唐吉群 鄧美珍
摘 要:以近幾年流行的合體女時裝中常見的平聳肩袖為例,分析其造型原理及基本結(jié)構,探討在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的基礎上對收省、折裥、分割線、抽褶等不同造型變化的結(jié)構處理方法。
關鍵詞:平聳肩袖;造型原理;造型變化;結(jié)構設計
中圖分類號:TS941.2 文獻標識碼:B 文章編號:1674-2346(2016)01-0015-05
聳肩指衣服肩部聳起。聳肩袖指袖子袖頭與肩部位置聳起的袖型。平聳肩袖指肩部位置聳起的狀態(tài)與衣身肩點成水平狀的袖型。這種袖子修長而優(yōu)雅、具有較強的立體感構造特征,不像 80年代只求寬和厚,立體的造型才是其設計的重點。它打破了傳統(tǒng)袖子平面結(jié)構特點,立體而復雜,是對傳統(tǒng)服裝袖型結(jié)構設計的一次變革[1]。本文以近幾年流行的合體女時裝中常見的平聳肩袖為例(如圖1所示),分析其造型原理及基本結(jié)構,探討平聳肩袖中收省、折裥、分割線、抽褶等不同造型變化的結(jié)構處理方法。
1 平聳肩袖造型原理分析
1.1 平聳肩袖造型分析
平聳肩袖從款式造型上看,它的肩部水平延伸,微微翹起,顯得端莊、秀氣、不夸張[2]。這種聳肩袖是近幾年非常流行的一款造型,其袖身結(jié)構基本為合體圓裝袖造型,袖頭部位的造型與合體圓裝袖袖頭造型不同,其袖頭造型顯得飽滿而棱角分明,具有較強的立體效果。如圖2所示,平聳肩袖袖頭造型主要由借肩量、聳肩寬、聳高量、袖山曲線、袖窿曲線、袖頭曲線等構成。從正背面看,有一條豎向的分割線將袖子的袖頭部位分成聳肩寬和袖身兩部分。從側(cè)面看袖頭曲線造型成半橢圓形狀。從俯視的角度看其與衣身肩點相連的位置有一條分割線,將袖頭的聳肩寬分成前后兩片。將原型衣身和平聳肩袖上衣同時穿在人體上,從透視的角度分析,平聳肩袖的衣身肩點比人體肩端點向頸側(cè)點方向減去了一些量為借肩量,胸寬和背寬也緊跟衣身肩寬減少相應的量。因平聳肩袖不求寬和厚,立體的造型才是其設計的重點,要使肩部聳起后又不能讓肩寬過寬,需從衣身借一部分量給袖子,給聳肩袖塑造立體造型效果提供足夠的空間,若肩寬和胸寬減少的量在袖子結(jié)構中不補回來的話,會造成人體穿著后手臂產(chǎn)生緊繃不適的效果。當借肩量越大,衣身肩點離開人體肩端點的量就越大,從而聳肩寬的量就要加寬,聳高量也隨之增高,3者之間成正比關系。因人體手臂的厚度關系,借肩量應比聳肩寬少,使塑造的聳肩袖立體效果更美觀。衣身袖窿線與袖子袖山線縫合,為使聳肩的效果更立體而棱角分明,應使兩條曲線的長度相等或相近,若袖山曲線預留太多的溶量會影響袖子的立體效果。而袖頭曲線中要預留一些溶量,大約為0.5~1cm,給袖身從垂直狀向水平狀轉(zhuǎn)折預留一些空間,使袖頭曲線的造型立體而飽滿。
1.2 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
利用以上造型關系繪制圖1中的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首先,確定借肩量和胸寬/背寬減少量。如圖3所示,在繪制好的前后片衣身結(jié)構圖的肩線上量取借肩量,畫順新的袖窿曲線,并測量出胸寬和背寬減少的量分別為和。第2步,確定新袖山線長度。如圖4所示,繪制一片袖基本結(jié)構,在1/3袖山高與原袖山線的相交點分別向兩側(cè)水平加寬胸寬減少量和背寬減少量,確定點G′和點H′。再分別從這兩點向上畫垂直線確定點A′和點D′,使曲線A′C′等于前衣身新袖窿曲線長AC, 使曲線D′F′等于后衣身新袖窿曲線長DF。第3步,確定聳肩寬。分別從點D′和點A′水平量取聳肩寬,確定點B′和點E′,使D'E'>DE,A'B'>AB。第4步,確定側(cè)面袖肥的寬度和高度。從點B′和點E′向下作垂直線與1/3袖山高的水平線相交點M和點N,線段MN為側(cè)面袖肥的寬度。從原袖山高的頂點向上量取聳高量定點O,確定側(cè)面袖肥的高度。第5步,繪制側(cè)面袖頭曲線的形狀。連接點M、點O和點N,畫順袖頭曲線的造型,使OM>E'M,ON>B'N,袖頭曲線MON含有0.5~1cm的溶量。最后檢查對應部位的形狀和長度差,修順線條,完成如圖4所示的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
