者為外交學院國際關系研究所教授)
【參考文獻】
①丁雨晴、陶短房等:《“親民秀”成歐美政要必修課》,環(huán)球網(wǎng),2012年7月19日。
②付小為:《“親民秀”是改變政治形象的一個階段》,新華網(wǎng),2014年2月11日。
責編/譚峰 美編/于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