竺梅芳
摘 要:通過分析國內外服裝CAD制版技術應用的狀況和問題,指出了智能化服裝CAD制版技術急需要解決軟件兼容、系統(tǒng)完善、結合“互聯(lián)網+”等方面的問題,服裝CAD制版技術應向整體智能化方向發(fā)展。
關鍵詞:服裝CAD制版技術;智能化;三維技術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346(2016)02-0038-03
她的供養(yǎng)畫像繪在莫高窟第22、55、61、98、100、108、401、428窟等石窟中。其中第98、100、108、61窟中的畫像保存完好。
莫高窟第98窟為曹議金功德窟,主室東壁門北側第1身女供養(yǎng)人畫像即為曹議金夫人甘州回鶻公主畫像。畫像中的天公主梳高髻,戴桃形鳳冠,兩邊插金釵步搖,頭后垂下紅結綬,兩鬢秀發(fā)包面,額中點綴花鈿,雙耳垂掛耳珰,頸項上圍戴著瑟瑟珠;身穿圓領窄袖紅色通裾繡花長袍,袍裾曳地。(圖1)
莫高窟第100窟是曹議金長子曹元德和曹議金夫人甘州回鶻公主為紀念曹議金所建的功德窟。甬道北壁第1 身為窟主曹議金夫人甘州回鶻公主供養(yǎng)畫像,其服飾形象與第98窟中的天公主畫像基本相同。
莫高窟第108窟是曹議金的十六妹與其夫婿歸義軍左散騎常侍張懷慶所建的功德窟。主室東壁門南側女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1身為曹議金夫人甘州回鶻天公主供養(yǎng)像。此身天公主畫像與第98窟中的天公主供養(yǎng)畫像基本相同:梳高髻,戴桃形鳳冠,插金釵,垂結綬,鬢發(fā)包面,赭色暈染,花鈿妝飾,雙耳垂耳珰,項飾瑟瑟珠。但其服飾與第98窟中的天公主供養(yǎng)畫像有所不同。第98窟天公主穿圓領窄袖鮮紅色通裾長袍;此身天公主穿弧形長翻領窄袖緊口赭色通裾長袍,衣領和袖口鑲以淺色錦面,并繡以精美的鳳鳥花紋。(圖2)
莫高窟第61窟是曹議金第三子河西歸義軍節(jié)度使曹元忠夫婦所建的功德窟。曹議金夫人甘州回鶻天公主供養(yǎng)像繪在主室東壁門南側女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1 身,并有清晰的題記: “故母北方大回鶻國圣天的子敕授秦國天公主李氏一心供養(yǎng)”。此身天公主供養(yǎng)畫像與108窟中的天公主供養(yǎng)畫像基本相同。(圖3)
第2位:曹議金回嫁給甘州回鶻阿咄欲可汗的女兒。
她是曹議金夫人甘州回鶻天公主所生,又是回鶻可汗之妻,所以稱為天公主。她的供養(yǎng)畫像繪在莫高窟第55、61、98、100等窟中,其中第98、61窟中的天公主像保存完好。
莫高窟第98窟主室東壁門北側女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2身繪的就是曹議金女兒甘州回鶻阿咄欲可汗妻的供養(yǎng)像。天公主梳高發(fā)髻,戴桃形鳳冠,上插金釵步搖,后垂紅結綬,兩鬢包面,耳垂耳珰,項飾瑟瑟珠;身穿弧形翻領窄袖緊口的紅色通裾長袍,衣領和袖口上繡以精美的鳳鳥花紋。長袍上窄下寬,袍裾曳地。此身天公主的服飾打扮與曹議金甘州回鶻夫人的服飾打扮基本一致。(見圖1)
