與李磊交談,是一件有趣的事,能夠從中知曉很多之前未曾涉及的領域,令人感覺收獲頗豐。但他同時也是我們所遇到的“最不受控”的采訪對象:其博學程度,令他在回答每一個問題時,都會自然地牽扯到人文、歷史、社會等方方面面,話題范圍和內容深度被不斷擴大和提升,到最后這幾乎已經不像是一次采訪,而更像是朋友之間的一次相聚和深度“嘮家?!?。
“藝術最重要的是給人以感動和啟發(fā)”
《財富堂》:從事藝術二十余年,您的創(chuàng)作應該分為哪幾個階段呢?
李磊:很難說清。1995 年以前是學習和探索的階段,1995 年以后開始系統(tǒng)地做抽象研究,2014 年開始從純粹的抽象藝術探索向綜合藝術探索轉折。現在我做的雕塑、裝置等項目是我一直以來對抽象藝術思考的延伸。但無論是雕塑還是裝置藝術,我所表達的理念和抽象藝術的思考是一脈相承的,只是尋找到了更多的切入點和載體來表達,這也是一個階段。而我 20 年漫長的抽象藝術探索很難劃分成幾個階段,因為我一直在變,現在我把每個展覽都當成一個課題來做。
《財富堂》:您的作品中會體現東方抽象的概念,您如何看待東方抽象藝術的發(fā)展?
李磊:在中國,抽象藝術有一個再學習再認識的過程,不能照搬西方現成的知識體系,需要尋求新的發(fā)展。中國藝術家要將中國傳統(tǒng)文化的精神理念、詩性表達和西方抽象藝術的實踐方法結合起來,從而帶來一種全新的視覺感受。
《財富堂》:覺得東方和西方的藝術,最大的不同在哪里?
李磊:我覺得其實藝術沒有東方、西方,或是抽象、具象之分,也不分材料性質??赡苓@樣說有些極端,但我覺得藝術最重要的是帶給觀者的感受:能不能感動別人,或給人以啟發(fā)。所以藝術應該只有好與壞的區(qū)分,而不應該在類別或造型上糾結太多。而所謂的好與壞,歸根結底就是它帶給人的感覺。作為中國人,我們最寶貴的東西就是祖先傳承下來的文化和精神,這是我們能拿來抗衡西方藝術的法寶。如果我們能在學習了西方的知識情況下,再更好地鞏固自己的,那就等于是如虎添翼,最終才能呈現出真正具有東方文化價值觀的作品。
《財富堂》:您的抽象畫都基于“三種原則”——對立統(tǒng)一、詩性表達、體現生命直觀體驗,您是從什么時候開始確定這三種原則的?
李磊:這是我在藝術實踐中總結出來的。2006年左右我開始慢慢地形成這樣的原則,它反過來也在指導我,讓我在創(chuàng)作的時候更有把握。其中“對生活的直觀體驗”是我創(chuàng)作的根本。至于“詩性表達”是我作為中國人的幸運之所在?!霸姟笔俏覀兠褡鍌鹘y(tǒng)中關于心性表達的最為豐富,也最可借鑒的部分。這些詩都是跟我們的生命表達相關的,把詩借用到我的抽象藝術中,更加能夠傳達我所要表達的深厚情感?!皩α⒔y(tǒng)一”是一個哲學原則,從自身出發(fā)看世界,很多問題都是對立的,如何將我所面臨的社會問題統(tǒng)一起來,這是一個課題。我往往會使用對比強烈的顏色,用自己的方式把它們統(tǒng)一起來,這也是一種人生智慧。我的很多作品都體現了對立統(tǒng)一的原則。
《財富堂》:您最近做的一些作品都在著重反映一些社會問題,這種轉變從何而來?
李磊:我的創(chuàng)作一般有三種類型:表現人和自然的關系;人和社會的關系;形而上的純視覺哲學。我覺得繪畫、雕塑、裝置這些藝術,并不僅僅是一件工具,而更是一把匕首,代表了思想和認知。它不僅僅是為了好看,更要深化,要能反映時代的文化,時代的吶喊。所以藝術不能永遠是高高在上的,它要接地氣,讓普通人接受才能引起共鳴,從而發(fā)揮它應有的作用。
《財富堂》:您今年還有哪些創(chuàng)作或展覽計劃?
