楊升
【關鍵詞】 語文教學;教材;創(chuàng)造性;備課;立足點
【中圖分類號】 G623.2 【文獻標識碼】 A
【文章編號】 1004—0463(2016)18—0046—01
《語文課程標準》指出,教師應創(chuàng)造性地理解和使用教材,積極開發(fā)課程資源,靈活運用多種教學策略,引導學生在實踐中學會學習。這就要求教師要千方百計地創(chuàng)設情境,以教材為憑借,將自身置于組織者、引導者、指導者、誘導者的地位,多角度挖掘教材的潛在價值,把教材的死內容變成活知識,使學生通過教材的學習,掌握知識和學習方法,培養(yǎng)其創(chuàng)造精神和實踐能力,全面提高學生的語文素養(yǎng)。那么,語文教師要如何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呢?
一、在備課過程中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
在教學實踐中,很多教師存在一種認識上的誤區(qū),認為“教語文”就是“教課文”,只要在一學期內將一冊語文書中三十幾篇課文引領學生掰開揉碎地學完,就算完成了教學任務。但是實踐證明,只有繁雜而冗長的分析、講解,而不是通過文本引導學生閱讀,不但會浪費大量的閱讀時間,使學生因體驗不到閱讀的樂趣而喪失學習興趣,而且會破壞學生的情感體驗,影響學生語文素養(yǎng)的提升?!墩Z文課程標準》中明確提出,我們所用的教材具有彈性和開放性的特點,教材在合理安排基本課程內容的基礎上,給教師留有開發(fā)、選擇的空間,也為學生留出選擇和拓展的空間,以滿足不同學生學習和發(fā)展需要。這就告訴我們,要把教材看成是一種資源,而這種資源就像一處無形的寶藏,只有合理地開發(fā)和利用,它才會日益豐富,才會最大限度地回饋開發(fā)者。為此,語文教師必須以課程資源開發(fā)的意識和眼光重新審視它,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它。在備課過程中,應注意以下幾個方面:
1. 創(chuàng)造性地挖掘教材。語文教材中的每一篇課文都是有獨特價值的,一堂成功的語文課不是用了什么“花招”,而是如何把課文中最有“意義”的內容傳授繪學生。
2. 創(chuàng)造性地組合教材。創(chuàng)造性地組合教材是指教師根據教學的需要,以語文教材中的某—個教學文本為依據,靈活地和教材中或者教材之外的相關文本組織在一起使用的方法。
3. 創(chuàng)造性地綜合教材。教材的綜合性使用是指教材在創(chuàng)造性使用時,以學生的語文生活經驗需要為依據,使教科書與生活融為一體,強調語文學科與其他學科的有機聯系,密切語文課堂與社會生活的關系。
4. 富于個性地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這里所說的“富于個性地創(chuàng)造性使用教材”,一方面,表現為在教學內容上對教材文本的修正、刪減或調換。修正,就是對教材中不夠準確或不完善的內容,通過核查或考證而校正、完善。刪減,則是根據語文教學實際,將不適合的教材文本大膽放棄。調換是指根據語文教學實際,選用合適的材料取代原來的教材文本。刪減和調換的前提都是要準確把握課文的教學目標和寫作特色,才能做到大刀闊斧,靈活自如。另一方面,表現為在教學形式上對教學時間以及課型等的自主安排。
二、把握語文教材的立足點
語文教師必須創(chuàng)造性地使用教材,才能給語文課帶來生機,但是語文教師必須認識到語文學科的性質和特點,什么時候都不要忘記語文教學真正姓“語”。語文是實踐性很強的課程,應著重培養(yǎng)學生的語文實踐能力,而培養(yǎng)這種能力的主要途徑也應是語文實踐,不宜刻意追求語文知識的系統和完整。
課程標準重視對某一學段學生所應達到的基本標準的刻畫,同時對實施過程提出了建設性的意見,而對實現目標的手段與過程,特別是知識的前后順序,不做硬性規(guī)定。因此,具有不同的知識結構、不同教學技巧和教學風格的教師采用同樣一冊教材進行教學時,就可以根據各自的認識和教學需要,對教材原有的課文進行重新組合,以求得更好的教學效果。其中,需要注意:首先,不能脫離教材任意發(fā)揮,要避免忽視學生對文本的閱讀理解而過多過早補充內容,以及過多地進行非語文活動的現象。教材文本依然是語文教學的首要憑借,也就是說,要適時有度地拓展并延伸教學內容,拓展即對教材文本的拓展,延伸是在課文基礎上的延伸。其次,語文基礎知識和基本能力訓練不能丟。不論哪個年級段,教師都應根據課程標準的要求,不打折扣地進行口頭語言與書面語言的訓練,進行聽說讀寫的訓練,給學生打下扎實的語文基礎。
編輯:孟 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