閔翠翠 夏天亞 傅艷菊
摘要:隨著經濟、政治、文化的不斷發(fā)展變化,社會各種思潮的相互沖擊,高校學生入黨意愿與動機出現了多元化趨勢。本文以貴州大學學生為例進行了實證調查,得出相關數據,分析了大學生入黨意愿與動機的趨勢和問題,力求得出解決的辦法和創(chuàng)新的模式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功能,端正大學生入黨意愿與動機。
關鍵詞:大學生;入黨意愿與動機;調查分析;研究對策
中圖分類號:G645 文獻標志碼:A 文章編號:1674-9324(2016)24-0073-03
高?;鶎狱h組織是中國共產黨后備力量的搖籃,肩負著為中國共產黨帶領全國人民進一步實現“中國夢”輸送新鮮血液的重要職責。因此,高?;鶎狱h組織培養(yǎng)和發(fā)展的青年黨員的質量關系著黨和國家未來的事業(yè)是否能順利進行。從培養(yǎng)到教育整個環(huán)節(jié),如何保證發(fā)展對象及黨員的純潔是該項事業(yè)的重要內容,而如何保證入黨積極分子入黨意愿與動機的純潔性更是黨員隊伍純潔性的源頭問題。
一、調查對象與研究方法
本課題立足以調查貴州大學學生入黨動機與意愿出發(fā),通過問卷調查、個別訪談方式開展調研。涵蓋文理類學院(經濟學院50名大三學生)、理工類學院(電工學院50名大四學生)、“3+1”模式下的通識教育學院(陽明學院:經濟類50名新生)、三本學院(明德學院50名新生)學生為調查對象。從性別來看,男生110人,占57%,女生83人,占43%;從專業(yè)類別看,工科92人,占47.7%,文科101人,占52.3%;從政治面貌來看,群眾16人,占8.3%,共青團員158人,占61.9%,黨員(含預備)19人,占9.8%。共隨機發(fā)放問卷200份,回收有效問卷193份。通過SPSS統(tǒng)計軟件對調查問卷進行輔助數據處理。由于調查方式集中、及時,得出的數據具有較強的代表性,在較大程度上能反映貴州大學生入黨動機和意愿。
二、調查結果和分析
第一,被調查對象的入黨意愿比較強烈,相當一部分樹立了入黨的意愿。在193份有效問卷中,明確表示“想入但不強烈”的有52人,占26.9%、“想入”的有60人,占31.1%、“非常想入”的有33人,占17.1%,一共占總量的75.1%。其中入黨動機較強及極強的學生占了48.2%,有入黨動機但動力不足的學生也占有相當比重。調查結果表明,絕大多數被調查者持有入黨動機,但不容樂觀的是,入黨動機強烈及十分強烈的學生所占比重未達總量的50%,而僅僅有入黨意愿,但動力不足的學生占了相當比例,這給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工作提出了更高的要求。
第二,大部分學生表示入黨困難。有99人認為“入黨比較難”,占51.3%,37人認為“非常難”,占19.2%,兩項一共占70.5%。近年來,高校基層黨組織加大了黨員發(fā)展的考核力度,從發(fā)展黨員數量控制到發(fā)展黨員質量要求較之于五年前都有所不同,加大了學生黨員準入難度。主要體現在以下幾個方面:(1)發(fā)展數量嚴格控制,嚴格按照“成熟一個發(fā)展一個”的要求。(2)加大群眾意見考察范圍和深度。在廣大學生群眾中,展開了范圍更廣的調查。其次,對考察對象進行了更深層次的思想、學習和生活方面的跟蹤調查和詳細摸查,嚴把生源質量。(3)加大對黨課的教育力度。一方面加強黨校、分黨校的各項規(guī)范管理,另一方面對課時、課程內容既覆蓋黨課核心內容,又添加了富有時代特征的黨的新理論。