1.3 平聳肩袖造型變化分析
服裝造型的變化主要用收省、分割線、折裥、抽褶等造型手法來實現(xiàn)。在平聳肩袖的造型變化中也可以采用這些造型手法,使聳肩袖呈現(xiàn)更多不同的造型效果。如圖5所示,將不同的造型手法運用與平聳肩袖的造型中,產(chǎn)生了很多不同的平聳肩袖造型效果。不同造型的聳肩袖造型在結(jié)構設計時都要遵循其結(jié)構造型的原理,可在以上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的基礎上進行不同造型的平聳肩袖結(jié)構設計,使制作完成的聳肩袖達到肩部呈水平延伸狀態(tài)、美觀合體的立體造型效果。
2 平聳肩袖造型變化
2.1 收省造型平聳肩袖結(jié)構設計
收省造型平聳肩袖款式如圖6所示,從正背面看肩部聳起呈水平延伸狀態(tài),袖頭位置共有5個省道,省道的長度為聳肩寬,從側(cè)面看袖頭無分割線由5個省道的省尖圍成圓弧形,從俯視角度看聳肩位置沒有分割線而有一個省道,利用省道的處理達到聳肩的效果。因此,這類型平聳肩袖的結(jié)構設計要點是將聳肩寬的量直接增加為袖山高的量,畫出新袖山曲線,再量出新袖山曲線與新袖窿曲線的差值,將差值變?yōu)槭〉浪枰盏牧?。具體步驟如圖7所示:1)在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上,袖山深向上增加聳肩寬的量定點O,從點C′經(jīng)點G′、點O、點H′至點F′畫順新袖山曲線;2)測量新袖山曲線與新袖窿曲線的差,將差值分成款式需要的5份,其中袖山頂點O點位置放一個省量□,這個省量要稍大一些,側(cè)邊兩個省量○的量比□小,另外兩個省量△的量比○小;3)確定省量和省的間距,在新袖山曲線上畫出5個省的位置,省道長度為聳肩寬,以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中袖頭曲線的形狀為5個省尖消失點,使5個省尖點圍繞袖頭曲線成5點圓弧狀,最后調(diào)整并修順袖山曲線。
2.2 折裥造型平聳肩袖結(jié)構設計
折裥造型平聳肩袖款式如圖8所示,從正背面看肩部聳起呈水平延伸狀態(tài),袖頭位置共有5個折裥,從側(cè)面看袖頭無分割線由5個折裥圍成圓弧形,從俯視角度看聳肩位置沒有分割線而有一個折裥,利用折裥的處理達到聳肩的效果。這類型平聳肩袖的結(jié)構設計要點是將聳肩寬的量直接增加為袖山高的量,畫出新袖山曲線,再量出新袖山曲線與新袖窿曲線的差值,將差值變?yōu)檎垴兴枰盏牧?。具體方法與步驟跟收省造型平聳肩袖結(jié)構設計的步驟基本相同,主要的不同之處是將收省的量變?yōu)檎垴辛考纯?。如圖9所示為折裥造型平聳肩袖結(jié)構的完成圖。
2.3 分割線造型平聳肩袖結(jié)構設計
分割線造型平聳肩袖款式如圖10所示,從正背面看肩部聳起呈水平延伸狀態(tài),袖頭位置前后各有一條斜線分割線,利用分割線將袖頭部位的造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聳肩角,一部分為袖子。從側(cè)面看袖頭成圓弧形,從俯視角度看聳肩位置沒有分割線,而前后兩條分割線成相連狀。這類型袖子主要通過分割線的處理達到造型的效果,其結(jié)構設計要點是:在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上利用分割線將袖子分成聳肩角和袖子兩部分,再將前后聳肩角拼接成完整的聳肩角造型。具體步驟如圖 11所示,第1步:在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上,將袖山高分成兩份,以袖山高的中點畫一條水平線與前后袖山曲線相交得到點G′和點H′,以此為聳肩角的分割線起點。第2步:連接點G′和點B′畫弧線,得到類似三角形圖形G′A′B′;再連接點H′和點E′畫弧線,得到類似三角形圖形H′D′E′。將類似三角形圖形G′A′B′和類似三角形圖形H′D′E′以A′B′為公共線,拼接起來后形成完整的聳肩角造型G′B′H′A′。第3步:畫順袖子的袖山曲線造型,使袖山曲線曲線H′OG′的長度比聳肩角曲線H′B′G′的長度長0.5~1cm的溶量,使袖頭部位的造型更加立體美觀。
