薛峰
2016年11月25日,在北京齊化社區(qū)基金會的支持下,我和二十多位社會公益伙伴踏上臺灣的土地。從剛到入境大廳時感受到的陰冷甚至沉重肅穆之氣,再到走出機場時,被燦爛溫暖的陽光和清新濕潤的空氣包圍,在臺停留的六天,我的感受在不停的變化和切換,各種滋味交織在一起。
這是我首次赴臺,“臺灣”原本只是一個頭腦里的模糊概念,但通過這次參訪,這個概念逐漸變得真實而明朗,這應該也是很多臺灣友人到訪大陸后所共有的感受。我想,和到其他地方觀光游覽不同,不管是去臺灣,還是回大陸,除了彼此的深入了解,每個人都有或多或少的情感因素摻雜其中。
赴臺六天后,回到北京,朋友問起到臺灣參訪的感受,我回憶良久說:這次給我最強烈的感覺是——兩岸根本不可能分開。兩岸的關系就像吵架甚至分手的夫妻,人雖然分開了,但那份心、那份情、那份記憶,怎么可能完全割舍。因為,無論是夫妻或兩岸,都可以追溯到一個源頭——我們曾是一家人,而“家”的概念在中華大地上被賦予了太多太多的情誼和內涵。我們共同生于茲、長于茲,也一定彼此都在心中“念念不忘,必有回想?!?/p>
再回首到臺灣的點點滴滴,印象最深的還是那里的人:超級和藹可親的導游吳大哥(退休工程師)、巴奈小姐(原住民);20年扎根花蓮、致力于社區(qū)環(huán)境教育和家園建設的老會長;在餐廳里自食其力、為我們提供精美餐點的一群喜憨兒(心智障礙者);在飯桌上像山東人一樣豪爽、大杯喝酒、最終喝高了的臺灣友人;在出租車上不斷向我們打聽國內發(fā)展狀況、但從未到過大陸的司機師傅……。
人和人的關聯(lián)主要源于文字、語言,以及由此形成的文化和歷史。當我們漫步忠孝東路、掠過南投街巷、行至士林夜市,滿眼望去,都是熟悉的音聲和畫面。尤其是當我坐在大巴上穿梭街市,偶然看到一所小學樓房頂部極其醒目的“禮義廉恥”四個大字,我相信,這些信息都會與我們內在深層次的基因相連接,形成一種超越主觀的、本能的認同和記憶。而目前兩岸遇到的課題,也一定會經由生生不息、滋養(yǎng)你我的中華文化所推動并解決。
是啊,在中華大地上,無數(shù)古圣先賢不僅深深的思考如何“修身、齊家、治國”,更在“先天下之憂而憂,后天下之樂而樂”,從“天下”之視角、超越個體和團體之狹隘束縛,理性看待過去、現(xiàn)在和未來,智慧化解天下紛爭和矛盾,這是一種何等的擔當與境界。
12月1日,英國《衛(wèi)報》刊登著名理論物理學家斯蒂芬.霍金的專欄文章《這是我們星球最危險的時刻》,他指出:我們面臨嚴峻挑戰(zhàn)——氣候變化、人口過剩、物種滅絕、海洋酸化。這些挑戰(zhàn)共同提醒我們,人類發(fā)展處于生死存亡的關鍵時刻。為此,我們需要打破國家間的障礙。保護地球是全人類的共同職責。
狄更斯在《雙城記》的開篇講到,“這是最好的時代,這是最壞的時代?!币苍S,我們所處的當下,是對這句話最精準的呈現(xiàn)??萍疾粩噙M化,似乎無所不能,但我們是否還應該思考,我們的道德水平、文明程度和過去的祖先相比,是更好還是更差?在整個歷史長河中,處于怎樣的水準?
習近平主席非??隙ǖ恼f過一句話:中國優(yōu)秀傳統(tǒng)文化中蘊藏著解決當代人類面臨難題的重要啟示。也許,臺灣海峽的一只“蝴蝶”輕輕扇動翅膀,而大洋彼岸,卻在醞釀、掀起一場廣闊的“風暴”。
哦,最后提一句,臺灣的素食館很多。調查顯示,臺灣常年吃素的人口數(shù)量約占臺灣總人口的10%。在“全球周一無肉日聯(lián)絡平臺”的提倡下,已有臺當局“環(huán)保署”、“教育部”等4個部門徹底執(zhí)行每周一天無肉日。全臺灣67%的公立中小學的營養(yǎng)午餐也實施每周一日無肉,有些學校甚至實施每周有兩天無肉。目前臺灣約有4000多家素食餐館,而在國內,這個數(shù)字恐怕還不到2000家。