如:貴州大學2015年的黨校課程中新增了“習近平總書記系列重要講話精神、黨的十八大等重要會議精神和省委重要會議精神的學習”,并將該項內容的實施寫進學校對學院年終考核的指標體系中。(4)增加發(fā)展對象的學習環(huán)節(jié)。如:貴州大學從2015年舉辦了兩期“發(fā)展對象培訓班”,該培訓班對擬發(fā)展的準預備黨員進行了專項培訓。有自學階段+集中培訓階段。自學階段由各學院黨總支書記、學生老黨員組織發(fā)展對象共同重溫黨的理論知識,該階段不低于10個學時。集中培訓階段由學校黨委成員對全校發(fā)展對象進行集中授課??傊?,入黨難度加大已經深入學生心里。
第三,入黨原因方面,大部分學生入黨動機淳樸、端正,但也有一部分學生入黨功利化、從眾化、外趨化。被調查對象中,有82人認為想入黨的原因是“有共產主義信仰”,占37.3%,有64人認為想入黨“有利于以后工作”,占29.1%,有43人認為入黨“是一種榮譽”,占19.5%,有27人認為想入黨是“父輩期望和要求”,占12.3%,有4人認為想入黨是“隨大流”,僅占1.8%。調查結果顯示,有入黨動機的學生中,有著樸素的共產主義信念的學生單項同比占主流,但是比重并不理想。學生入黨動機呈現功利化比重較大,原因是多方面的,其中主要原因是近幾年來國家公務員、基層選調、國有企事業(yè)單位在選聘學生時常常把學生政治面貌作為資格申報的必要條件之一,而以上行業(yè)正是大部分學生的意向就業(yè)單位,換句話說,就業(yè)的導向促進了學生入黨的動機,在組織建設方面,動機的功利性將給保持黨的純潔性帶來潛在危害。在黨員發(fā)展中,如何將就業(yè)動機與信仰動機分離,將成為基層黨組織建設的一項重要課題。
第四,對黨校的功能及增加黨校修養(yǎng)方面,學生反映黨課有待進一步提升。首先,121名學生反映黨課“能提高思想覺悟”、“能提高理論修養(yǎng)”,占61.2%;77名學生覺得黨課“空洞無趣”、“形式主義”,占38.8%。結果表明,盡管大部分學生對黨課的認同感較高,但也有超過三分之一的學生認為黨課不能引起個人學習興趣,不能滿足其對黨的理論知識學習的期望,黨課的教學形式、方法、載體等還有待改革和創(chuàng)新。
第五,對黨的理論知識獲取及增加黨性修養(yǎng)途徑方面,學生認為媒體與課堂教育是主要陣地。首先,對黨的理論知識獲取方面,128名學生認為學習黨的主流意識形態(tài)途徑是“電視、報紙、廣播、網絡等媒體”,占38.0%,110名學生認為是“黨課、團課學校教育”,占32.6%,99名學生認為是“與教師同學交流”及其他,占29.4%。其次,增加黨性修養(yǎng)的途徑,學生主要集中在“講座”、“書籍、材料”、“先進人物”、“實踐活動”上,分別占20.6%、27.1%、23.9%、28.4%。調查結果表明,各大媒體及學校課堂是學生獲取黨的理論的主要渠道,這要求黨組織一方面要嚴把媒體的宣傳科學性、正規(guī)性,另一方面要進一步加強學校課堂教育的功能;同時,師生、生生交流也是黨的理論知識得以傳播的有效途徑。特別是高校的教師應當樹立先進育人理念,積極給學生傳播正能量知識。
第六,在大學生黨員發(fā)展比例方面,較大比例學生認為發(fā)展力度不夠。20名學生認為“過低”、60名學生認為“較低”、73名學生認為“適中”、31名學生認為“較高”、9名學生認為“太高”,分別占10.4%、31.1%、37.8%、16.1%、4.7%。調查結果表明,大部分學生認為黨員的發(fā)展比例較低,不能滿足學生的入黨訴求。也有相當一部分學生認為應在黨員數量上嚴格控制,從質量上把關,不能僅從數量上追求增長,認為目前的發(fā)展比例合適。
