摘 要:錢杏邨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學者,一生涉足文藝領域的方方面面,取得了令人贊嘆的成就?,F階段對于阿英的研究主要集中在研究綜述、史料研究、歷史劇研究及藏書家身份等方面,對阿英日記的價值論研究存在較大的不足。為了使他的各類作品、各種身份被更多的讀者和研究者重視熟知,為了使他的人格在讀者心中得到更清晰的確立,本文試圖通過借助阿英的日記文本分四個方面談談該文本背后蘊含的文學價值。
關鍵詞:阿英 日記 文學 價值
日記是一個人不斷地發(fā)現內心世界,并發(fā)展和積累自我人格的過程,也是一種審視自我與進行內心交流的重要手段。周國平說過:“一切真正的寫作都是從寫日記開始的,每一個好作家都有一個相當長久的純粹私人寫作的前史,這個前史決定了他后來之成為作家不是僅僅為了謀生,也不是為了出名,而是因為寫作乃是他心靈的需要,至少是他的改不掉的積習?!盵1]錢杏邨作為中國現代著名的作家和文學批評家,在其一生的創(chuàng)作歷程中,留下了小說、散文、詩歌、戲劇等多種體裁的文學作品,其中錢杏邨的日記文學是其文學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其將近90萬字的日記作品不但提供了許多寶貴的史料,豐富了現代文學的研究;而且展示了他豐富多彩的心靈世界,同時造就了錢杏邨別具一格的文學風格,是中國現代作家日記文學中一道獨特的風景線。目前,作為錢杏邨創(chuàng)作重要組成部分的日記文學還尚未引起研究者的足夠重視。我們應該看到,既然日記文學是其創(chuàng)作的重要組成部分,那么研究其日記的價值對于我們了解這位著名作家的思想動態(tài)和創(chuàng)作特點至關重要。本文將試圖分四個方面對錢杏邨的日記文學進行文學價值的初步探索。
一、翻譯文學與外國文學研究
阿英十分重視翻譯文學研究,因為翻譯文學不僅是近代文學研究的一個組成部分,更是了解近代文學生成語境的一個重要方面。眾所周知,近代文學是中西文化交流與融合的產物,而翻譯文學又是中西文化交流的載體,因此研究翻譯文學正是為了更好地了解近代文學的文化背景、變革軌跡,以及近代文學所受西方文化的影響。
阿英在翻譯文學方面的主要著作是《翻譯史話》。阿英在其日記中陸續(xù)記錄了一些西方作家的作品和文章,并附加個人的評析,見解獨到,對于繁榮中國近代翻譯文學研究意義重大。讀顯克微支的《老仆人》《你往何處去》、托爾斯泰的《復活》、福樓拜的長篇小說《馬丹波哇利》[2]等。阿英喜歡在日記中記錄自己閱讀的心得,如:“讀《馬丹波哇利》,盡第一部第八章。作者心細如發(fā),描寫入微,真不愧‘自然主義的代表作。其間,有謾罵浪漫主義作家的一節(jié),話最刻毒,這里在形容愛瑪的一節(jié)里所說。
因此,他遂讓自己走入那浪漫詩人的曲徑里去,聽湖上的琴韻,聽將死天鵝的啼聲,聽落葉,聽如天堂的貞女,以及聽山谷的天籟。她雖是討厭這種行為,雖是不愿意照做,但從習慣上卻不能不繼續(xù)下去,從虛榮上也不能不繼續(xù)下去,末了,自己也很驚詫,覺得感情竟平靜了,只是面上做得很悲傷,而心里卻毫無哀感。”[3](P61)
從阿英關于翻譯文學研究和外國文學評論的論著來看,他對俄羅斯文學用力尤多,這自然與20世紀前半期的時代因素和人們的精神需求有關?!岸韲膶W是我們的導師和朋友”[4],已成為當時先進的中國人的共識。阿英的研究選擇也正順應了這一時代潮流。他寫了《關于列夫·托爾斯泰》《托爾斯泰著作中譯本編目》《赫爾岑在中國》《俄羅斯與蘇聯文學在中國》等著作,此外,阿英還撰有《安特列夫評傳》,編有《托爾斯泰印象記》(譯文集,1932)、《高爾基印象記》(譯文集,1932)、《勞動的音樂》《原題為《高爾基小說擷華》,譯文集,1932)、《餓羅斯文學譯文卷》等,對俄羅斯文學及其翻譯文學研究不僅作了中肯的評論,而且也提供了豐富的資料。阿英關于翻譯文學和外國文學的研究,盡管還缺乏系統(tǒng)性,但它對于近代文學研究仍具有一定的建設意義。
