孔慶榕?孔繁文
羅登賢是中國民主革命時期杰出的領導者之一,著名的工人運動領袖,東北人民抗日救亡運動的重要領導人,同時也是中共領導的東北人民抗日武裝的重要創(chuàng)建者。
羅登賢在中共中央以及廣東、江蘇、滿洲等省都擔任過重要領導職務。由于在1933年犧牲時年僅28歲,留存資料不多,對其深入研究者較少,很多研究和紀念文章提到羅登賢最高黨內(nèi)職務是政治局候補委員,但筆者從整理《羅登賢史料匯編》中發(fā)現(xiàn),羅登賢曾任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一職。
首先,要說一下中共中央設立政治局常務委員會的目的和常委會的任務。
1928年中共六大通過的黨章第40條規(guī)定:“中央委員會由其本身委員中選出政治局以指導中央委員會全體會議前后期間內(nèi)黨的政治工作,并選舉常務委員會以進行日常工作。”當時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常常因斗爭環(huán)境的改變,人員工作任務的變動和個人狀況變化而調(diào)整。此時正值黨外斗爭非常尖銳復雜的時期,一方面國民黨反動派對蘇區(qū)瘋狂“圍剿”,在全國各地制造白色恐怖,殘酷地殺害共產(chǎn)黨員和革命者,一些意志不堅定的共產(chǎn)黨員包括在中央擔負領導工作的領導人變節(jié)投敵;另一方面是黨的“左”傾冒險主義嚴重存在,并一度占居主導地位;再次是共產(chǎn)國際對中共領導人選安排上的干擾。這些都是造成政治局常委會的組成成員不那么穩(wěn)定的原因。
中共六大于1928年6月18日—7月11日在莫斯科召開。在此之前,由于瞿秋白、周恩來等中央領導人將赴莫斯科進行大會的籌備工作,1928年4月,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決定由李維漢、任弼時、羅登賢三人組成留守中央,負責中央日常工作,鄧小平為留守中央秘書長。1928年5月—7月,羅登賢任中共中央臨時政治局常委會委員。①
在六屆一中全會上,羅登賢被選為中共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此后他還曾正式成為政治局常委會委員。
1931年1月中共六屆四中全會后,黨內(nèi)路線斗爭白熱化。六屆四中全會上產(chǎn)生的六名政治局常委和候補常委中,陳郁、徐錫根支持羅章龍的“非常中央委員會”,隨即被免除了政治局候補常委職務。政治局常委中只余下四人,即向忠發(fā)(書記)、周恩來、張國燾和盧福坦。
據(jù)《周恩來年譜》記載:1931年3月28日召開的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上,決定由張國燾前去擔任鄂豫皖中央分局書記兼軍委書記。在討論張國燾走后常委的人選問題時,周恩來提議羅登賢、聶榮臻可參加常委。會議決定常委會由五人組成,向忠發(fā)、
羅登賢,中央組織部長、宣傳部長、軍委參謀長參加會議。②
這段文字,有明確之處也有不夠明確之處。明確之處是,羅登賢任政治局常委是周恩來提議的,但未見言明政治局常委會是否通過。不夠明確之處是,在“會議決定常委由五人組成”一句之后,用的是逗號;隨之列出的“向忠發(fā)、羅登賢、中央組織部長、宣傳部長、軍委參謀長”名單之后又寫上“參加會議”。究竟組成常委的五人是誰?這五人是常委還是參加常委的會議?
據(jù)《中共黨史資料》第53期載:“會議決定常委由五人組成”中的五人,不可能是當時的中組部長、宣傳部長、軍委參謀長。因為中組部長趙溶(康生)、中宣部長洛甫(張聞天)以及軍委參謀長聶榮臻在四中全會時還不是中央委員;此外,原來的常委周恩來、王明仍在上海,張國燾雖準備到鄂豫皖地區(qū),但常委之職并無免去。因此認為《周恩來年譜》中關于常委的組成不會完全是那五個人??瞪埪勌?、聶榮臻應是作為列席參加常委的會議。①這種分析是站得住腳的。
《陳云年譜》明確記載了在1931年3月28日中共中央政治局常務會議上,決定常委由向忠發(fā)、羅登賢等五人組成。②
王健英主編的《中共中央機關歷史演變考實(1921-1949)》中,明確列出了1931年3月28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議決定常委由五人組成,他們是:向忠發(fā)、周恩來、盧福坦、陳紹禹、羅登賢。③
綜上,羅登賢本已是中央政治局候補委員,1931年2月起又正式任中華全國總工會委員長,后任黨團書記,因斗爭需要進入中央政治局常委會順理成章。
羅登賢當選中央政治局常委后,中央發(fā)生兩起嚴重的政治事件:一是4月24日政治局候補委員顧順章被捕叛變,二是6月22日總書記向忠發(fā)被捕叛變后被殺。此后王明將赴莫斯科擔任中共駐國際代表團團長,周恩來準備前去中央蘇區(qū)擔任蘇區(qū)中央局書記?!坝嘞挛┮灰粋€常委羅登賢也決定到滿洲省委任中央代表,9月即赴東北”。④同年9月,共產(chǎn)國際遠東局提議成立臨時中央政治局在上海繼續(xù)領導全黨工作,常委會由博古、張聞天、盧福坦三人組成。羅登賢前去東北任滿洲省中央代表,不再擔任政治局常委職務。
(孔慶榕,廣東省社會主義學院原副院長、教授;孔繁文,廣東中華民族凝聚力研究會副秘書長)