第七,學生無入黨動機的原因方面。14.2%的學生認為“黨員貪污腐敗現象嚴重”,35.4%的學生認為“自我覺得未達到黨員標準”,14.2%的學生認為“受到約束多,感覺失去自由”,11.7%的學生認為“沒有時間參加”,10.4%的學生認為“入黨于個人成才無用”,8.3%的學生想“加入民主黨派”,5.8%的學生認為“黨的宗旨不符合個人信仰”。結果表明:無入黨動機的學生對于黨的清廉程度比較關注,同時該部分學生決策偏向簡單。學生政治意識還不成熟,缺乏正確的分析能力和獨立思考的能力。
二、影響大學生入黨動機的因素
1.生源家庭因素。來自不同家庭背景的學生身上有著不同的政治教育背景??偟膩碚f,近年來學生家長一味重視學生的應試能力和藝術能力,十分缺乏在政治意識方面的教育。到了入黨年齡,學生家長更多的是給予學生入黨便于就業(yè)這樣功利化的引導。即便是黨員家庭,也缺乏對孩子黨的理論知識、黨的歷史深刻系統(tǒng)的教育,流于一般的口號性教育。家庭因素是學生入黨動機的形成和根源方面。
2.學校教育因素。近年來,受到應試教育的長期影響,我國小學階段對學生做社會主義接班人的教育現狀所淡化。特別是中學階段,學生、家長與學校幾乎都集中指向學生的升學問題。學生被框定于固定的應試課程中,而中學政治、歷史的理論性教育也遠遠不夠,學校缺乏深層次的引導和教育,學生對黨的理論和歷史學習僅限于應試指南下,限制了學生獨立思考的能力。學校教育因素是影響學生入黨動機的重要因素。
3.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新思潮因素。改革開放30多年來,隨著中國與世界交往的日益增多與頻繁,特別是國內文化氛圍相對寬松,在西方發(fā)達國家出現的各式各樣針對本國社會現實而產生的社會思潮紛紛傳入我國,如個人主義思潮、拜金主義思潮、享樂主義思潮、新自由主義思潮等,這些社會思潮不同程度地影響著中國青年的政治觀、人生觀、價值觀、道德觀的形成和發(fā)展進程,在一定程度上制約著一些人的生活方式與人生道路的選擇。當青年人發(fā)表一些新思潮觀點或者一些學者發(fā)表的一些奇談怪論及其他生活中的具體疑惑時,我們回答不了或者回答不好,讓他們失望,進而影響了青年思想政治教育工作的時效性。”①其次,當代網絡的迅速發(fā)展,QQ、微信、微博等載體讓學生不斷加深了對網絡的依賴,網絡文化的傳播在一定程度上影響了學生的入黨動機。社會經濟、政治、文化新思潮因素是影響學生入黨動機的根本因素。
4.學生的自身因素。調查中有的學生表現為政治取向的入黨動機,有的表現出非政治取向的入黨動機,有的則表現為沒有入黨意愿,等等多元化的入黨動機。自身的主要原因在很大程度上來看是個人政治思想不成熟的表現。首先,隨大流的盲目心理、“人無我有,人有我優(yōu)”的攀比心理。學生自身的因素是入黨動機的決定因素。
三、建議與對策
中共中央辦公廳、國務院辦公廳印發(fā)《關于進一步加強和改進新形勢下高校宣傳思想工作的意見》強調,要著力增強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針對性和實效性,把社會主義核心價值觀融入高等教育全過程,培養(yǎng)德、智、體、美全面發(fā)展的社會主義建設者和接班人?!兑庖姟烦雠_充分體現了黨和政府對于高等教育的戰(zhàn)略思考,其指導思想、基本原則和主要任務必將成為新時期進一步加強和改進大學生思想政治教育的重要綱領。高校需進一步加強大學生的入黨意識,端正大學生的入黨動機,加強大學生思想政治工作及黨課、團課教育。
