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常虹
理解、把握和評價詩歌的思想感情,是高考古代詩歌鑒賞的熱點和重點。然而,而古代詩歌含蓄蘊藉的特點及其與現(xiàn)代的時空距離給學生的理解造成了一定的難度。那么,如何快速而準確地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呢?
一、仔細閱讀標題,結合作者和注釋
題目往往概括了詩的主要內(nèi)容,暗含了思想感情。所以,鑒賞詩歌的第一步,就是仔細閱讀標題,把握詩題中的關鍵信息。
例如,從《鵲橋仙·七夕》中的“七夕”,可以得出詩歌的內(nèi)容與“七夕”相關的結論,往往抒發(fā)夫妻相聚相思之情;《邯鄲冬至夜思家》中的“邯鄲”“冬至夜”和“思家”交待的是詩人冬至夜晚在邯鄲驛舍的所思所感,抒發(fā)了思鄉(xiāng)之愁,懷親之意;《征人怨》中的“征人”和“怨”暗示了詩歌的類別是邊塞詩,揭示了全詩的感情基調(diào)——怨;《喜李翰自越至》中的“自越至”交待了朋友相聚的內(nèi)容,“喜”則表明了詩歌的感情基調(diào)。再看陸游的《鵲橋仙·夜聞杜鵑》:
茅檐人靜,蓬窗燈暗,春晚連江風雨。林鶯巢燕總無聲,但月夜、常啼杜宇。催成清淚,驚殘孤夢,又揀深枝飛去。故山猶自不堪聽,況半世、飄然羈旅。
【注】①宋孝宗乾道八年(1172)初,陸游在南鄭(今陜西?。┳鏊拇ㄐ麚崾雇跹椎哪涣牛e極參加抗金戰(zhàn)爭,戰(zhàn)績顯著。正當前線節(jié)節(jié)勝利,即將收復長安之際,王炎調(diào)往都城臨安樞密院,陸游也被調(diào)任成都府路安撫司參議官,離開抗戰(zhàn)前線。此作是他到成都之后所寫。②驚殘:驚醒。③故山:即家鄉(xiāng)。
陸游一生以抗金復國為己任,愛國激情是其詩詞創(chuàng)作的主旋律。但請纓無路,屢遭貶黜,晚年退居山陰,有志難伸。時代的風雨、英雄的本色、艱難的現(xiàn)實共同釀成了陸游一生壯志未酬的悲慨。這首詞是作者在王炎幕府經(jīng)略中原事業(yè)失望之作。只半年多,曾身著戎裝、乘時立功的機會和王師北定中原有日的愿望化為泡影。若不了解作者的這番經(jīng)歷,就無法體會他的歲月蹉跎之感是融合了對功名的失意、對時局的憂念,無法領悟體味“況半世、飄然羈旅”中人在羈旅的寂寞思鄉(xiāng)、半生飄零的悲涼、壯志未酬的惆悵、對朝廷的不滿這些五味雜陳的情感。
二、品讀關鍵詞句,把握情感
關鍵詞句,是詩歌中的“詩眼”,是最能表現(xiàn)詩歌感情和主旨的詞句。
例如,“萬里西風入晚扉,高齋悵望獨移時”(南宋·黃公度《悲秋》)中的“悵”,“細草微風岸,危檣獨夜舟”(杜甫《旅夜書懷》)中的“獨”,“日長睡起無情思,閑看兒童捉柳花”(楊萬里《閑居初夏午時起》)中的“閑”,都表明了詩歌的情感。當然,直接表情達意的顯性詞,如“愁”“怨”“憤”“恨”“憂”“喜”“樂”“思”“憐”和“悵”等,較易把握,我們要尤為注意的是詩歌中表情達意的隱性詞。隱性關鍵詞在傳達感情時較為含蓄、間接,但至關重要。描摹景、物、事、人等要素的詞語一般是隱性關鍵詞,它們雖然不是詩眼,但能暗示作者的思想感情。如2012年江蘇省高考卷《夢江南》“搖曳碧云斜”中的“搖曳”和“斜”就暗示了感情的紛亂不寧。以辛棄疾的《鷓鴣天·送人》為例:
唱徹陽關淚未干,功名馀事且加餐。浮天水送無窮樹,帶雨云埋一半山。今古恨,幾千般,只應離合是悲歡。江頭未是風波惡,別有人間行路難!問:探尋畫線詩句的隱性關鍵詞,并依此分析該處蘊含了什么樣的思想感情?
“送”字,擬人化,看似水送樹,實則人送人。一個送字包含了“我”對友人依依不舍的惜別之情。而“埋”字,言其烏云遮山,借景之陰暗寫人心情的郁悶,一半源于為友人一路山高水長的擔憂,一半暗含對友人一路平安的祝福。
三、深入理解,整體把握
葉嘉瑩說:“詩歌所傳達的不是死板的知識,而是詩人心靈和感情的一種興發(fā)和感動?!痹姼梃b賞,是讀者與作者心靈與心靈的對話,而不是簡單的知識堆砌和技巧的掌握。因此,對古代詩歌情感的把握,最終要從咬文嚼字中跳出來,從作者的經(jīng)歷、寫作時的背景、標題注釋中的信息、關鍵詞句、意象等方面綜合深入理解,才不至于以偏概全,曲解或誤解詩人的情感。例如下面這首詩:
日暮 杜甫
牛羊下來久,各已閉柴門。風月自清夜,江山非故園。
石泉流暗壁,草露滴秋根。頭白燈明里,何須花燼繁。
【注】大歷二年(767)秋,晚年杜甫流寓夔州(重慶奉節(jié)),寫下了這首詩。花燼:燈芯結花,民俗中有“預報喜兆”之意。
在全詩中,杜甫表達了怎樣的復雜情感?
看標題——日暮時分,看作者——憂國憂民、愛國詩人,看注釋——漂泊在外、年邁遲暮;情感詞——非故園,表明思鄉(xiāng);意象——牛羊(久)柴門(閉),孤獨思鄉(xiāng);清夜、風月可以得知,江山美麗,卻非故園;暗泉(流)石壁,秋露(滴)草根渲染了寧靜清冷的氛圍,由此可以整體綜合把握,詩歌表達了懷念故園、思鄉(xiāng)戀親之情,以及人至遲暮,濟世渺茫的悲涼之情。
總之,面對一首古詩,從標題、關鍵詞句和整體三個方面入手,即可迅速把握詩歌的思想感情。
作者單位:江蘇省沛縣第二中學(221600)