孟繁達
李老師是我的書法老師,他是一位和藹可親的老爺爺。他不僅教我軟筆和硬筆書法,還常常給我講一些關(guān)于書法的知識和小故事,我很喜歡他。
有一次,我上書法課。李老師教完我們寫字后,他突然指著一個字“隹”問道:“你們有誰認識這個字嗎?”“我知道!這個字念‘zhui?!蔽伊⒖袒卮?。李老師笑著說:“你還真說對了!那么,‘隹又代表什么呢?”我說:“應(yīng)該是‘鳥的意思吧!”因為我在語文課上學過“焦”這個字,語文老師告訴我們,這個字就是表示一只鳥在火上燒焦了,這樣我們就牢牢記住這個“焦”字了,因此我也就推斷出了“隹”的含義。
這時,一個叫傅寶翰的男孩兒說:“這個字應(yīng)該是 ‘麻雀的意思!”李老師說我們倆說得都對,但是傅寶翰的答案更準確一點。李老師還告訴我們,“隹”這類鳥有三個特點,一是它尾巴很短,甚至沒有尾巴;二是它只能跳著走;三是它只能前進沒法后退。其他的鳥,尾巴長的、能兩只腳分開走的、既能前進也能后退的才是真正的鳥。
真是太有意思了!原來,一個小小的“隹”字居然還包含著這么多有趣的故事,中國的漢字真是太博大精深了,我以后應(yīng)該更加好好地學習。
(指導教師:危阜軍)
點贊:中國的漢字真是太博大精深了!小作者通過書法課對“隹”字的認識,加深了對祖國語言的熱愛。文章知識性強,講解清晰,語言流暢,讓讀者很好地理解了“隹”字的由來。