張際平(華東師范大學教授):未來課堂采用了很多新的技術,但對教師并不會造成太大的影響。未來課堂應該是包含了傳統(tǒng)課堂,傳統(tǒng)課堂能達到的目的,在未來課堂都可以實現(xiàn)。教師只要經(jīng)過簡單培訓,就能熟練地使用各種設備。事實上,未來課堂給愿意嘗試新事物的教師提供了更多可能和支撐。未來課堂對教師來說是一次機遇。工具帶來的便利性,讓教師不得不開始重新思考該如何教學。學生自己獲取知識和信息的能力將大大增強,教師將更多教會學生怎樣學習,以及如何學習的方法。
陳衛(wèi)東(華東師范大學博士):未來課堂作為教育技術學的新領域,是一個前瞻性的研究。培養(yǎng)適應未來社會發(fā)展需要的學習者和人才,需要我們更多的從教育、技術、空間的角度來思考未來教學場所和活動的設計,以促進學習者的學習和發(fā)展為中心,建立一個能夠滿足師生不同形式的知識、情感與技能的教學與交流,體現(xiàn)先進、舒適、方便、高效、人性化、自由、和諧等特點的未來課堂。
黎加厚(上海師范大學教授):移動時代已經(jīng)到來,攜帶自己的設備學習,越來越常態(tài)化,新個性化教育應該是新技術支持下讓所有學習者都能得到適合的個性化教育。
龔祥國(浙江廣播電視大學副校長):未來課堂,依靠觸手可及的網(wǎng)絡教學資源教學,大家共享資源共同學習,就是一所開放的學校。哪怕是初中學歷的農(nóng)民,也可以在家里遠程聽課,甚至通過遠程實驗室做實驗,拿大學文憑。
蔣鳴和(上海教育科學研究院現(xiàn)代教育實驗室主任):在利用信息技術開展教育時,其核心問題仍然是學生如何學習的問題,解決的難點是如何讓自主學習與交互學習融合促進。
邢丹丹(南陽理工大學新加坡國立教育學院課程和教學部助理教授):建立深刻的概念和高階思維,需要師生間大量的互動,然而技術的加入,有時恰恰會偏離這種寶貴的人與人之間直接交流的方式。老師不能太依賴技術,而應該多花時間思考如何找出學生最易出現(xiàn)錯誤理解的地方,并加以引導。
——隨著“互聯(lián)網(wǎng)+”在教育領域的進一步發(fā)酵、深入,打造無邊界的未來課堂已然不是夢想。對于未來課堂,專家是這樣看的。
(摘自“人民教育”微信公眾號)