姜有榮
寫記敘文時,如果在自己和周圍人的生活中都搜尋不到適合的素材,但根據(jù)表現(xiàn)主旨的需要,故事還要進一步發(fā)展,這就需要虛構(gòu)。不過記敘文不能隨意虛構(gòu),要遵循下面三個基本原則。
一、宜順勢,忌逆襲
這里的“勢”指情節(jié)發(fā)展的事理邏輯和人物行事的情理邏輯。只有順勢而為,才能給讀者以真實感。當然,這里的“真實”不是指現(xiàn)實中的真人真事,而是指藝術(shù)真實——在生活中是可以、可能發(fā)生的,或者基于讀者的閱歷、期待是應(yīng)該發(fā)生的。如果你搞逆襲,情節(jié)發(fā)展玩“腦筋急轉(zhuǎn)彎”,人物行事“跟換了個人似的”,就只能給讀者以虛假感。
二、宜平凡,忌拔高
“平凡”才是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即便是那些“偉大”人物、“杰出”人物,其生活的自然狀態(tài)在絕大多數(shù)情況下也是“平凡”的。也正因為如此,他們也才是“人”,而不是“神”。如果我們在虛構(gòu)應(yīng)有的生活時刻意“拔高”人物的思想境界,讓他們勉為其難地去言其所不能言,為其所不能為,那就是“趕鴨子上架”了。
三、宜本色,忌作秀
同樣是虛構(gòu)的小品,嚴順開的小品是在還原生活的本來面貌,原汁原味地表現(xiàn)人物原有的風貌,而也有的小品則是在故意作秀,夸張地表現(xiàn)人物的風貌。因而兩者給人的感覺截然不同,前者是“含淚的笑”,而后者是“一笑了之”。為此,我們在虛構(gòu)應(yīng)有的生活時,動作不要“變形”,語言不要“變調(diào)”,情感不要“變溫”,思想不要“變格”,要還人物、事件以本分、本色。其實,越是本色的,才越具有感染力;越是本色的,才越具有震撼力。
下面筆者通過品讀一篇習作,來解讀虛構(gòu)應(yīng)有的生活的三個原則。
張志威
夏日的驕陽炙烤著大地,世界仿佛也融進了太陽,無情地熔化著我們,蒸發(fā)著我們身上每一處水分。在這三伏天,我們依舊冒著酷暑揮汗學習。然而,那天卻來了一位不速之客。
風扇的呼嘯聲中,突然夾雜進一陣有節(jié)奏的“嗒嗒”聲。大家疑惑地停止了喧鬧,眼睛齊刷刷地向門口看去。一位身形佝僂的老人拄著一根破木棍,她的背已駝成120度,背上背著一只破蛇皮口袋,一身破爛的長衫間露出樹皮般的黝黑皮膚,雜亂的灰白頭發(fā)間盡是塵土。老人放下口袋,用一種仿佛歷經(jīng)百年滄桑的嗓音使勁地喊了一聲:“喝水的瓶子哦!”
班里的同學先是一怔,接著哄堂大笑,會過意來的同學紛紛拿起喝光的飲料瓶向老人扔去,但動作遲緩的老人怎能接得住呢?更有好事者竟將廢紙揉成一團砸向老人的頭。老人似乎對這種無禮的舉動早已習以為常,仍不動聲色,慢吞吞地撿起滿地的飲料瓶和廢紙。班里的搗蛋大王偷偷拿起她的木棍扔出門外。她慌忙去撿,于是地上的飲料瓶又在空中“飛舞”起來。老人被捉弄得滿頭大汗,汗水拌著泥垢從老人的臉上流下來。女生心軟,實在看不下去,一邊不停地阻止這種惡作劇,一邊幫著老人撿起地上的瓶子。
瓶子好不容易撿完了,老人忙跟女生道謝。她舔了舔干裂的嘴唇,但自己腰間的破水壺早就漏干了。她小心翼翼地說:“孩子們,能……能不能……給我點水喝?”男生們紛紛大喊:“沒有沒有!”這即便是女生,也不會把自己的水杯或飲料給她喝吧,更不會有人傻到用自己可憐的零花錢去買瓶水給她喝吧!
果然,老人在男生的哄笑與漠視中,慢慢地走了出去。
一會兒,我們又聽到了隔壁班級發(fā)出的哄笑聲……
夕陽漸漸西沉,放學了。在校門口,我意外地發(fā)現(xiàn)老人握著那根破木棍坐在路旁,不停地朝我們這邊看。突然,老人猛地起身,我這才注意到,她手里拿著一瓶飲料。老人從哄笑的人群中叫住一位女生,不由分說把飲料塞給了她,隨后又拄著木棍,駝著背,消失在我們的視線中。
后來我才知道,那時便是那位女生遞給了老人一個近乎空了的飲料瓶,里面最后的一點飲料解了老人的燃眉之急。
令那位女生沒有想到的是,自己的無意之舉竟獲得如此珍貴的回報。她不知道,瓶中喝剩的那點飲料滋潤的不僅是老人干裂的嘴唇,更是老人心底僅存的最后一絲尊嚴。
經(jīng)向作者了解,本文中收瓶被戲、討水遭拒的情節(jié)是現(xiàn)實版的,而買水相饋的情節(jié)則是虛構(gòu)的,但它讀來卻給人以順乎自然、一氣呵成之感。本文虛構(gòu)的功力閃現(xiàn)于三個方面:
1.順勢。此前,無論是把空瓶子扔向“她”的男生,還是拒絕給“她”水喝的男生女生,都沒有把“她”作為一個有尊嚴的人來看待,漠視“她”的尊嚴,甚至在踐踏著“她”的尊嚴;而那位女生在遞給“她”那個快喝光的飲料瓶時,是把“她”當作一個人—— 一個有尊嚴的人來看待的。為此,在“她”的心中,一個已經(jīng)活了一大把年紀的人受了一個學生這么大的人情,不表示一下是實在過意不去的。
2.平凡。怎樣來還這個人情呢?“她”得到的是飲料,所以很自然地首先想到了“飲料”。買幾瓶呢?只能是一瓶。因為對“她”來說,這輩子從未買過飲料喝,買一瓶就已經(jīng)夠“奢侈”的了;再多買,以撿破爛為生的“她”平時口袋中掏不出那么多的錢,而且也舍不得。
3.本色。文中的“她”是一個木訥的老人,而不是察言觀色、巧舌如簧賣瓜的王婆,“她”到學校收空瓶子時也只會扯著嗓子喊上一聲讓人半懂不懂的“喝水的瓶子哦”。為此,“她”在還人情時,也只會用一個無聲而生硬的動作“塞”,而不會說上一大堆諸如“今天真要好好謝謝你給我飲料喝”等軟綿綿的話。
虛構(gòu)應(yīng)有的生活不僅需要想象力,而且需要附著力。
(編輯 巧克力)