李磊:今年除了4月份在新加坡的展覽之外,年底12月份在北京的民生美術館也會有一個個展《天女散花》。其中會包含繪畫、裝置、行為藝術等形式,分布在美術館的三層空間,作品需求量特別大,我最近就在拼命地創(chuàng)作。屆時,我想把整個展覽做成一個劇場,包含生、死和超越的好幾幕,觀賞者就像看一出劇一樣,體驗人生百態(tài),并從中得到啟發(fā)。
“每一位給我?guī)韱l(fā)的畫家都是老師”
《財富堂》:您在學習繪畫的過程中,受哪些藝術家的影響最大?
李磊:很多人覺得我畫抽象畫一定是崇拜西方的抽象大師,但其實不是這樣的。就西方而言,我最尊重的是達·芬奇、米開朗基羅、倫勃朗等藝術家,因為他們的作品體現出很強的生命感。這并不是通過他塑造的人物所表達的,而是創(chuàng)作方法。如果你有機會去美國或歐洲欣賞原作的話,就能見識到這些大師的高超技藝,你會發(fā)現就像是神作一樣,畫面中的每一筆都銜接得十分自然,感覺不是畫上去的,而是就應該長在那里。而在中國的藝術中,我比較欣賞宋、元、明朝的藝術家,他們所創(chuàng)造的書法和繪畫,每一筆一畫都是從心里流露出來的生命結構,所以無論是從筆墨、造型,還是意境、氣質所傳遞出的人文精神,都能讓觀賞者的內心得到舒展和滋養(yǎng)。因此對于我來說,歷史上的這些大師都是我的老師,我從他們那里吸收了養(yǎng)分,從而讓自己的創(chuàng)作變得更好。
《財富堂》:您曾策劃過吳冠中的展覽,也曾在2009年前往巴黎拜訪過趙無極,您如何看待這些老一輩的藝術家?
李磊:我很尊重他們。他們的作品和人品都帶給我很大觸動,無論是在藝術創(chuàng)作還是為人處世方面。其實我去拜訪趙無極大師的時候,也沒怎么聊藝術,就是和老人家拉家常。他給我最大的啟發(fā)就是如何從傳統(tǒng)人文精神和自然的氣息中尋找到突破口,從而創(chuàng)造出中國的抽象畫。我們可以學習西方藝術在這方面的經驗,但關鍵還是要找到中國傳統(tǒng)的氣息感,再將它表現出來。吳冠中老師的人文情懷特別強,他覺得中國人的審美教育太差了,而一個沒有審美的民族是沒有希望的。因此他要做一些事來向世界證明中國是有好的畫家、好的作品。這種民族責任感很讓我動容。
《財富堂》:網上曾有傳言,說您有時會喝酒喝到大醉來刺激自己的創(chuàng)作靈感?
李磊:(大笑起來)那完全是謠言,我喝了酒就直接睡覺了,完全沒法創(chuàng)作。不過我倒是會在工作室內放些音樂,在音樂的氛圍里會讓人比較激動,有時候聽著聽著就會靈感迸發(fā)。不過我在創(chuàng)作時,絕對不喜歡有人看,我覺得這是一件很私密的事。
《財富堂》:那您會聽些什么類型的音樂?喜歡的音樂家有哪些?
李磊:古典音樂和交響樂。最常放的是貝多芬,瓦格納,都是以古典主義后期,浪漫主義時期的西方音樂家為主。也會涉獵一些其他的,比如法國的拉威爾,德彪西等“印象主義”藝術家,偶爾也會聽一些中國傳統(tǒng)的音樂。我不太喜歡日本的音樂,感覺比較簡單,結構不夠扎實,像海綿一樣。
《財富堂》:您覺得音樂帶給您創(chuàng)作最大的益處是什么?
李磊:它會讓作品的畫面層次變得更加豐富。我對音樂并不是隨便聽聽的,會仔細去分析音樂結構,比如第一個主題和第二個主題之間是怎么銜接的,是通過什么樂器達到這種轉換的……隨后再將這種運用到我的抽象繪畫中,我會在創(chuàng)作中考慮如何進行自然的過渡,是用顏色還是結構,這些就是我從音樂中學習到的技巧啊。