莫高窟第61窟主室東壁門南側女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2身供養(yǎng)像為回鶻阿咄欲可汗妻,因窟主是曹元忠,所以題記為:“姊甘州圣天可汗天公主一心供養(yǎng)”。這身天公主供養(yǎng)畫像與第1身曹議金甘州回鶻夫人像服飾相同:梳高髻,戴桃形鳳冠,上插金釵步搖,后垂紅結綬,鬢發(fā)包面,臉上赭色暈染,額中和臉上貼花鈿,兩耳垂耳珰,項飾瑟瑟珠,身穿弧形翻領窄袖緊口的紅色通裾長袍,衣領和袖口上繡以精美的鳳鳥花紋。天公主雙手捧花盤,虔誠禮佛。(見圖3)
第3位:曹議金嫁給于闐國王李圣天的女兒。
她是李圣天之妻,于闐國皇后。她的供養(yǎng)畫像繪在莫高窟第98、61窟等窟中。
第98窟主室東壁門北側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1身為于闐國國王李圣天供養(yǎng)像,第2身便是皇后天公主供養(yǎng)像,榜題為:“大朝大于闐國大政大明天冊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曹氏一心供養(yǎng)”。天皇后全身珠光寶氣,極盡華麗,以顯示尊貴的身份。她頭戴鑲滿綠色寶石的鳳形花冠,兩邊插步搖,發(fā)髻上插滿鑲有綠色寶石的四瓣花釵,耳飾綠寶石連珠耳珰,項飾瑟瑟珠,鬢發(fā)包面,眉間飾花鈿,兩頰貼花靨;內穿回鶻圓領窄袖衫,外罩漢式對襟大袖繡袍,肩披透明繡鳳羅巾,腳著平頭繡鞋。天皇后的服飾為于闐、漢族的混合服飾。(圖4)
莫高窟第61窟,主室東壁門南側女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3身為于闐國皇后供養(yǎng)像,榜題是:“姊大朝大于闐國大政大明天冊全封至孝皇帝天皇后一心供養(yǎng)”。此身供養(yǎng)像與第98窟于闐國天皇后供養(yǎng)像的服飾基本相同。所不同的是: 第98窟的天皇后畫像頭戴鳳形寶石花冠,肩披寬形鳳鳥羅巾;此窟中的天皇后畫像頭戴桃形鳳冠,肩披長條繡鳳畫帔。(見圖3)
第4位:于闐國王李圣天回嫁曹氏的三女兒。
此身供養(yǎng)像繪在莫高窟第25、61、202窟和榆林窟第6窟等窟中。其中第61窟中的天公主供養(yǎng)像保存最完好。
莫高窟第61窟主室東壁門北側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4身便是于闐國王回嫁給曹氏的三女兒供養(yǎng)像,榜題為:“大朝大于闐國天冊皇帝第三女天公主李氏為新受太傅曹延祿姬供養(yǎng)”。曹延祿是曹議金的孫子,曹元忠的兒子。根據(jù)敦煌研究院專家的研究,這位天公主的供養(yǎng)畫像是在曹延祿新受太傅之位后補繪在此窟中的。此身畫像的服飾與其母(同窟東壁門南側第3身于闐國天皇后)的服飾基本相同,只是頭冠、發(fā)髻、首飾上的綠寶石更多,而且桃形寶石鳳冠特別高大;梅花形花鈿也似乎更多,幾乎布滿整個面部。(圖5)
第5、6、7位:甘州回鶻阿咄欲可汗和曹議金女兒所生的3個女兒。
她們是曹議金的外孫女,曹元德、曹元深、曹元忠的外甥女。莫高窟第61窟主室東壁門北側供養(yǎng)人行列中第5、6、7位供養(yǎng)像便是甘州回鶻阿咄欲可汗和曹議金女兒所生的3個小公主,榜題同為:“外甥甘州圣天可汗的子天公主供養(yǎng)”。這3位天公主服飾、姿態(tài)完全相同,與其母(同窟東壁門南側第2身回鶻阿咄欲可汗妻)的服飾基本相同:3位天公主皆頭梳高髻,戴桃形鳳冠,插金釵步搖,垂紅結綬,兩鬢秀發(fā)包面,臉上赭色暈染,面飾花鈿,耳垂耳珰,項飾瑟瑟珠;身穿弧形翻領窄袖緊口紅色通裾曳地長袍,衣領和袖口上繡以精美的鳳鳥花紋。(圖6)