二、古代史的考證與梳理
阿英日記中對于古代史書籍方面的記錄不計其數,貫穿全本日記,但《敵后日記》尤為集中。《敵后日記》中對于古代史梳理方面的記錄約占整部日記的三分之一,其中包含閱讀古代書籍、重檢各種古書、寫作敘錄等。下面具體舉例予以說明。
“重讀樂史《綠珠傳》及《楊太真外傳》上篇,覺并不見佳”[5]“燈下,閱《稗邊小綴》數頁,以與余所作者印證?!盵6]“燈下閱魯迅《小說史略》,又有成《神話史》與《古小說史》以連接《唐宋傳奇史》之意;顧以書籍缺乏,且抗戰(zhàn)材料待寫者多,在戰(zhàn)事終結之前,恐難以如愿也?!盵7]阿英日記中關于閱讀古籍、搜集資料、考證研究的例子不勝枚舉,作者嚴謹的治學之風與有著執(zhí)著文學信仰的信念相結合,便產生了一部部可靠的古代史文學史料。在動亂不堪的戰(zhàn)爭年代,作者用讀書、鉆研來填補原本混亂緊湊的日常生活,不僅有革命者的信仰,更有文學家的興趣——把讀書當成消遣。這是多么高尚的興趣愛好,既提高了修養(yǎng),滿足了自己對于知識的渴望,又充分利用了閑散的時間,此種高雅的喜好卻又真真實實發(fā)生在那一特殊的時代,其可貴之處更是不言而喻了。
三、戲劇文學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
阿英從事近代文學研究,開始于20世紀30年代的“孤島時期”。1938年,阿英在成立業(yè)余的“新藝劇社”的同時,開始研究近代文學,寫成了《國難小說叢話》,論述了甲午中日戰(zhàn)爭前后20余種以反對殖民主義侵略為主題的小說,闡發(fā)了作品中的愛國主義思想,旨在激發(fā)國人的民族精神。阿英在《中東大戰(zhàn)演義》評價中說:“甲午中日戰(zhàn)爭,實為日本五十年來不斷侵略中國之根源,在史的意義上極為重大,然迄今竟無關于此戰(zhàn)之優(yōu)秀作品出現,實為吾人之恥。”又在《旅順落難記》中說:“日人今番侵略中國,其兇殘自不讓于甲午時期。平民婦孺,被奸被殺被轟炸之慘,稍有人性者,無不奮起。日人除抵賴外,彼軍事當局亦有以‘今番始墮落,須亟加更正為言者。實則五十年前即已如此,不待今日而始如此發(fā)揮獸性也,《落難記》即其一鐵證?!蹦康暮苊黠@,它是借近代的小說來揭露歷史上日本帝國主義的侵略暴行,以喚起人們的反抗精神和復仇意識。此外,這之前和之后阿英寫的《近百年中國國難文學史》(原稿已失)、編的《近百年來國難文學大系》(后改稱《中國近代反侵略文學集》),他編校的李伯元的《庚子國變彈詞》(1935)、吳趼人的《痛史》(1937),并出版單行本,乃至他自己創(chuàng)作的《碧血花》(1940)、《海國英雄》(1940)、《楊娥傳》等歷史劇,目的都是為了激發(fā)中國人民的民族意識和抗日熱情。
四、報刊雜志的出版與匯編
阿英是中國近代文學研究的開拓者之一,早在20世紀30年代,他就有計劃有系統(tǒng)地研究近代文學。他是在近代文學研究的拓荒期用力最勤、成果最多、貢獻最大的一位著名的中國近代文學研究專家,贏得了近代文學研究界極大的尊敬。阿英的近代文學研究主要有三方面,一是資料的整理與出版;二是編寫書目;三是研究論著。著名論著如《晚清小說史》《現代中國文學作家》《現代中國文學論》《中國年畫發(fā)展史略》《中國連環(huán)圖畫史話》;輯有《中國新文學運動史資料》《晚清文學叢鈔》等。下面就其在報刊雜志的整理和出版方面的貢獻做簡單論述。
在《海甸六編》六月二十五日的日記中有這樣的記錄:
“楊整理書籍打埋伏,又得數種:蘇中社刊《時事叢刊》一,《論紅軍冬季攻勢》《西歐各國的反德斗爭》《潰滅中的希特勒》,皆電訊稿之輯編冊子。又三師政治部所刊《文化課本》第二冊,彭雪楓著《三十三天反掃蕩戰(zhàn)役述略》小冊子,一一五師刊《戰(zhàn)士》七、八期,三師《先鋒》一期及五期,四師刊《軍事雜志》三十三期,一一五師所刊劇本那沙《圣戰(zhàn)的恩惠》、仇戴天《十字街頭》合冊?!盵8]