2.4 抽褶造型平聳肩袖結(jié)構設計
抽褶造型平聳肩袖款式如圖12所示,從正背面看肩部聳起呈水平延伸,抽褶部位微微翹起狀態(tài),聳肩位置有一條弧形分割線,利用分割線將袖頭部位的造型分成兩部分,一部分為聳肩角,一部分為袖子。在袖子的袖頭位置采用抽褶的造型效果。從側(cè)面看袖頭成圓弧形,從俯視角度看聳肩位置沒有分割線。這類型的袖子采用了兩種造型效果,一是運用分割線造型,二是抽褶造型。其結(jié)構設計要點是:先在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上利用分割線將袖子分成聳肩角和袖子兩部分,將前后聳肩角拼接成完整的聳肩角造型,再在袖頭位置根據(jù)款式要求展開相應的抽褶量。具體方法如圖 13所示,第1步:在平聳肩袖基本結(jié)構圖上,直接用點G′和點H′作為聳肩角分割線的起點。第2步:連接點G′和點B′畫弧線,得到類似三角形圖形G′A′B′;再連接點H′和點E′畫弧線,得到類似三角形圖形H′D′E′。將類似三角形圖形G′A′B′和類似三角形圖形H′D′E′以A′B′為公共線,拼接起來后形成完整的聳肩角造型G′B′H′A′。 第3步:連接G′OH′,畫順袖子的袖山曲線造型。第4步:展開抽褶量。將OK線剪開,根據(jù)款式要求向兩邊展開一定的抽褶量,再畫順曲線G′OH′,測量袖山曲線G′OH′與聳肩角曲線H′B′G′之間的長度差,此長度差即為抽褶量。最后修順線條,完成如圖13所示的抽褶造型平聳肩袖的結(jié)構設計圖。
3 結(jié)論
將收省、折裥、抽褶、分割線等造型手法運用于平聳肩袖的造型設計中,可以豐富平聳肩袖的款式變化。不同造型效果的平聳肩袖的結(jié)構設計可在基本平聳肩袖結(jié)構的基礎上變化而來,也可在此基礎上變化出各種長度的聳肩袖結(jié)構和各種袖身造型變化的聳肩袖結(jié)構。但在結(jié)構變化設計中需要遵循平聳肩袖造型的原理,控制好幾個部位的造型關系:1)借肩量少于聳肩寬;2)新袖山線長度與新袖窿曲線長度相等;3)借肩量越大,聳高量越高,聳肩寬越寬;4)袖頭曲線預留0.5~1cm的溶量。使袖子完成的效果達到肩部水平延伸、立體飽滿而棱角分明、修長而優(yōu)雅的造型要求。
參考文獻
[1]胡莉虹.聳肩袖紙樣結(jié)構教學探討[J].浙江紡織服裝職業(yè)技術學院學報,2013(3):40-42.
[2]謝偉敏,陳紹春. 翹袖的結(jié)構設計[J].上海紡織科技,2014(4):35-38.
[3]三吉滿智子.服裝造型學理論篇[M].鄭嶸,張浩,韓潔羽,譯.北京:中國紡織服裝出版社,2006.
[4]楊曉平,呂雯藝,董徐易.女裝聳肩袖造型及其結(jié)構分析[J].山東紡織經(jīng)濟,2013(9):53-55.
Abstract: With the popular flat shrug sleeve in fitted womens clothing in recent years as an example, this paper analyzes its modeling principle and the basic structure, and discusses the structure processing methods of different modeling changes such as pleating, line segmentation and shirring, etc.
Key word: flat shrug sleeve; modeling principle; modeling change; structure design
(責任編輯:田犇)