再以當時其他上層貴婦及其侍女畫像為例。
莫高窟曹氏畫院時期天公主身邊的侍女,服飾基本為2種:一是回鶻服飾;一是回漢混合裝。她們或是隨回鶻天公主陪嫁的回鶻侍女,或是侍奉天公主的漢族侍女,所以隨主人穿回鶻裝、回漢混合裝。
莫高窟第98窟東壁門南側曹氏眷屬女供養(yǎng)像后面有4身侍女。其中持蓮花的侍女,頭梳桃形椎髻,用紅綢帶系扎,鬢發(fā)包面,眉間飾花鈿,兩頰紅脂暈染,項飾珠串;身穿圓領團花窄袖袍。侍女的服飾相比于回鶻天公主,顯得簡單多了:沒有鳳鳥花冠、金釵、步搖,沒有寶石鑲飾,服裝上也沒有鳳鳥等精美的圖案。(圖7)這些回鶻天公主及侍女的臉上都貼花鈿、面靨,這是漢族婦女的裝飾風俗。
由于曹氏歸義軍政權祖孫三代與回鶻聯(lián)姻,回鶻貴族婦女的服飾受到了漢文化的影響,同時曹氏家族貴族婦女的服飾也受到了回鶻服飾的影響,產生了一種回漢混合的服飾。這種服飾在莫高窟曹氏畫院時期上層貴婦們身上非常普遍,是那時期貴婦們的時尚服飾。
莫高窟第61窟東壁門南側供養(yǎng)人行列第4、5、6、7、8身女供養(yǎng)人畫像,其榜題分別為“故慈母敕授廣平郡君太夫人宋氏一心供養(yǎng)”、“故姉譙縣夫人一心供養(yǎng)出適翟氏”、“故姉譙縣夫人一心供養(yǎng)出適陰氏”、“姉譙縣夫人一心供養(yǎng)出適鄧氏”、“故姉譙郡夫人一心供養(yǎng)出適翟氏”。這幾身供養(yǎng)像服飾基本相同:梳高髻,戴桃形冠,上插花釵、小梳,飾步搖,鬢發(fā)包面,兩頰紅脂暈染,額上、眉間、面部貼花鈿,項飾瑟瑟珠;內穿露胸平領內衣,外罩大袖紅色繡袍,肩披長條團花畫帔;雙手捧花盤,虔誠禮佛。桃形冠、鬢發(fā)包面、項飾瑟瑟珠是回鶻妝飾習俗,而服裝是漢族樣式。(見圖3)
從上述回鶻天公主、貴婦、侍女等供養(yǎng)像來看,其服飾基本相同:頭梳回鶻髻,戴鏤刻紋飾的桃形金冠或鳳冠,并插發(fā)釵和步搖或飾花。面飾花鈿,赭色暈染,多櫻唇小口。頭后結有紅色綬帶,耳垂耳珰,頸飾瑟瑟珠。身穿圓領或翻領窄袖紅袍,有的外罩漢式大袖繡袍,領口、袖口都繡有紋飾。
曹氏畫院時期貴族女子的服飾鮮明地體現(xiàn)出回漢服飾文化交融的特點。其中回鶻髻,紅綬帶,桃形冠,鬢發(fā)包面,項飾瑟瑟珠,這是回鶻婦女的妝飾習俗;圓領或翻領的窄袖帶紋飾的紅色通裾長袍,是回鶻貴族婦女的時裝。而鳳冠飾花,步搖花簪,花鈿面靨,櫻唇小口,則是漢族女子的傳統(tǒng)妝飾;大袖繡袍,長條畫帔也是漢族女子的服飾。詳述如下。
鳳冠
在回鶻天公主的首服中,鳳冠當數(shù)最為金貴。在莫高窟中,上述7位天公主均戴桃形鳳冠,其中于闐國皇后李圣天夫人的鳳冠更為精致,屬于鳳形花冠(見圖4)。鳳冠的淵源可追溯到秦代,秦代時,已經出現(xiàn)了鳳釵,到漢代發(fā)展為以鳳凰形象為主的冠飾。據(jù)《后漢書·輿服志》記載,太皇太后、皇太后參加祭祀時所戴之冠插有鳳凰形飾物,這種以鳳凰飾首的風氣,實為后世鳳冠的發(fā)展。古代服飾中的鳳,并不專用于女性,唐代以后龍鳳逐漸分別象征男女兩性。單作為頭飾,鳳卻是女性所獨有的。