覃英
“綠衣捧硯催題卷,紅袖添香伴讀書”,燭影風搖,香靄云飄,這種美妙嫻雅的情景確是古代文人雅士書齋生活的真實寫照,文人與香密不可分也。
高啟《焚香詩》原文
艾蒳山中品,都夷海外芬。龍洲傳舊采,燕室試初焚。
奩印灰縈字,爐呈玉鏤文。乍飄猶掩冉,將斷更氤氳。
薄散春江霧,輕飛曉峽云。銷遲憑宿火,度遠托微熏。
著物元無跡,游空忽有紋。天絲垂裊裊,地浪動法壇。
異馥來千和,祥霏卻眾葷。嵐光風卷碎,花氣日浮焄。
燈灺宵同歇,茶煙午共紛。褰惟嫌放早,引匕記添勤。
梧影吟成見,鳩聲夢覺聞。方傳媚寢法,靈著辟邪勛。
小閣清秋雨,低簾薄晚曛。情漸韓掾染,恩記魏王分。
宴客留鶴侶,招仙降鶴群。曾攜朝罷袖,尚浥舞時裙。
囊稱縫羅佩,篝宜覆錦熏。畫堂空搗桂,素壁漫涂蕓。
本欲參童子,何須學令君。忘言深坐處,端此謝塵氛。
釋義與賞析
釋義:
艾蒳香是山中的佳品,都夷香為海外的香品。現今我這里有一些舊時采集的香,就在書齋中燃起一爐。香粉壓制成篆字般的圖案,裊裊升起的輕煙,如篆字般彎曲上升飄散。香煙飄渺氤氳,其煙似斷未斷,味道馥郁芬芳。好像是春天早晨的江面上飄忽的一層薄霧,在峽谷之間飄渺回旋。憑借著隔夜未熄的炭火持續(xù)燃燒,似有若無的香氣在屋子里四處飄散。本來是沒有一點痕跡的,在空中回旋飄渺又像是有紋路。裊裊香煙好像從天上垂直而下,其波浪好像具有能夠撼動法壇的力量。這馥郁的芬芳來自自然的合和,萬物氤氳其中,好的香氣會讓人覺得美好舒泰。深夜殘燭一點,燃一柱馨香,晴好的午后煮茶觀煙??峙乱挛锸盏锰纾浀糜没痼缍嗵硇┫?。透過紙窗看見梧桐斑駁的影子,聽到鳩的鳴叫聲才如夢初醒。香既能使人香甜入眠又能夠使人保持清醒。閣樓外雨意漣漣,簾子放下,屋里晦暗像是到了傍晚時分。想起韓壽與賈午的美妙因緣卻不得不提到魏王賞賜的異香。宴飲時燃一炷香由此留住的都是些志同道合的杰出人才,佩戴香囊,隔火熏香,在雅室的四周涂上美妙的香料想來都是十分美妙的事情。焚一爐香,靜坐參習,享受這脫離塵世的片刻安寧,神思清凈。
賞析:
讀及此詩,腦中便浮現出一個霏霏秋雨,暗燈涼簟的夜晚,詩人獨坐閑閣伏案讀詩,沉吟靜思,與之相伴的唯有那一爐溫馨彌漫的熏香。其意境與陸游《雨夕焚香》“芭蕉葉上雨催涼,蟋蟀聲中夜?jié)u長。翻十二經真太漫,與君共此一爐香?!睙o二,其清幽嫻雅之妙難以言盡。
詩歌表達的是詩人通過焚香,身心進入到香的靜謐、清雅之中,污穢蕩盡,詩人的身心得以徹底地放松,并由此進入了一個極為恬靜、玄奧的境地。這也正如屠隆所說:“香之為用,其利最溥。物外高隱,坐語道德,焚之可以清心悅神?!?/p>
香歷來為文人雅士所好,靜坐參習、吟詩作畫、撫琴對弈、佳朋小聚,往往燃一炷馨香,或藉以記時,或以之凈化空氣,或添幽雅氣氛,或以此斂氣凝神。
香事,也為文人墨客筆下常詠之事,詠香之文辭在中國古代文學乃至現當代文學作品中不勝枚舉。文人雅士大多都是愛香、惜香之人。陸放翁在書齋讀書時好焚香,“官身常欠讀書債,祿米不供沽酒資,剩喜今朝寂無事,焚香閑看玉溪詩”。一縷清香繞室,以詩潤心。蘇東坡,更十分青睞焚香靜坐。其以海南沉香品質寄予其弟文辭之美的《沉香山子賦》,使讀者如聞其香。其所說的人生十六件賞心樂事:“清溪淺水行舟;微雨竹窗夜話……晨興半炷茗香;午倦一方藤枕……”也談及焚香之趣。不得不說香事確為“雅事中的雅事”。
劉勰《文心雕龍?神思》“是以陶鈞文思,貴在虛靜,疏瀹五藏,澡雪精神?!币约啊段男牡颀??養(yǎng)氣》篇提到:“是以吐納文藝,務在節(jié)宣,清和其心,調暢其氣,煩而即舍,勿使壅滯,意得則舒懷以命筆……”都提到文人雅士在創(chuàng)作的過程中要虛靜凝神,排除內心的雜念以及外界的一切紛擾,從世俗中解脫出來,進入審美觀照的境界,進而才能創(chuàng)造出與自然相通的藝術作品。香之妙處恰巧在此,而且香之事其本質的內涵就在于頤養(yǎng)情性、涵養(yǎng)精神。這與文人雅士對精神生活的看重有著極為重要的內在聯(lián)接,高啟這首《焚香詩》所要表達的也即是香對其精神的滋養(yǎng)。
(高啟,元末明初著名詩人,與劉基、宋濂并稱“明初詩文三大家”,又與楊基、張羽、徐賁被譽為“吳中四杰”,又與王行等號“北郭十友”。)