林琪
2016年1月1日,新年伊始,山東省公布了一項新舉措——在部分地市啟動實施“1元券硬幣化工程”,停止向商業(yè)銀行投放1元券紙幣,轉由硬幣替代。這項工程在青島、棗莊、濟寧、臨沂、日照5個城市先進行試點,預計自2016年起,試點城市流通1元紙幣在經過消化后會轉為殘損幣進行銷毀,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場。并根據市場需求情況,選取煙臺、泰安、威海、菏澤四市作為1元券硬幣化備選城市。2016年起,試點城市流通的1元紙幣,在經過消化后,會轉為殘損幣進行銷毀,并逐步退出流通市場。而在剛剛結束不久的全國兩會上,全國人大代表、央行副行長陳雨露表示,“1元硬幣化”并不是僅在山東省實施,而是全國性的統(tǒng)一安排,將逐步在各地推廣。
一時間,“1元硬幣化”這則消息引起多方關注,各路人馬就此展開激烈討論。
1元硬幣似乎并不受歡迎
“王姐,看新聞了沒有,聽說山東那邊有幾個市都要只有1元硬幣,取消1元紙幣了。”
“是啊,我也聽說了,不過我還是覺得硬幣和紙幣都一起流通才好?!?/p>
“可不是嘛,說是鼓勵大家用硬幣,但現在去買東西,找回的1毛、5毛、1元硬幣我都會讓他換成紙幣給我,還是紙幣拿著方便?!?/p>
“嗯,太多硬幣確實麻煩?!?/p>
……
不但生活中時常會遇到類似上文的對話,在社交網絡,1元硬幣化的消息一出,也迅速在朋友圈廣泛傳播,評論中,很大一部分市民還是認為1元紙幣攜帶更加方便。
而對多數零售商而言,也喜歡接受紙幣付款,特別是做肉菜生意的小商販,要是1元紙幣都換成硬幣,一天下來,收到的一袋零錢重量恐怕相當可觀!
不少市民表示,還是習慣用1元紙幣,平時即便有1元硬幣也都是放回家里的存錢罐里,很少帶在身上使用。但也有市民認為,其實用紙幣還是硬幣都無所謂,只要不妨礙日常生活就行。
在發(fā)達國家,小面額貨幣都是采用硬幣制,而我國則長期采用硬幣和紙鈔同時流通的混合模式。據山東省泰城市公交公司提供的數據,泰城公交車的日常投幣量中,硬幣的投幣額度僅占總投幣款的5%~8%,其中大部分為1元硬幣,還有少量1角、5角面額硬幣??傮w來看,使用硬幣乘車的乘客明顯少于使用紙幣的乘客。實際上,山東省是國內硬幣使用最不廣泛的地區(qū)之一。對于市民來講,把不愛用的硬幣扔進存錢罐藏在家里,對自己的生活可能沒太大影響。可放眼全國,就會使得央行投入市場的硬幣很難回籠。據報道,盡管國家近年來不斷提高鑄幣量,但一些地區(qū)仍經常出現“硬幣荒”現象,導致大量交易無法進行。
為什么要用硬幣代替紙幣呢?有人說是因為通貨膨脹,央行發(fā)行紙幣的鑄幣稅收益縮水,所以要大量發(fā)行硬幣。又有人說是因為近年來銀行內部大量員工流失,人力資源緊張,所以要廣泛采取機器代替人工的處理辦法。甚至還有人說因為硬幣的材質是鎳包鋼,現在發(fā)行在外的1元紙幣約有600億元,倘若全部用硬幣取代,就是600億枚。以每枚硬幣6.05克計算,共計36.3萬噸。那么600億枚硬幣就可以消耗相當一部分全國鋼鐵產量的庫存。照這種說法,印鈔造幣廠還承擔著為全國鋼鐵剩余產量去庫存的重任。
1元硬幣化更利于節(jié)約資源
當然,以上的說法也都純屬推測而已,那么銀行方面又是怎么解釋1元硬幣化原因的呢?