鳳冠可以說是最華貴的一種冠,記載中這種冠以銀為質,外飾龍鳳珠花,并鑲嵌各種寶石。敦煌莫高窟盛唐第130窟婦女就有在髻上插二鳳釵的形象(圖8)。莫高窟第61、98、100、108等窟中大量出現(xiàn)了戴桃形鳳冠的婦女形象。譬如第98窟東壁南側于闐國皇后曹氏頭戴鑲滿綠色寶石的鳳形金冠,兩邊插步搖,發(fā)髻上插滿鑲嵌著綠色寶石的四瓣形花釵;莫高窟第61窟主室東壁門北側于闐國王女兒供養(yǎng)像,髻上飾冠,冠首飾一高大的團狀鳳凰,四周金釵、步搖,均飾以綠色寶石(見圖5)。
這種鳳冠到宋代以后正式確定為法服,并將其列入冠服制度。宋代后妃在受冊、朝謁等最隆重的場合都戴鳳冠,以后進一步繁化為九翚四鳳之飾。南宋時又在鳳冠上增加了龍的形象,名為龍鳳花釵冠。
步搖:
步搖是我國古代婦女在簪釵之外的又一種貴重而華美的首飾。從《后漢書·輿服志》“皇后謁廟……假髻,步搖,簪珥”的記載中可知,至少在漢代,步搖就已是一種名貴的首飾了。步搖自出現(xiàn)之后歷代沿用,從文獻記載的資料可知其形制是在不斷變化之中,質地以金玉為主,其特點為隨佩戴者的步態(tài)節(jié)奏而搖動。
唐代步搖使用已經相當普遍,莫高窟盛唐第130窟都督夫人禮佛圖、晚唐第9窟張承奉家屬供養(yǎng)像中都可見步搖這一首飾。莫高窟第61、98、100、108等窟中的回鶻天公主都是頭梳高髻,戴桃形冠或鳳冠,簪金釵,兩邊插步搖。
花鈿
莫高窟五代壁畫中天公主供養(yǎng)像都是兩頰紅脂暈染,額上、眉間、面部貼花鈿。除天公主外,供養(yǎng)人畫像中的其他貴夫人、侍女也都施以同樣的面飾,如第61 窟東壁門南側供養(yǎng)人行列第4、5、6、7、8身貴夫人供養(yǎng)像,她們皆兩頰紅脂暈染,額上、眉間、面部貼花鈿;第98窟東壁門南側曹氏親眷女供養(yǎng)畫像后面有4身侍女供養(yǎng)像,也是眉間貼花鈿,兩頰紅脂暈染。
花鈿又稱花子,為古時女子面部化妝法。作為面飾的花鈿,是將金銀、鉑、珠、翠等材料,經加工,刻成花、鳥、扇、蝶等形狀的飾物,并將它貼在額頭、眉心、鬢邊等部位以為妝飾。
花鈿妝起于何時?說法不一。有說起于秦漢的,《中華古今注》載:“秦始皇令宮人貼五色花子,畫為云龍虎飛升。至東晉有童謠云織女死,時人貼草油花子為織女作孝。至后周又謂宮人貼五色云母花子,作碎妝以飾宴;如供奉者,貼奉勝花子作桃花妝?!庇姓f起于唐代的,《酉陽雜俎》云:“今婦人飾用花子,起自唐昭容上官氏所制,以掩點跡。大歷以前,士大夫妻多妒悍者,婢妾小不如意,輒印面,故有月點、錢點?!碧贫喂贰侗睉翡洝肪?另記一說:“天后每對褂實在宰臣,令昭容臥于床裙下記所奏事。一日宰李對事,昭容竊窺。上覺,退朝怒甚,取早刀刻于面上,不許拔。昭容即為乞拔刀子詩。后為花子以掩痕也?!庇姓f產生于南朝,根據(jù)宋高承《事物紀原》卷3引《雜五行書》載:“宋武帝女壽陽公主,人日臥于含章殿檐下,梅花落額上,成五出花,拂之不去,經三日洗之乃落。宮女奇其異竟效之?!睙o論哪一種,都說明花鈿妝與漢服飾文化有著密切的關系。
從史書記載看,花鈿妝飾以梅花居多,從莫高窟壁畫中的供養(yǎng)人畫像看,自初唐以來,至盛唐、中唐、晚唐、五代、宋,婦女在額上作梅花妝的也很多,而且其形狀不拘一式。此外還有鳥形、燕形等。如,宋代敦煌藏經洞出土絹畫《父母恩重經變相圖》供養(yǎng)女,頭戴花冠,面部化妝豐富,眉上和額中繪花子,臉兩側的紅粉妝中繪有一對鳥形花鈿,兩鳥對稱在鼻兩側,眉中飾梅花妝。莫高窟第61窟曹議金甘州回鶻夫人及其他供養(yǎng)人面部也飾有這種鳥形花鈿。此窟中于闐公主與眷屬供養(yǎng)人面部皆飾鳥形花鈿,尤其是于闐公主像,臉上滿是花鈿(見圖5)。