1.發(fā)揮好黨、團課教育功能。高校應根據自身情況,加強學生思想情況調研。首先,制訂一整套行之有效的黨、團員教育與管理方案。從團課到入黨積極分子,從入黨積極分子到黨校,從黨校到發(fā)展對象,從發(fā)展對象培訓到預備黨員,從預備導員到黨員轉正教育,再到正式黨員再教育,環(huán)環(huán)相扣,層層遞進。其次,制定相應的考核制度,加強對入黨積極分子、考察對象、預備黨員及正式黨員的全面考核和監(jiān)管。搭建入黨積極分子、考察對象及黨員的教育、考核、監(jiān)督、獎懲機制,使黨員發(fā)展工作有制可依。
2.規(guī)范黨員發(fā)展程序和標準。調查顯示,群眾學生對黨員在集體中的影響力較小,甚至出現一些與黨員的身份不符的行為,造成不良影響。高校應該盡快完善學生黨支部建設,嚴把質量關,從程序和標準上嚴格要求。從黨員發(fā)展的黨員干部到被考察的積極分子,都應主動樹立公平、公正作風。不僅在黨員干部中要堅持民主推進、民主測評,在學生基層黨組織也應加強該項工作,真正做到黨員監(jiān)督與被監(jiān)督。
3.加強模范教育。高校應該加強“樹典型、揚先進”的評選和宣傳工作,把學生專業(yè)學習、黨的理論知識與社會實踐相結合,設計實踐活動主題,在實踐中加強黨員黨性修養(yǎng),增強群眾學生對黨的正確認識。
4.開展黨員第二課堂及主題實踐活動教育。高校的第二課堂在黨員教育中起著潛移默化的作用。高??梢猿浞掷锰厥馐录蛑卮蠹o念日,開展多種形式、多種主題的黨員活動,將黨性教育融入活動中,不僅是學生喜聞樂見的方式,調動學生的參與性、積極性和主動性,采取黨員自己組織、自己執(zhí)行、“老帶新”(老黨員帶新黨員)、自己總結、自己升華,更深刻將黨性教育內化于黨員心中。
5.構建新型黨員教育平臺和模式。高校的黨員教育應抓住當下學生使用頻率較高的網絡平臺開展黨員教育,因勢利導,充分發(fā)揮網絡渠道的優(yōu)勢。比如,鼓勵師生創(chuàng)建“黨員之家”APP終端,一方面?zhèn)鞑h的理論知識、黨和國家的時事政治、黨的歷史文化,增進黨員與黨員的交流與互助。其次,還可以建立支部微博、微信、飛信、論壇以更大層面的覆蓋黨員的生活和學習范圍。
6.探索師生黨員黨建科研新道路。據調查,高校黨建科研的對象往往僅限于教師黨員,建議高校應鼓勵在校學生黨員積極參與黨建科研與實踐中。一方面,學生可以結合自身所學專業(yè)創(chuàng)建黨建科研的新路子,更好的服務社會、回報社會;另一方面,教師的黨建科研中也應引進學生黨員的新鮮力量,不僅思路更寬,還能培養(yǎng)學生黨員的黨建科研能力。
綜上所述,大學生在校時間具有流動性,大學生入黨動機存在多元化。高校所應對的教育引導存在周期性和延續(xù)性的重重困難,特別是在社會各種思潮交織的現實情況下,高校黨建工作任重而道遠。這需要從內容到形式的與時俱進、不斷探索、不斷總結,才能達到幫助學生端正入黨動機和意愿的理想效果。
注釋:
①林伯海.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96.
參考文獻:
[1]吳文浩,林敏,陸亞.泰州地區(qū)大學生入黨動機調查分析與對策研究[J].文教資料,2014,(10).
[2]陳雙敏,吳翠,陳蔚.在校大學生入黨意愿與動機的現狀研究——基于對武漢部分高校在校生的問卷調查[J].江漢大學學報(社會科學版),2013,(4).
[3]林伯海.當代西方社會思潮與青年教育[M].成都:西南交通大學出版社,2011.