劉海洋
音樂課是學校藝術教育的一門基礎課,音樂教學的目的是培養(yǎng)學生的審美能力和藝術修養(yǎng),發(fā)展學生的創(chuàng)造性思維,陶冶他們的情操。隨著音樂課改理念的推廣,傳統的教學方式已滿足不了現在教學的需求,而多媒體的加入讓教育領域有了很大的變化。運用多媒體教學是教學手段現代化的一個重要標志,它的廣泛應用為知識的快速傳播,增強教學效果提供了得天獨厚的土壤。由于它能將聲、光、圖像、動畫等融為一體,通過數字成像展現出來,具有信息容量大,使用便捷,富有趣味性等傳統教學不能比擬的諸多優(yōu)勢。在音樂課堂教學中起到事倍功半的作用。作為一名教師應抓住這一時機,充分運用音樂教育的情感性、愉悅性、形象性等特征來引導學生求真、向善、愛美,使他們成為心靈美好的一代新人。下面就現代信息技術,對我的音樂課堂教學的輔助作用,淺談幾點體會:
一﹑激活教材,調動學生學習的積極性
音樂課中運用多媒體教學,是實現形象教學、寓教于樂的最好選擇。它能清晰、生動、形象地展示音樂的特點,從而改變學生學習的單調性,使學生在歡樂愉悅的形式和氣氛中得到知識,還能形象地表現出語言難以描摹的情境。學習興趣的培養(yǎng)是激發(fā)學生學習的源泉。在音樂教學中一般是通過學生的“聽”“看”“悟”來增強教學的效果。而這些必須以激發(fā)學生的興趣為前提,否則是難以完成的。因此擺在我們教師面前的現實問題就是“激發(fā)興趣”。若教音樂僅僅讓學生依賴于課本上的文字、符號、樂譜等內容的學習,那只能把學生帶入枯燥無味的文字怪圈當中,使學生逐漸失去想象中音樂對他們心靈的啟迪和感情的抒發(fā)。我們只有解決好“看”和“聽”這兩方面的問題,使“看”和“聽”有機的結合起來,用聲音和畫面的同步作用,讓學生經常處于一種聲、韻、義融為一體的興奮狀態(tài),加強對樂音的感受,曲藝的理解,樂境的體驗,以樂激情,動情生悟,增加學生對音樂課的學習興趣,才能達到增強教學效果的目的。成功的課堂不是強制,而是要激發(fā)學生的興趣。興趣是調動思維,探索求知的內動力。傳統教學中,學生對單一的唱、聽磁帶已經感到了厭倦,學生注意力不容易集中,老師的教學也達不到好的效果。而多媒體充滿美感的音樂、文字、圖片、動畫等等,輕而易舉的就能吸引孩子們的眼球,極大地提高了課堂教學效率,激發(fā)了學生的學習興趣。運用多媒體進行唱歌教學,不僅課時容量大,而且生動形象,比起傳統的唱歌教學省時增效.音樂欣賞課上,經過多媒體視聽技術處理的音像資料,聲像俱佳,形象逼真,為理解音樂作品的情感寓意拓寬了思路,開闊了視野。
二﹑開啟感知音樂之門,豐富課堂內容
音樂課中欣賞課教學占很大比率,涉及面很廣,有聲樂欣賞,器樂欣賞,戲曲欣賞,曲藝欣賞,舞蹈欣賞等內容。在樂器欣賞中,又涉及到民族管弦樂和西洋交響樂等。孩子年紀較小,見識面有限,在這樣的情況下又如何獲得欣賞的最佳效果呢?唯一的手法就是老師課前收集大量的信息資料,通過電腦播放,這樣學生就可以把樂隊演奏時的規(guī)模陣容,指揮的風格手勢,音樂的情感形象,樂器的音色的、特點以及演員的服裝道具,演唱時的動作表情等看的明明白白,聽得清清楚楚。例如:在上《中華人民共和國國歌》時,首先教師可以運用多媒體課件展示課前準備好的中國地圖,簡介中國的地大物博,再運用多媒體播放影片畫面:戰(zhàn)火彌漫,人們飽受欺凌,團結的反抗救國。這樣在音樂課上不僅能夠學習小小地理知識,還能了解與歌曲有關的文化背景,以此作為情感基調抓住學生情緒,在音樂的烘托中對學生進行愛國教育。這樣,既開闊了視野、增長了見識,又獲得了美好的藝術洗禮。因此,在教學中,多媒體是進行音樂欣賞教學最有效的輔助手段,大大的提高了音樂教學的效果。
三、創(chuàng)新音樂教學方式,使音樂形象更鮮明
在小學音樂學科的教學中,不斷滲透多媒體技術的教育,將多媒體計算機和其他信息技術作為認知工具,以音樂學科知識為載體,以學生培養(yǎng)綜合能力為基礎,充分運用多媒體輔助教學來提高課堂教學效率。如老師在上課前準備時,可以在畫面上有計劃、有藝術性地設置課堂教學內容,將音樂教材制作成像簡單的故事片一樣,融電腦、電視、錄像、錄音、動畫等功能于一體,充分地發(fā)揮多媒體技術的音像同步、情景交融的功能,實現傳統音樂教學方法與現代信息化教學方式的整合。教師不再是知識的灌輸者,而是學生學習的組織者、指導者、促進者、協助者;師生之間是學生學習的合作者和交流者。這是信息化社會對音樂教師提出的新要求,也是音樂教師所富有的角色特征。音樂欣賞課中還有大部分的器樂欣賞,教師可能擅長部分樂器、能演奏部分樂曲,但是不可能包羅萬象,多媒體的立體包裝和多感光刺激這時可以幫大忙,更能吸引學生的注意力。運用多媒體電腦的現代手段傳遞信息量大,圖像更加清晰美觀,多媒體電腦將圖、文、聲事先編好,鼠標一點,眾多信息便可方便地進行展示?;橄鬄樾蜗?,在音樂欣賞教材中有太多抽象的音樂素材,所跨越的時代、地域超出了學生的生活感知范圍,多媒體則可以將形象的圖、文服務于學生的交流感悟。
四、優(yōu)化課堂教學,提高教學效果和質量
音樂教學同其它學科的教學一樣也有板書設計和適量的習題。我們如果把這些內容在備課時用電教方法融進課件里,就可以減少課堂上板書的時間,增大教學容量,完成更多的教學任務。因此,在課堂上為學生的欣賞與聽辯贏得了時間,所以能較好地完成了教學任務并達到了預期的教學目標。使學生獲得層次分明、生動完整的印象,從而加深對教學內容的記憶。使用的次數合理,可使學生獲得鮮明深刻的印象,增強教學效果。由于電教信息技術的聲畫并茂、視聽結合并通過情景再現,就能激發(fā)情緒、豐富情感,且能最大限度地調動學生多種感官來參與教學活動,因此這樣就能最大限度地提高教學的效率和質量。
實踐中我們認識到多媒體技術于音樂教學的有機整合能夠收到很好的教學效果。隨著教育現代化的推進,多媒體技術在音樂教學中還會得到更廣泛的應用,它能夠充分體現現代教學思想,對于優(yōu)化音樂教學過程,提高音樂教學質量,能夠起到事半功倍的效果,其技術的優(yōu)越性將得到充分的體現。