總之,在中晚唐以后,花鈿、面靨已經成為中原等地婦女相當普遍的妝飾風俗,當時敦煌地區(qū)也很流行此妝飾?;佞X天公主臉上貼花鈿、飾面靨,說明她們受了漢族妝飾文化影響,體現(xiàn)了胡漢文化結合的特點,這正是曹氏歸義軍政權與甘州回鶻聯(lián)姻的形象寫照。
櫻唇:
櫻唇小口是五代回鶻貴族婦女普遍的妝飾,在上述天公主畫像中,無一不是標準的櫻唇小口,其特點為:口唇圓小、唇線均勻、上色紅艷。
五代時期婦女的這種唇飾基本上承襲了唐代的風格。在晚唐,婦女唇型風格統(tǒng)一為小圓型而且突出紅色。如第9、10、196、138窟中婦女,第161、54、85、14窟中的飛天、菩薩等,都是這種唇形。第156窟中張議潮夫人出行圖中的張議潮夫人是唐代貴族婦女的典型代表,她那圓小的唇形和紅艷的唇脂正是當時現(xiàn)實生活中婦女妝飾文化的一種反映。
大袖袍服:
褒衣博袖,向來是中國服飾的特點。秦漢時代,褒博的服裝已是男女常見的服裝樣式,在《樂府詩集》中有“廣袖合歡襦”之言,說的就是袖子寬大的襦衫。(圖9)
魏晉南北朝時期,無論男女,寬博的袍服成了禮服的基本形式。有一種謂之“大衣”的女子服裝,其實就是一種袍服,它是皇室、貴戚、官僚、士族家庭女子用于祭祀、婚嫁等重要場所的一種禮服,因為其衣身寬博、兩袖肥大,故而名之為“大衣”。在莫高窟北朝壁畫,尤其是北周壁畫中,身著大袖袍服的女子,無論在故事畫還是供養(yǎng)人畫像中,隨處可見:第290窟佛傳故事中摩耶夫人及侍女著大袖襦襖;第428窟須達拏太子施象本生中太子妃身著寬袖長袍;第428窟女供養(yǎng)人服飾一律為中原傳統(tǒng)大袖裙衫,寬袖下垂直至膝部;第296窟東壁南側女供養(yǎng)人中,有幾身世俗供養(yǎng)人均著交領大袖襦襖。
隋唐時期,雖然因胡服流行,女子服飾興起了窄袖小衫風氣,但是,在很多重要的場合,大袖襦裙仍是貴族女子主要的服裝樣式。莫高窟隋代壁畫中,第305窟西壁下部女供養(yǎng)人均著大袖襦襖,北壁下部女供養(yǎng)人服飾與西壁女供養(yǎng)人服飾相同,亦為大袖襦襖;第295、407窟中的女供養(yǎng)人都以大袖裙襦為主。莫高窟唐代壁畫中,大袖襦裙也極為普遍:盛唐第45窟韋提希王后及侍女著大袖襦裙;同窟北壁西側十六觀中王后韋提希亦著大袖襦裙;同窟南壁東側觀音經變中女性形象多著大袖襦裙。晚唐第85窟尸毗王本生故事畫中的2個王妃皆著大袖襦裙。中唐第154窟北壁報恩經變中母后著大袖襦裙。中唐第205窟西壁彌勒經變耕獲圖中送飯的農婦著大袖襦裙。晚唐第12窟末生怨故事中的韋提希夫人著大袖襦,袖闊約4尺。晚唐第9窟張承奉家屬的供養(yǎng)像,貴婦人們上身著襦衫,下穿輕薄柔軟的裙子,襦裙外另罩一件直領開襟的大袖衫。
