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飛
目前高中語文教育所面臨的瓶頸,需要通過“智趣”的教學模式來破解,在“樂教樂學”的良好氛圍下向學生傳授語文知識。在此,筆者將擇取三個角度淺析如何在語文課堂教學中融入“智趣”元素。
一、通過誦讀開發(fā)學生想象力
將“智趣”元素應用于朗誦,具體體現為使用多種方式激發(fā)學生閱讀的興趣,在朗讀中融入自己的情感波動,從而主動感受作品中寄托的思緒,在輕松的學習氛圍中達到領會作品主旨的目的。
筆者曾經在高中敘事詩的教學中使用“角色扮演”的趣讀方法,有效利用課堂時間,激發(fā)學生對古詩文的學習興趣。如在學習《孔雀東南飛》時,教師可以布置學生課前預習,在課堂上根據座位劃分小組,小組成員通過分角色朗誦的形式,揣摩人物的心理變化。如果課堂時間足夠,可以挑選數個小組上臺現場表演。扮演劉蘭芝的學生要嘗試融入封建時代女子受婆家與娘家所逼迫,無法與心愛之人相聚,最終以死明志的苦楚與堅決;而扮演焦仲卿的學生則需要體會焦仲卿在母親與愛人之間的徘徊難定,最終選擇追愛而去的毅然、決然。學生在朗誦表演的過程中,能夠挖掘自身對詩文內容的想象力與情感表達的創(chuàng)造力,也容易從個人與所扮演角色的角度對作品做出多樣化的剖析,在欣賞朗誦表演與探討角色理解的過程中,炒熱課堂氣氛,加深對課堂學習內容的印象。同時,由于表演元素的融入,學生的興趣更濃,更能激發(fā)他們的學習熱情,也更利于學生開拓思維。
二、課堂導入新穎有趣
課堂導入可以說左右著學生對整節(jié)課的興趣,同時也是教師向學生展現自身知識底蘊的一個窗口。只有采取新奇有趣的導入方法,調動學生求知若渴的情緒,才能引發(fā)學生的“頭腦風暴”,將課堂效果與學習收益最大化。
如在講解古典詩詞時,由于時代的隔閡,學生無法具體地靠近詩人的形象,無從觸及作品的核心。筆者認為可以從課堂導入階段著手滲透“智趣”學習的元素,脫離簡單枯燥的詩人生平簡介,轉而從作品的背景與詩歌內容入手。以王羲之的《蘭亭集序》為例,教師可以讓學生在課前通過各種途徑收集詩人的生平趣事,在課上假借詩中“流觴曲水”之法,以音樂伴奏的形式讓學生前后傳遞糖果或是其他物件,教師隨機暫停曲目,此刻持有糖果的學生就要說出自己搜集的一件關于詩人的趣聞,在有限的游戲時間里讓學生更多地了解詩人。而在講授《琵琶行》時,就可以利用多媒體播放悠揚的琵琶曲或通過關鍵詞聯想來吸引學生的注意力,再逐漸引入課文內容。游戲與多媒體相互配合的方式能加強學生的形象記憶,學生天生的玩樂心性也讓他們在接受這一模式的過程中更快地吸收課堂知識,而游戲特有的良性競爭也讓學生能夠絞盡腦汁地思考如何通過智取為自己或小組贏得高分。
三、 掌握提問藝術,錘煉縝密思維
在高中語文課堂教學中,為了更好地錘煉學生的思維能力,師生間的溝通與配合十分關鍵。只有當教師的淵博與智慧同學生的求知與好奇在課堂上完美交織,才能夠激勵學生主動學習,緊追課堂內容深入思考文本主旨。而作為溝通交流的藝術,教師直擊內心、充滿智慧光芒的提問,可以激活學生的思維,讓學生的思維做做“體操”,引導其能力成熟結果。
區(qū)別于普通的課堂問答,智趣提問還要考慮諸多課堂要素。如在學習小說作品時,為了剖析作品中的人物形象,教師往往會讓學生列出人物的性格與個性特征,然而此類枯燥的問題容易使學生緘默。筆者曾將魯迅的《祝福》作為課題,解析祥林嫂形象時從他人的評價出發(fā):“一個沒有春天的女人?!痹儐枌W生對這一看法的意見。結果,學生對這種需要聯想能力的提問表現出積極的反應,紛紛在文本中尋找能夠作為依據的蛛絲馬跡。結果發(fā)現在祥林嫂悲劇的一生中,所有的不幸都發(fā)生在以農歷計月的春季里。這一過程不僅加深了學生對祥林嫂人物形象的理解,而且在解答的過程中訓練了學生發(fā)散思維的能力。
在此基礎之上,教師還可以鼓勵學生提出自己的疑問在全班討論、解決,并不僅僅局限于課本后的問題。只有學生脫離了單向獲取知識的被動狀態(tài),學會主動地對作品進行深入的思考與探究,才能夠真正得到獨屬于自己的對作品的理解。
綜上所述,當今教育改革穩(wěn)步發(fā)展,語文教堂不僅是教師傳授知識的場所,更是學生暢想的知識樂園。在《學校沒有分數行嗎?》中,格魯吉亞教育家阿莫納什維利坦言:“只有當你意識到自己使別人得到了快樂的時候,你才能體驗到真正的為人之樂。”因此,現代語文教師應實現個人的自我解放,從自己從教的經驗中挖掘教學方式革新的可能性,追隨時代的腳步,將智趣教學更好地融入課堂教學,達成從“教學生”到讓學生“主動學”的轉變,在自身進步的同時,為學生提供“樂學”的輕松氛圍,達成教學相長的效果。