“讀《真理》第十一期(一九四三年三月一日)《華中鋤奸保衛(wèi)工作的基本總結及今后任務》,內多具體實例,對一旅處置托案表不滿。又鄭立三《我們對敵后的掃蕩政策》一篇。
讀一一五師刊《減租減息讀本》《整風讀本》,后者編制尤佳。
讀七旅、九旅所刊《前線》、《奮斗》諸報紙?!盵9]
看似凌亂的記錄,卻恰恰反映出阿英在報刊雜志領域涉獵范圍之廣,受當時戰(zhàn)爭環(huán)境的影響,報刊雜志大多記錄彼時彼刻的戰(zhàn)事社會情況,此種形式不僅能反映社會實況,更重要的是能起到良好的宣傳動員作用,作者這種種看似再尋常不過的舉動,不僅為后人在報刊雜志方面的研究提供了豐富而嚴謹的史料,在近現代文學雜志的研究整理方面具有彌足珍貴的價值;更值得一提的是阿英的創(chuàng)作彌補了解放區(qū)“大眾化”思潮政治標準第一的不足,阿英一直以來重視的俗文學及曲藝資科方面的搜集、整理和研究工作既符合大眾文學中對于民間文學等俗文學方面的研究,又填補了因特別強調政治化而導致的作品和研究的狹隘性問題。尤其在戰(zhàn)火紛飛的歲月,作者在忙于政務、兼顧生活之余還能潛心整理匯編書目,這些在太平盛世里都很難取得的成果卻被錢杏邨完成得如此出色,感慨之余更多的是敬畏。
綜上所述,作家日記不僅有利于理解作家,而且對于我們把握文學作品,了解作品反映的時代背景,還作品以本來面目具有至關重要的作用,為現代報刊雜志研究、人生境界的研究、文學思潮研究等提供了獨特的資源和視角。閱讀阿英日記,我們不僅看到一個對近代中華民族的遭遇和困境有著切身感受的愛國者形象,更重要的是看到了一個有著家國情懷和政治抱負的莘莘學子,在這部日記中,在那樣的殘酷年代,作者一直不忘自己文學家的身份,在翻譯文學與外國文學、古代史的梳理、戲劇的研究與創(chuàng)作、報刊雜志的創(chuàng)辦等方面都做出了重大的貢獻,給日后的研究者提供了豐富而珍貴的史料,創(chuàng)造了不可估量的文學史價值。
注釋:
[1]周國平:《私人寫作》,《邊緣思想:<天涯>隨筆精品》,南海出版公司,1999年版,第62頁。
[2][法]福樓拜:《馬丹波哇利》,現通譯為《包法利夫人》。
[3]阿英:《阿英全集》(第十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63頁。
[4]魯迅:《祝中俄文字之交》,《魯迅全集》(第4卷),北京:人民文學出版社,1981年版,第459頁。
[5]阿英:《阿英全集》(第十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7頁。
[6]阿英:《阿英全集》(第十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頁。
[7]阿英:《阿英全集》(第十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449頁。
[8]阿英:《阿英全集》(第十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7頁。
[9]阿英:《阿英全集》(第十一卷),安徽教育出版社,1999年版,第517頁。
參考文獻:
[1]張福萍.隱含的讀者:“在黑暗中并肩行走”——從寫作學角度探析日記寫作的內蘊[J].閱讀與寫作,2002,(7):20-21.
[2]劉向宏.達夫日記[J].魯迅研究月刊,2004,(5):81-82.
[3]陳紅旗.論徐志摩的“未刊日記”[J].重慶三峽學院學報,2007,(1):54-57.
[4]母忠華.宋代日記研究[D].成都:四川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6.
[5]鄧渝平.五四文學家日記研究[D].濟南:山東師范大學碩士學位論文,2009.
(段宣嬌 山西大學文學院 030006)