五代、宋女子的大袖袍服沿襲了中原傳統(tǒng)服飾,尤其是晚唐女子的服飾。莫高窟第98窟于闐國天皇后畫像身穿對襟曳地大袖長袍,肩披透明的寬形繡鳳羅巾(見圖4);莫高窟第61窟東壁南側于闐國皇后畫像內穿回鶻圓領窄袖衫,外罩漢式對襟曳地大袖繡袍,肩披長條繡鳳畫帔(見圖3)。莫高窟第61窟東壁北側,于闐國王女兒天公主供養(yǎng)像的服飾與同窟東壁門南側其母于闐國天皇后供養(yǎng)像的服飾基本相同,天公主內穿圓領窄袖回鶻衫, 外罩漢式大袖繡袍,肩披長條鳳鳥畫帔(見圖5)。第98窟東壁門南側曹氏親眷女供養(yǎng)人內穿圓領窄袖回鶻衫,外罩漢式大袖繡袍,肩披長條鳳鳥畫帔(見圖7)。第61窟東壁門南側供養(yǎng)人行列第4、5、6、7、8身女供養(yǎng)人畫像內穿露胸平領內衣,外穿大袖紅色繡袍, 肩臂披繞長條團花畫帔(見圖3)。
綜上所述,由于曹氏歸義軍祖孫世代與回鶻聯(lián)姻,因此,在曹氏歸義軍時期所營建的敦煌石窟中出現(xiàn)了大量穿回鶻服飾的天公主供養(yǎng)畫像。這些回鶻天公主,因受漢族服飾的影響,其服飾中有漢族的習俗,如兩頰涂脂粉,面部貼花鈿,或穿回漢混合裝。同時回鶻服飾也影響了漢族服飾, 回漢混合裝成了此時期上層貴族婦女的時尚服飾。
參考文獻
[1]敦煌文物研究所.中國石窟·敦煌莫高窟:第5卷[M].北京:文物出版社,1987.
[2]段文杰.中國敦煌壁畫全集 9 :敦煌五代、宋[M].天津:天津人民美術出版社,2006.
[3]歐陽修.新五代史:卷74:四夷附錄[M]. 北京:中華書局,1974.
[4]沈從文.中國古代服飾研究[M]. 上海:上海書店出版社,2002.
[5]薛居正.舊五代史[M].北京:中華書局,1976.
[6]陳高華,徐吉軍.中國服飾通史[M].寧波:寧波出版社,2002.
[7]高春明.中國服飾名物考[M].上海:上海文化出版社,2001.
[8]周錫保.中國古代服飾史[M].北京:中國戲劇出版社,1984.
[9]李肖冰.中國西域民族服飾研究[M].烏魯木齊:新疆出版社,1995.
[10]謝靜.敦煌石窟中回鶻天公主服飾研究[J].西北民族研究,2007(3).
[11]盧秀文.敦煌壁畫中的婦女首飾簪花——妝飾文化研究之六[J].敦煌研究,2007(6).
Abstract: In the period of Cao Painting Academy, Dunhuang region was in close touch with Central Plains and the adjacent minority nationalities, especially the Uighur nationality. Therefore, the noblewoman dress in Mogao Grottoes fresco displays three features. The first is the feature of Central Plains dress mainly characteristic of long gown with wide sleeves. The second is the Uighur dress. The third is the dress mixture of Hui and Han nationalities.
Key words:the period of Cao Painting Academy; Mogao Grottoes fresco; noblewoman dress; long gown with wide sleeves; Uighur dress; dress mixture of Hui and Han nationalities
(責任編輯:陳超拔)