對國家來說,用硬幣替代紙幣可以大大節(jié)約成本,提高效率。事實上,中國人民銀行從1992年起,就開始進行小面額貨幣硬幣化試點。為了加快推進小額貨幣硬幣化工程,近年來,央行在全國各地的銀行、地鐵、超市等人流密集地區(qū)加緊布放硬幣清分機。僅2015年上半年,北京地區(qū)自助服務網絡就實現兌換硬幣1.5萬筆,共計268萬多枚,金額達到176多萬元。
在外行人看來,制作一枚1元錢的硬幣,其成本很可能高于1元錢;而實際上印刷1張1元錢的紙幣,加上發(fā)行成本,其綜合成本也有可能超過1元錢。雖然同樣虧損,但硬幣和紙幣的使用時間卻相差巨大,硬幣流通壽命遠遠高于紙鈔。根據官方提供的數據,1元錢硬幣流通次數可達3萬次,流通時間平均可達30年;而1張紙幣平均流通300次,僅是硬幣壽命的百分之一。同為1元面額的紙幣和硬幣20年投入使用的綜合成本可以相差15倍之多!
其次,1元硬幣普及更有利于自動售貨機、地鐵和公交自動售票機的推廣應用,在很大程度上方便群眾生活,也減輕人工現金處理的壓力。硬幣代替紙幣,可以把更多人力資源從簡單操作中解放出來,將精力投入到面對面的服務中去。
而從自然資源保護方面來看,1元紙幣流通頻率高導致其磨損破舊率也高,每年產生眾多“殘缺紙幣”,為了能有效利用資源,一些銀行最后還會將“殘缺紙幣”出售給發(fā)電廠;1元硬幣化的推廣,則能有效保護制造紙鈔所需要的木材、棉花、淡水等資源,而且?guī)资旰蠼饘偃钥墒栈刂罔T,其原有的價值損失不多。
手機小額支付成新寵
讓我們先停止一下1元紙幣和1元硬幣的“紛爭”,把目光放得長遠一些,其實隨著技術的進步,通過手機進行小額支付才是未來的發(fā)展趨勢。這項功能不僅可以節(jié)省成本,也可以解決攜帶過多零鈔的麻煩,極大地方便了市民生活。
2015年5月,丹麥提出將成為世界上第一個不用現金交易的國家,從此以后該國零售商將拒絕現金支付,僅接受移動支付和銀行卡支付。而在我們身邊,移動支付正從商場、酒店、機場等“高大上”的場所逐步深入到百姓身邊的超市、餐廳甚至是街頭小吃店。如今在街頭巷尾都能很容易地找到一些小店貼出的“歡迎使用手機支付”圖示,出門消費,不但刷下手機就可以支付,還能享受到“折扣加滿減”等特殊優(yōu)惠。
消費者使用手機支付能享受優(yōu)惠和便利,那么商家推廣這種方式又看中的是什么呢?一位經營小吃店的老板表示,現在手機支付是發(fā)展趨勢,更是年輕人熱衷的支付方式,自從他的店里開通小額手機支付服務以來,年輕群體的到店率明顯上升了。如今很多商家都會采取手機微信、微博宣傳的方式,利用支付優(yōu)惠吸引顧客到店里消費的同時,還可以增加手機客戶端的消費比例。
從目前用戶的消費習慣來看,一般的小額支付通常都使用微信、支付寶等第三方支付工具。移動支付改變的不僅是花錢的方式,也促進了支付媒介的多樣化,從二維碼支付、指紋支付再到聲波支付、光子支付、虹膜支付等,不斷發(fā)展的高新科技,都在讓我們的購物體驗越來越輕松。
但是,盡管眼下已經進入了一個電子交易時代,手機小額支付越來越普及,但依然有很多人固守著現鈔交易的習慣。如此看來,1元紙幣要完全退出流通領域,可能還得經過比較長的一段過渡期。未來的支付方式還將產生什么樣的變革,讓我們拭目以待。